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0.0
本书记述了薛少卿将军及陈岩女士的革命人生,反映了他们在追求人生理想过程中,秉持信念,不畏艰苦的精神。
上篇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薛少卿将军
第一章青少年时期
第二章投身大革命浪潮
第三章漫漫长征路
第四章经历抗日烽火
第五章在东北根据地出任航校领导
第六章建国初期出任空军工程部部长
第七章困难时期出任航空工业局局长
第八章文革时期出任空军工程学院院长
第九章再度出任空军副司令员
第十章顾问生活
下篇母亲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第十一章出生旧式家庭
第十二章接受进步思想
第十三章追求理想
第十四章在抗大的日子
第十五章生活在鲁艺
第十六章走上领导岗位
第十七章进入东安联中
第十八章在全国妇联的14年
第十九章文革中的遭遇
第二十章女儿眼中的妈妈
后记
参考文献
前言
《让昨天告诉今天记薛少卿将军与陈岩女士》一书反映了薛少卿和陈岩伉俪坎坷的革命人生。祝贺本书在新中国空军成立60周年之际问世!
薛少卿同志经历了反“围剿”、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等革命考验,是身经百战的红军老将军。陈兴良同志在本书上篇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薛少卿将军中,引用了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有些资料还是首次披露),充分展示了薛少卿将军为新中国航空事业和人民空军的建设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薛少卿将军不仅为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老航校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而且还参与了人民空军的筹建并担任了空军的领导工作。
我和薛少卿将军1947年在东北老航校相识,那时他在东北老航校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代理党委会书记,我在该校第一飞行大队任政委。因为工作关系,我们经常接触,深感薛副政委的政治水平很高,有很强的领导能力。
当时,东北老航校各方面的条件很差,艰苦至极,人员来自国内国外、五湖四海、各行各业,他们的政治素质、思想作风、生活习惯千差万别。薛副政委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全体人员发扬了精诚团结、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勇于献身的精神,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培训出近千名各类航空技术人员。
薛副政委组织观念极强,勇于坚持真理。当时,“八路军总部航空队”奉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朱德总司令的命令,从延安来到东北老航校恢复飞行技术,但东北老航校的主要领导人认为“八路军总部航空队”的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所学的飞行技术经过4年的监狱生活都忘光了,不准备安排恢复飞行。于是薛副政委向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刘亚楼说:“‘八路军总部航空队’的飞行员是经过长征、战争和监狱考验的红军干部,是老共产党员,年龄不大、文化不低,而且是中央军委专门派来恢复飞行技术的,因此,应当首先安排他们恢复飞行。恢复飞行技术后,既可加强航校的教学力量和领导力量,将来还可依靠他们建设空军。”
事实证明薛副政委的见解是正确的,是有远见的。正是因为恢复了“八路军总部航空队”飞行员的飞行技术,才加强了东北老航校的教学力量,使东北老航校的飞行技术真正掌握到共产党人的手里,而且在空军成立时才有陈熙、吕黎平、安志敏和我4位新航校的校长;在空军部队混成4旅成立时才有夏伯勋、刘忠惠和我3位飞行团长;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才有袁彬和我2位师长率领空4师、空3师首先参加抗美援朝作战。
薛少卿将军头脑清晰、胸怀宽广,他晚年回顾空军历史时说:“人民空军有今天,不应该忘记刘亚楼、常乾坤、王弼3人。”今天,我们还要加上一句,也不应该忘记薛少卿将军。
下篇母亲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主要写薛少卿将军夫人陈岩女士一生的经历,文章质朴、生动、感人至深。陈岩女士是在抗战初期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的知识青年,是个多才多艺的江南才女。她在东安市(今黑龙江省密山市)和王弼的夫人杨光一起与地方合办了一所中学,主要为东北老航校培养预备学员,所培养的学员不少都进入了东北老航校,为我国的航空事业做出了贡献。因此,我们也不应该忘记陈岩女士。
原空军学院顾问
方子翼
2009年8月10日
后记
写完这些文字之后,我的心情一直无法平静。这段时间,父母亲的人生故事时刻萦绕在心头,每当夜深人静时,我的眼前总能浮现出书中描述的情节,常常夜不能寐。
1986年,纪念东北老航校成立40周年大会召开之前的一天下午,有记者来到我家采访我的父母。在长达3个小时的采访中,父亲兴致勃勃,十分健谈,以致采访结束后的几天里,他仍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这使我萌发了让父母撰写回忆录的想法。我去购置了20盒磁带,期望父母在闲暇的时候,通过口述录音的方式把他们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感悟留下来。但时隔很久之后,磁带依然被束之高阁。后在我的不断催促下,父亲才很不情愿地说:“回忆是很艰难和痛苦的。一辈子了,就这样吧。”说这段话时,父亲的神情复杂、目光深邃。听着父亲的话,我有一种莫名的愧疚,感觉自己像做错了事,没有顾及到父亲的感受。
后来我用那些磁带录制了一些父母喜爱的乐曲和歌曲,供他们在、闲暇时欣赏。以后的日子,便常常会看到父母坐在户外的藤椅上,沉浸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看文件、读书报、接受日光的沐浴。冬去春来,夏消秋至,父母亲的晚年便这样安详地度过。他们晚年的这种生活景致极像一幅意境无限的油画,上面衬托着不同季节的景色,既有红白色月季和芍药点缀的绿色草坪,又有结着紫色果实的葡萄架,还有挂满金黄色硕果的柿树,以及一只总是卧在父亲身旁的灰黑相间的花狸猫,那份恬静、惬意,让人无法忘怀。或许不去打搅他们,不再让他们回忆起那些硝烟和战火、抗争和纷扰,才是子女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吧。
时至今日,父母亲离开我们已经18年了,18年来,父母亲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他们那潺潺如水的爱,一直在灌溉我们的心田。在这18年的时间里,我从未放弃探寻父母人生经历并将之写成书稿、流传后世的念头,但苦于手中有关父母人生经历的资料太少,一直不能成文。
2010年将是父亲诞辰100周年,为了表达对父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我们开始寻找仍然健在的父母亲的故友,走访父母亲生前的工作单位,委托老家的亲戚朋友,打听有关父母亲的故事,同时从书籍、报刊、杂志上搜集相关的资料,翻印家中的老相片,等等。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们收集的档案复印件、访谈录、家书、书籍、资料和相片,居然盛满了足足两大纸箱。面对这些资料,我的心中又腾起了对父母亲更强烈的思念,这驱使我带着20多年来一直潜藏在心底的愿望,走进了那光阴封存的故事,循着父母的足迹,去经历他们饱含辛酸的人生历程,去感受这个冷暖世界的复杂体验,去探究他们那平实而又富于魅力的人格底蕴。
本书中的故事,主要依据父母亲的人生脉络展开,在父母亲的简历、自传、工作笔记的基础上,参考了一些其他的人物传记和资料,添加了一些故事情节。有些故事是从父母的亲朋好友、曾在他们身边工作过的人员那听来的,有的则是通过研究过那段历史的专家转述的,还有的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
刚开始酝酿本书时,以为很简单,但到真正下笔时,却感到非常困难。记忆中的如云往事,大多是父母亲在生活中的琐事。家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父母亲在我们面前很少谈及他们工作,虽然在许多重大政治事件发生后,能够目睹父母亲的那种坚强、淡定、敏锐和果敢,但对他们的社会角色,尤其是父亲的领导角色,我们也只能看到冰山一角。尽我所能写下的这些文字,只能粗略地勾画出他们的人生,但我是用“心”去写的,我对父母的思念与深爱,留在了字里行间。
本书的出版,得益于军委空军装备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和航空工业出版社,以及本书编选者密山市政府的陈兴良同志,没有他们的鼎力支持和热情帮助,这件事是不可能做成的。尤其是陈兴良同志,他参与过《辽沈决战》、《吴亮平传》等的编纂工作,他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丰富的历史知识,本着尊重历史、反映历史的态度,在史实、情节和语言的把关上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收集材料、构思撰写上付出了很多心血。同时,本书还得到了方子翼将军、姚峻副参谋长、梁赞勋部长、李树新部长、于蓝和杜粹远阿姨的热情鼓励和支持。在此书出版之际,谨表示深挚的谢意。在写作过程中,我体验了与父母亲从未有过的零距离接触,感触之多也是出乎预料的。最让我感慨的是,无论经历多少痛苦和磨难,面对多少严峻考验,也不论处于何种境地,父母亲一直秉持着他们的信念,从不言放弃,心甘情愿、不计代价地为共和国的事业献出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才智。今天,我们的国家正处于激烈变革的大潮中,现实生活中的人们都不能逃避自己的责任。在对光明与梦想的追逐中,这些昨天的故事带给今天的人们到底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书是为纪念父亲诞辰100周年而作,在其即将付梓之际,迎来了中国人民空军成立60周年,在此表示恭贺。薛晓辉2009年11月8日于北京
《让昨天告诉今天记薛少卿将军与陈岩女士》一书反映了薛少卿和陈岩伉俪坎坷的革命人生。 薛少卿同志经历了反“围剿”、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等革命考验,是身经百战的红军老将军。本书上篇引用了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有些资料还是首次披露),充分展示了薛少卿将军为新中国航空事业和人民空军的建设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下篇主要写薛少卿将军夫人陈岩女士一生的经历,文章质朴、生动、感人至深。陈岩女士是在抗战初期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的知识青年,是个多才多艺的江南才女。 本书记述了薛少卿将军及其夫人陈岩女士的革命人生,反映了他们在追求人生理想中,秉持信念、不畏艰苦的精神。书中大量回顾了新中国航空事业初创时期的历史事件,描述了早期航空人在艰难困苦中的奋斗历程。全书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语言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