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水史
中国风水史封面图

中国风水史

何晓昕, 罗隽, 著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8.0

书籍简介:

中国第一部风水史专著。作者采用实证科学的研究方法,在考虑历史典籍与史料的基础上对风水现象加以分析、理解乃至判别,从而把握隐匿在风水背后的无意识的结构方式和原理,历史地、科学地评价风水现象。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背景

第一章风水的萌发环境及其名称的变迁

第一节风水源于巫先民的原始崇拜与龟筮

一、巫工同义

二、古典文献中的记载

第二节阴宅的萌生古人的生死观与祖先崇拜

一、魂与“魄”、阎罗王

二、礼

第三节风水在历史上的称谓:卜宅、相宅等

一、太保相宅

二、“青乌”与“青鸟”

三、堪舆

四、“风水”、青囊、地学

第二章风水之根

第一节巫术与科学杂混之根:从占卜到天文、历法、地理

一、术数

二、科学

第二节哲学与迷信交缠之根:《易经》、八卦、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

一、《易经》、阴阳五行

一、背景

二、唐代的风水大师

三、唐代的风水书籍

第四节宋代:风水的鼎盛期

一、宋代的风水故事

二、科学

第二节哲学与迷信交缠之根:《易经》、八卦、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

一、《易经》、阴阳五行

二、天人合

第二部分历史

第三章风水的发展进程

第一节汉代堪舆

一、以甲乙之神与五音姓利之说为核心的图宅术

二、迁徙法或迁移法太岁禁忌

三、西益宅

四、择时、日

五、“葬地兴旺”说

六、符镇

第二节魏晋“风水大师”郭璞与管辂

一、郭璞与《葬书》

二、管辂与《管氏地理指蒙》

第三节唐代风水

一、背景

二、唐代的风水大师

三、唐代的风水书籍

第四节宋代:风水的鼎盛期

一、宋代的风水故事

二、宋代风水的发展

第五节元代:风水的低潮期

一、衰退

二、元代的主要风水书籍

第六节明清风水的兴盛与传承

一、概述

二、明清的风水文献

第四章风水理论及其应用

第一节典型的风水理论提要

一、概述

二、理论细则

第二节风水的应用

一、帝王风水

二、民间风水

第五章风水的传播

第一节风水在邻国日本及朝鲜

一、风水在日本

二、风水在朝鲜

第二节风水在港台以及海外的华人社区

一、风水在港台等地

二、风水在西方的华人社区

第三节西方对风水的兴趣与研究

一、第一阶段:风水以“geomancy”而闻名(18601914)

二、第二阶段:阴宅和阳宅(19531968)

三、第三阶段:风水与西方人文学科的相会(1968之后)

第六章关于风水的批判

第一节中国历代文人学士对风水的抨击

一、先贤的态度

二、从王充到吕才驳“五音姓利说”

三、宋以降批“葬说”

第二节风水.民俗.乡土文化

一、风水与民俗交融

二、风水先生在当代乡村

第三节风水与现代建筑和环境景观设计

一、机场和奥运场馆设计方案的故事

二、对疑惑的释解

增改版后记

前言

风水一词对国人来说,可谓妇孺皆知,而对其“学说”价值真正有所了解的人却并不太多。有人一掠本书的标题,也许会提出些疑问,譬如:风水历史谱系中的诸多人物是否真实存在?如果对这个问题都无法确定,接下来的“如何认识风水各流派的思想”,“风水在几千年发展过程中传达了哪些信息和意味”,“风水是否仅仅靠某种神秘的色彩而传播”,也就无从得到正确的回答。

与考察梳理古代文化的其他门类相比,推断风水的历史更显艰难。因为,尽管我们可以翻出无数的史料,说明风水的源远流长与真实存在,但明代以前的风水实例已经难以找寻和考证。同时,我们也难以考证与判别风水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细节及其谱系中含混杂乱的荒谬和零散。这一切都使我们极难描摹出一幅真正反映中国风水发展全系的连贯图画。

目前的研究方法,除了钻研风水书籍,广泛地深入到中国的乡村进行实地考察之外(这些已经考察的遗迹实例最早的为明代,更多的为清代),最主要的便是从古代神话、文学、史传、笔记、方志、野史、歌谣、传说,以及散见于乡村的大量氏族宗谱等文字记载寻找有关风水的片段,借以构筑风水历史的轮廓。此举难免让人有根基不深、以偏赅全之感。但记得钱锺书先生曾有过这样的高论:“倒是诗、词、笔记里,小说戏曲里乃至谣谚和训诂里,往往无意中三言两语。说出了益人神智的精湛见解,……许多严密周全的哲学系统经不起历史的推排销蚀,在整体上都已垮塌了,但是他们的一些个别见解还为后世所采取而流传,……往往整个理论系统剩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只是一些片段思想。”④此等见解用于风水研究尤为精辟。而上述的“以偏赅全”之感或许可以给我们的研究方法带来另一个启示:与其仅仅从其他古代文化门类的记载辨析风水的萍踪,不如顺乎自然,对风水与中国整体古代思想史的关系,特别是与中国古代思想的主要支柱易学的关系,予以某种更深切的关注。事实上,对风水的认识与评价的历史轨迹从来都与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史特别是易学的发展史保持一致。或者可以进而作如是说:风水从某一侧面反映了中国文化特别是易学的发展历程。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每一次流变都会带来对风水的冲击和影响。而风水自身从理论到实践也都一直持续着对易学的借用和改造。今天的现实情景更易说明此理。这便是:当今人们对风水的认识和评价之不同于昨天和前天,主要归之于中国易学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以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和信仰不同于昨天和前天。

风水从产生到贯穿整个中国历史,其间经历了从神话故事、混沌片段的传说、口头传承、理论基础的逐渐形成乃至发展为一个强大“学说”的曲折进程。也许我们可以称此进程为从巫术妄为走向科学现实的进程。也就是说,起先与占卜、卜筮等中国古老巫术共存于同一母体,之后逐渐接近、靠拢实践,而那些充满矛盾的经典风水学说历经各流派的相互指责和不断修饰,逐渐达到认识的宏观和表面的一致性,最后形成中国传统建筑特别是民居的精神依托和思想指导。

然而,“风水”似乎历来都被视为“迷信”的同义词。其实,“迷信”一词并非一个单纯反动的存在,它是人类早期文明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之根。即使单从词义上讲,也只能解释为对某种事物盲目的信仰和执著。笔者认为:对任何属于文化的东西不应轻率处置的观点,永远值得记取和提倡。在人类文化进程的长河之中,那些曾被贬损嘲笑称之为迷信的东西,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一样,同是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延续至今。其中许多在我们现代被视为不利或消极的因素,在一定的文化形态中仍保持一定的地位。正如人类不必为自身是从猿进化而来而羞愧,正如成年人无权嘲笑幼儿的无知,我们不能鲁莽地将这些被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EdwardB,Tylor)称为“遗留”的东西谴责为“迷信”。正是这些所谓的“迷信”,反映了我国早期人类在谋求适合生存的长期努力中,认识到各种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并将这些联系进行了超自然主义的联想。尽管其中不乏肤浅和荒谬,却包含了不少合理的成分。这些“迷信”也是我们祖先认识世界的开始,对中华民族的繁衍、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对风水的认识需要采用科学的思维与方法。从风水的发展沿革,把握滋生风水的动机,了解人们对风水信仰与敬畏的原因,风水与生产劳动、巫术、科学、哲学、宗教、迷信以及其他人文思潮的相互嬗变关系,深入地占有并研究风水史料,不失为登堂入室的门径之一。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便是在考察典籍史料的基础上,对风水加以分析、理解乃至批判,从而把握隐匿在风水之后无意识的结构方式和原理,以期历史地、准确地认识和评价风水现象。

风水从艰难的历史走来,欲重温风水发展的过程,势必要再现风水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也就是风水的实践。我们看到,风水影响下的传统建筑大多给人一种原始古朴并略带神秘的美感,从心灵上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和震撼。其魅力随着时光的流逝愈发持久。这么一些传统建筑应当说有着永恒的哲学与审美价值,仍可作为今天建筑实施的典范。然而我们应当认识到:风水所使用的诸多手段及其依据的理论,即使含有合乎科学原理的那些部分,也已经远远落后于当今社会生发出的现代规划学和建筑学等学科的发展进程,正如罗盘远不及经纬仪。今日不可能也不应当提倡将风水作为唯一的操作手段而加以运用。笔者认为:风水对今天的启示,主要在于它对自然的那么一种谦逊态度,在建筑中以“人”为设计原则的意念(人的身体健康和命运的吉昌)。而风水中那些充满自相矛盾以及荒诞不经的成分,则与巫师的骗术一样,永远是风水中的糟粕,应当予以杜绝和扬弃。这是毫无疑问的。

后记

这世上没有完美,书也一样。写书的人越来越多,改书的事也时有发生。

年初,有同事从Bath城转来北京九州出版社编辑王守兵先生的电子邮件,希望能够再版十二年前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风水史》,让我们意外和感慨。这便是新改版本的缘起。

修改后的文本,除了对第一版有关章节及文字做些修改和梳理,主要增添了三个部分:一是海外华人对风水的运用;二是西方对风水的兴趣与研究;三是试图寻找风水与现代建筑和环境景观设计的关系。这三方面尚属严肃的学术范畴对风水的研究中迄今无人问津的课题。也应了一句成语:抛砖引玉。

至于书名“风水史”,笔者在十四年前完成初稿时,就有所犹豫。如此一本小书,实不敢承担“历史”这样两个大字。唯望以严谨求实开放之风格和心态对中国文化之一支作些梳理。以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对应于西方文化,中国文化最独特和精髓内涵的部分是“武术”和“风水”。要想真正体会“中国武术”的德理境界,领悟“风水”的自然灵性(请勿把在墙上置面镜子与我们所说的风水相提并论),我等平庸之辈尚需修炼。这是题外话。

依然称其为“史”,皆因作为丛书之一,书名有统一安排,少数服从多数,也是我们中国入的美德。说到美德,想起许多。

首先,感谢我的硕士生导师,著名的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专家、东南大学建筑系潘谷西教授。他引导我登堂入门,开始对中国传统建筑、对风水的思考与研究。先生永远是我的导师。原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地理系M1keRoblnson教授和曼彻斯特大学建筑系MartinSymes教授,我的博士生导师,指导我从不同的视点对风水作多层面的考察。英国政府和曼彻斯特大学提供我们双份奖学金,让我和我先生罗隽得以同在曼彻斯特攻读博士学位。1986年初至1987年末,我多次独自漫行中国东南诸省,展开田野调查。1995年春至1996年冬,辗转到曼彻斯特华人社区,分发问卷,走访诸多华裔人士的住屋、市场,比比画画,喧哗拍照,乃至同桌就席。其情其景,至今历历在目。一路走来,还有许多帮助我们的师长、同学、同事、朋友以及陌生的好心人。若一一列出,将是份长长的名单。此处简化为两个字:多谢。

九州出版社编辑们辛勤策划,并为我们提供原稿的电子版,使我们的改稿工作在技术上容易许多,也使本书在短时间内再版成为可能,需要特别感谢。

最后,感谢我们的父母。他们无保留的爱,给了我生命的理由。他们淡泊、宽容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教我生活平和。

借此出版之际,顺作一点声明:这本小书1995年系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之后至今,任何其他的版本,即使仍然在网络上销售的版本,均未得到作者本人的许可,实为对作者的侵权。

何晓听

2007年冬

内容摘要:

  风水起初与占卜、卜筮等中国古老巫术共存于同一母体,之后逐渐接近、靠拢实践,而那些充满矛盾的经典风水学说历经各流派的相互指责和不断修饰,逐渐达到认识的宏观性和表面的一致性,最后形成中国传统建筑特别是民居的精神依托和思想指导。国际知名学者为您揭开风水的神秘面纱,作者曾深度参与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北京奥运会运动主场馆等大型建筑项目的设计与管理,是迄今为止关于中国风水研究的最佳学术成果的总结。  “中国风水是一门前途无量的学问。”美国建筑学与城市规划权威专家凯文.林奇在《都市意象》一书里这样断言。本书是中国第一部风水史专著,由权威人士讲述风水起源及其发展历史。作者曾深度参与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北京奥运会主场馆等大型建筑项目的设计与管理,本书是他们关于中国风水史研究的最佳学术成果的总结。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风水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1957474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风水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九州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风水史是九州出版社于2007.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992.4 的主题关于 风水-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