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0.0
本书用现代经济学和多学科交叉的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及其长期均衡问题。在文献综述部分,作者提出了“李约瑟之谜”,并对其从各个学科角度进行了综述。本书从全新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变迁,对今后我国政府治理的发展,中国经济的走向提出了探讨。
前言
第1章 导论
第2章 半世纪以来有关李约瑟之谜的争论与评论
第3章 农民家庭行为:考察中国经济史上谜题的逻辑起点
第4章 小农经济与中国式政府治理模式的形成及其惯性
第5章 中国式政府治理模式在各朝的动态演变
第6章 10世纪前后中国内部条件变迁及其对政府治理模式的冲击
第7章 15、16世纪后西欧崛起及其对中国治理模式的挑战
第8章 中国政府治理模式与经济长期变迁的经验证据
第9章 改革开放:中国历史上政府治理模式的一次伟大变迁
第10章 一个当代的政府审视:新农村建设与我国的经济发展
第11章 未来中国的政府治理:路在何方?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即从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政府治理模式这一角度分析了中国历史上的经济变迁,并对今后我国政府治理的发展,中国经济的走向提出了探讨。相对于现有的有关中国经济史的研究而言,本书没有运用一个断代史的研究方法,而是从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统治者如何治理国家、保持王朝统治长久存在的方式这样一个经济、社会、政治与管理的综合角度切入整个中国两千多年的经济史。而著名经济学家韦森、文贯中的序也为本书增色不少。本书从中国地理生态基础的制度惯性角度着手,建构了一个小农经济-惯性治理-中国经济的长期变迁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细致地解读了过去两千年间中国政府治理、中国经济长期兴衰变迁之间的因果与动态调整关系。作者的中心论点是,中国之所以自秦汉以来长期稳定在农本经济的老路上,难以自发地转轨到以工商为主的现代经济增长道路上,并不是作为这个经济体主要经济单元的小农家庭不愿意如此做,也不是当时当政的皇帝、官僚阶层、知识分子知识水准不够,而是在一系列源自于自然、地理基础之上的传统政府治理模式下,作为制度供给与需求的各方都选择了一种模仿式的、保守性的惯性治理思维和政策。这一观点对于理解中国经济在过去两千年的兴衰变迁,中国在1500年后难以迈上现代增长道路的原因,中国改革开放之所以从农村开始,中国奇迹何以诞生乃至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等都具有逻辑自洽的分析和解释力。【作者简介】赵红军,经济学博士、博士后,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农业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上海市人文社科基地国际经贸研究所专职研究员,2008年获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2009年获上海市归国留学人员浦江人才计划。现为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2006-2009),上海经济学会会员。2007-2008年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和东亚问题研究中心进行访问研究。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国经济转型、制度与发展经济学、经济思想史。曾主持过多项省部级课题,参加过多项国家社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课题得到过阿登纳基金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机构资助,多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Frontier of Economics in China等杂志发表过多篇论文,出版过学术专著两部,译著两部,为《经济学季刊》、《中国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等杂志匿名审稿人。电子邮件:hjzhao200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