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78.0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8~19世纪重庆商人组织的实践历史研究:以巴县档案为中心的考察”的最终研究成果。该项研究以清代巴县衙门档案为基本史料,考察18~19世纪重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商人和商人社会组织,从清代重庆商人组织运行实践解释清代城市民间社会的结构性变迁,解释传统城市基层社会的建构过程,从重庆商人组织在城市社会生活与商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分析其社会功能以及他们对城市社会秩序的影响。认为中国传统城市社会是一个一元多层、等级伦理色彩明显的社会,国家与基层社会之间存在着从意识形态到生活规范、社会秩序的多重复合联系,既有国家正式制度与民间社会组织相互冲突的实际,也有国家制度与民间组织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现实,这些特点相互联系,构成了清代城镇国家主导、民间治理的社会生活秩序,引导了城市工商业者的日常行为,造成清代工商业发展和国内市场的制度环境。
前言
绪论概念与理论逻辑的反思
一、概念与理论立足点
二、不同理论视角的研究成绩
三、对研究资料的说明
第一章清代重庆发展概况
一、重庆城市发展概述
二、清代长江上游的开发和重庆商业中心的形成
第二章重庆开埠与近代重庆社会
一、如何看待重庆开埠的影响
二、西方因素影响下的重庆社会
第三章18—19世纪重庆的商人群体
一、以商人为主的城市市民
二、重庆商人的群体构成
第四章18—19世纪重庆的商人组织
一、概念与实践
二、18—19世纪商人组织的总体情况
三、18—19世纪重庆商人组织的类型分析
第五章重庆八省会馆的历史实践
一、会馆制度与重庆八省会馆
二、八省首事与重庆公共领域的成长
第六章社会秩序重建与商人组织的发展
一、国家与基层社会之间的会馆
二、国家战时需求固定化与商人组织
三、清代轻赋政策对商人组织的影响
第七章商人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一、商人组织的管理者阶层
二、商人组织的经济基础
三、商人组织的活动场所与公共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8-19世纪重庆商人组织的实践历史研究:以巴县档案为中心的考察”的最终研究成果。该项研究以清代巴县衙门档案为基本史料,考察18-19世纪重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商人和商人社会组织,从清代重庆商人组织运行实践解释清代城市民间社会的结构性变迁,解释传统城市基层社会的建构过程,从重庆商人组织在城市社会生活与商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分析其社会功能以及他们对城市社会秩序的影响。认为中国传统城市社会是一个一元多层、等级伦理色彩明显的社会,国家与基层社会之间存在着从意识形态到生活规范、社会秩序的多重复合联系,既有国家正式制度与民间社会组织相互冲突的实际,也有国家制度与民间组织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现实,这些特点相互联系,构成了清代城镇国家主导、民间治理的社会生活秩序,引导了城市工商业者的日常行为,造成清代工商业发展和国内市场的制度环境。【作者简介】陈亚平,云南罗平人,1963年生。历史学博士,太原师范学院历史系系主任、教授。主要研究中国社会史,长期致力于中国社会史理论与专题研究,独立和合作出版学术著作6种,先后在《史学理论研究》、《清史研究》、《二十一世纪》及《读书》等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50多篇。目前研究方向为中国城市社会史和环境史,特别注重用历史档案资料再现历史,从人们的历史实践出发,理解和解释历史上的社会结构与社会生活。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寻求规则与秩序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030401182 如需购买下载《寻求规则与秩序》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7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20 | 印数 |
寻求规则与秩序是科学出版社于2014.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729.5 的主题关于 商会-研究-重庆市-18~19世纪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