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0.0
本书针对那些处于人生抉择十字路口的人,教他们打开视野,到外面的世界去走走,体验人生的精彩与丰富,为他们带来勇气,走出低谷,开始新的生活。
代序
两个女人在路上论旅行与治疗
我的梦想还在
准备行囊与心情
放假了!飞机上
久违了,巴黎!
奇异旅店
老板娘
喜剧屋
花都
麻雀与鸽子
客情
一丝不挂
乘火车游法国
我们去了马赛
老家
我们到了意大利
缘聚缘散
大家来说意大利话
国际“四人帮”
妈妈咪呀!
意大利情人
我们散步去
名城风情画
拿波里
他们也吃这些东西
离去
前言
两个女人在路上论旅行与治疗1我们是带着梦想去旅行,还是透过旅行去寻梦?黄芳田的书有一个极为动人的开场,作者讲她出发旅行前夕,突然冒出一个“意外的旅客”:“因为她决定离婚,打算先跟你去欧洲走走。”妹妹告诉我说,她自己却没有开腔。
我望望灯下的她,从她来到这世上,我就认识她了,我们也一同走在人生路上,可是,她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同伴;我知道她结婚、生子、陷于很痛苦的婚姻中,但除此之外,其实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你真的决定了吗?”我问她。
她这才点点头:“决定了。”决定什么?决定离婚,也决定先去旅行。何以这两者会有先后的关系?又何以这两者的先后关系是如此?这个同伴显然是极亲密的人,可是又极陌生,那一定是家人了,不是吗?只有对那生活在身旁无可选择的人,我们才会如此亲密而又如此轻忽。但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就是旅行的理由:她们都是因为“梦想更替”的缘故而旅行。
不只是这位意外的旅客因为婚姻梦碎而出走,作者自述旅游的来由时也透露,她刚刚结束一个让她有无数热望的工作,“萌生去意之际”,到意大利去旅行的梦想竟油然而生。因为原来的梦想破碎,旅行因而成为另一个梦想,甚至如作者书中说的,旅行能够让我们“学习如何再去恢复梦想的能力”。但何以旅行有这样的力量?2黄芳田的开场不禁让我想起另一本旅行名著,那是埃拉.玛拉(E11aK.Maillart)所写的《残酷之路》(TheCruelway,1947)。埃拉.玛拉是一个传奇的女性旅行家与旅行作家,她的《独闯土耳其斯坦》(TurkestanSolo,英译本1938)记录她一个人从土耳其斯坦企图闯入新疆的故事;她的《禁旅》(ForbiddenToumey,1937)则记录了她横渡戈壁沙漠的旅程,在当时都是轰动世界的行动与文字。埃拉.玛拉的传奇行径有很多,数不胜数: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她以女性之身代表瑞士参加单人帆船竞赛,跻身清一色男选手中,蔚为奇观;又曾当选国家滑雪选手,以及女子冰上曲棍球选手。她63岁时曾扎营于喜马拉雅山登顶营地,84岁还能漫游西藏,一生智慧体能出类拔萃,恋爱也都谈得轰轰烈烈,可说是本世纪初新女性的代表性人物。
埃拉.玛拉名著很多,我却偏爱她的《残酷之路》。这本书在她的作品中不太受到注意,1947年出版后旋即脱销,幸亏书中有许多女性醒觉的内容,又重新受到女学研究者重视,1986年重获出版,然而已脱销40年了。《残酷之路》记录作者与另一位女诗人朋友的旅程,那是1939年的事,当时欧洲战云密布,埃拉想从瑞士驱车经意大利、南欧至黑海,再经土耳其、伊朗,进入当时关卡重重的阿富汗。也是出发前夕,意外的旅客出现了一位为精神沮丧所苦的女诗人克丽丝提娜(Christina)决定与她同行,克丽丝提娜正企图戒除毒瘾,视远方的旅行为自由的象征,渴望在旅途中获得新生与治疗。埃拉一开始想劝阻克丽丝提娜打消此念,因为这不是度假旅行,而是生命搏斗,但女诗人坚信不出门自己即将崩溃,埃拉不得不接受这位女友的请求,因而展开了一场“两个女人在路上”的动人旅程。
也许没有足够的篇幅让我细述这段两个女人互相信任、相互扶持的旅行,总之她们以六个月的时间,千辛万苦走完预定的路线,创下了一个纪录,但克丽丝提娜几次濒临崩溃,考验了两人的友谊;最后旅行完成了,“治疗”却没有完成,克丽丝提娜未能戒除毒瘾,两年之后结束了她短暂而多愁善感的一生。
3你可以看出来,黄芳田的书和埃拉的书开场是很像的,但看下去就不像了。埃拉的书从头到尾有种阴霾的景观,以及内心挥之不去的哀愁,行文中有哀悼亡友的气息。黄芳田的书则不然,尽管旅行的前因有点悲伤,但一出门就欢天喜地,一路上戏闹多趣,简直像个爆笑剧。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作者个性不同,我想。
第一次见到黄芳田的人,常会误以为她是那种“三立牌”眼光严厉、言语犀利、容貌艳丽的女强人,只有我们这些相处久的朋友知道,她其实是热心直肠的傻大姐。也许我应该招供,书中提到那位找她回台湾参与一个出版梦想,最后令她梦碎现场的朋友就是我;当时我在一家出版公司工作,感觉国际化的压力日益扩大,总觉得需要一种新的人才,有人就提醒我想想黄芳田。是呀!为什么不呢?黄芳田会多国语言,又兼胆大敢为,足迹遍及几个大洲;她的率直爽快,能让各色人种尽撤藩篱,成为好友。她又是那种勇往直前、不畏艰难的“好汉”。虽然她并不是来自出版业,但熟悉世界之后,开疆辟地又有何难?不料后来的戏剧性过程,竟成就了她一段法国与意大利的远行。
正因为她那种藏不住话语、乐观进取的豁达个性,使她的旅行就像地中海型气候,充满阳光的晴朗;反映在书里头,也就几乎是她与人的素面相遇(请注意,她的旅行多是写入,鲜少写景),一种因生活热情所带来的相知相识的旅程。
就在这地中海的阳光与主人翁的阳光下,随行的女伴从此隐了形,成了“我们”;书中不再记她灯下幽幽的身影,更没有像克丽丝提娜那些与沮丧和药物挣扎的狰狞,记的都是“我们”嘻嘻哈哈的乐事与糗事。似乎,那位同在路上的伙伴是“治愈”了,重拾了梦想与欢笑的能力。
4但,我们还是没有回答,为什么旅行有治疗的功效?或者,为什么当我们困顿挫折之际,我们会想要远走他乡,获取新生?可能一切的创伤都有一定的时空背景,旅行正是脱离这个背景的行动。当景观改变,那些一再唤起哀伤记忆的景物逝去,陌生的景试探我们陌生的情,我们被激励以一种新想法来面对旧伤痕;而当我们回来,看到旧景观时,因为我们内在已经起了变化,当事物对我们而言又有新的陌生,创伤也成了似曾相识的淡淡哀愁,不再是刺骨锥心的全新伤口,也许这就是复原的本意吧?旅行的确隐藏转换场景、变换心情的巨大治疗能力,因此旅行写作就拥有述景抒情的文学潜力,我们在杰出的旅行写作中早已经见识了魅力。
台湾这些年海禁已开,旅行写作的人也着实不少,只是现阶段把旅行写作当作“发现”的多,当作“通过仪式”的少;也就是说,介绍外在人情风物的多,反省内在变迁思索的少,这也许是国民旅行仍在初期阶段的缘故吧?但黄芳田的书让我看到从这里到那里的机会,她固然也尽职而称职地深入介绍了当地的民情风俗,却另有不少她与别人接触的感受,更有她内在原因的交代,这就成了一本有意思的旅行书。我们既看见她眼外的世界,又看到作者内在的个性,这是我认为比较有趣的读书经验。
旅行的确隐藏转换场景、变换心情的巨大治疗能力,因此旅行写作就拥有述景抒情的文学潜力。本书作者黄芳田是那种藏不住话语、乐观进取的豁达女性,在去法国巴黎、意大利罗马旅行路上所遇到的人和事,就像地中海型气候,充满阳光的晴朗;反映在书里头,也就几乎是她与人的素面相遇,一种因生活热情所带来的相知相识的旅程。她固然也介绍了当地的民情风俗,但大量的是她与别人接触的感受,更有她内在原因的交代,这就成了一本有意思的旅行书。我们既看见她眼外的世界,又看到作者内在的个性,这是此书的价值所在。 本书记叙了去法国巴黎、意大利罗马旅行路上所遇到的人和事,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想:我们是带着梦想去旅行,还是透过旅行去寻梦?更重要的是,她通过她的同伴:一位打算离婚的朋友阐述了更为哲理的想法:面对挫折,不论是婚姻情感,还是工作事业,我们都可以通过旅行来开放自己的胸怀,旅行能够让我们“学习如何再去恢复梦想的能力”。作者简介: 黄芳田,1952年生,台湾高雄市人。现定居香港。曾任教师、文字记者、自由撰稿人,目前专职翻译,是资深文字工作者。著有《踏着音符去旅行》、《笔尖下的镜头》、《Initaliano中文补充教材》。译有《日升之处》、《印度没有句点》、《深入塞浦路斯》、《苦柠檬之岛》、《可以这样老去》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辞职去旅行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06857830 《辞职去旅行》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40 | 印数 | 8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