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之张力问题研究
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之张力问题研究封面图

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之张力问题研究

蒋志如,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28.0

书籍简介:

本书的主要内容在于研究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论述了中国法学教育如何进入专业者阶段,进而推动法学教育的共识。

作者介绍:

蒋志如,四川金堂人。1999-2003年,在兰州大学法律系攻读法学学士学位,2005年起为四川大学法学院诉讼法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师从左卫民教授,2011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2011年起在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主讲刑事诉讼法学。长期关注刑事诉讼、法学教育等领域,并在《清华法学》、《社会科学研究》、《二十一世纪》、《香港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有7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中国法学教育的问题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法学教育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法学教育当下的困境

二、法学教育处于尴尬境地的原因剖析与论证(一)

三、法学教育处于尴尬境地的原因剖析与论证(二)

四、既然制度已然被虚置,为什么我们还乐此不疲?

五、中国法学教育何处去?

第二节 如何研究中国法学教育:一个方法论的分析

一、导论:方法与理论的问题

二、现有的研究框架概述

三、对现有研究框架的评析

四、笔者的思考:从司法改革视角分析中国法学教育

第三节 问题的另外一种提出方式:如何研究中国的司法改革?——从法学教育的视角研究

一、导论:司法改革的困境

二、现有的关于司法改革的研究框架

三、对现有研究框架的评析

四、本书的主张:从(普通法)法学教育的视角出发

五、结语与开始

附录(一):法律教育中的人、事与史——读王健的《中国近代的法律教育》

一、法学教育中的“人”

二、法学教育中的“事”

三、中国近代法律教育史:流动的思想

四、作为开始的结语

附录(二):浅析方流芳的法学教育思想

一、为什么研究方流芳法学教育思想?

二、方流芳的法学教育思想

三、方法论思考:如何研究法学教育?

四、结语

附录(三):浅析苏力法学教育思想

一、提出问题

二、从“历史事实”中体察法学教育问题

三、从法学教育外部审视中国法学教育

四、对苏力法学教育思想的初步评论

五、中国语境关于法学教育的再思考

六、结语

附录(四):浅谈何美欢法学教育思想

一、为什么研究何美欢

二、《论当代中国的普通法教育》告诉我们什么?

三、潜伏的前提与研究路径

四、结语:值得继续思考的地方

附录(五):中国法学教育的双输?!

……

第二章 法律共同体需要什么知识?

第三章 美国法学教育体制概述

第四章 对策与结论:试问中国法学院何处去?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之张力问题研究:以美国为参照的思考》旨在从法律职业需求的角度探求中国法学教育存在的缺陷,并以美国法学教育作为对照铺陈从教育到司法,再到法学研究的螺旋上升的可能互动历程。
这一比较研究不是简单的罗列相同点和不同点,而是以普通法教育的思维方式为脉络,展示中国法学教育在培养律师(包括检察官)、法官、法学者的专业知识方面存在的根本缺陷,进而揭示了中国法学教育的失败。再辅之美国法学教育的历史、当下运行体制及其承载的功能的对照,中国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得到进一步展示,同时这一对照也表明了本书对突破中国当下法学教育窘境的可能路径。
《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之张力问题研究:以美国为参照的思考》的另一个特点,一方面,不断地提出问题:第一章在于从中国法学教育发展史本身揭示中国法学教育存在的缺陷,第二章则从法律职业所需的角度解释中国法学教育很难提供这些知识,第三章以美国为参照则进一步反照中国法学教育的脆弱。简而言之,前三章从三个方面提出中国法学教育的基本问题,即无法为未来的法律人提供达到基本要求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能。
另一方面,又不断解决问题。在每一章,基于中国问题意识,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却又潜伏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可能路径,在第四章则对本书的基本问题作了一个最后的、相对完整的、中国语境下的回答。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之张力问题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1833266
如需购买下载《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之张力问题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法律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之张力问题研究是法律出版社于2012.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90 的主题关于 法学教育-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