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原理
民俗学原理封面图

民俗学原理

乌丙安, 著

出版社:长春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45.0

书籍简介:

《乌丙安民俗研究文集》选取我国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在民俗研究,特别是民俗学理论研究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著作,在原有专著的基础上加入最新研究成果而成。全书共分八卷:第一卷《中国民俗学》,第二卷《民俗学原理》,第三卷《民俗学丛话》,第四卷《中国民间信仰》,第五卷《萨满信仰研究》,第六卷《民间口头传承》,第七卷《民俗文化综论》,第八卷《非遗民俗评论》。其中第七卷和第八卷为论文集。

作者介绍:

乌丙安,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多所院校教授及华东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名誉所长,原辽宁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1929年12月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祖籍喀喇沁,蒙古族。1953年攻读北京师范大学民间文艺专业研究生,师从钟敬文教授。至今,从事民间文艺学、民俗学教学与研究60年。1988年、1991年先后获国家突出贡献奖及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至2001年连续两次获全国优秀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一等奖。1992年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4年再获“山花奖”最高荣誉奖。2007年6月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称号。主要学术成果:《中国民俗学》《中国民间信仰》《民俗学原理》《民俗学丛话》《神秘的萨满世界》《民间文学概论》《生灵叹息》《民俗文化新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等专著,主编有《中国风俗辞典》《中国民俗百科丛书》《满族民间故事选》《世界风俗传说故事大观》《民间神谱》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民俗主体论

引言

第一节 民俗的构成

一、民俗构成的诸概念

1.民俗质

2.民俗素

3.民俗链

4.民俗系列

5.民俗系统

二、关于民俗构成的说明

第二节 民俗的养成

一、俗民群体的民俗养成

1.俗民

2.群体

3.习俗惯制

4.习俗规则

二、俗民个体的民俗养成

1.俗民个体

2.习俗化

3.习俗化与再习俗化

4.习俗化与个性化

三、民俗养成中的民俗角色

结语

第二章 民俗控制论

引言

第一节 民俗控制的提出

一、民俗控制和社会控制

二、越轨和反越轨说

三、冲突和冲突论

四、标签和标签论

第二节 民俗控制的类型

一、隐喻型民俗控制

二、奖惩型民俗控制

三、监测型民俗控制

四、规约型民俗控制

五、诉讼型民俗控制

六、禁忌型民俗控制

第三章 民俗符号论

引言

第一节 民俗符号的提出

一、关于符号学的一般论述

二、关于民俗符号学的一般原则

三、关于《中国符号词典》

第二节 民俗符号的结构

第三节 言语系统的民俗指符

一、关于俗语、谜语的民俗指符

二、关于神话的民俗指符

1.神话素的排列组合形式

2.神话思维的联想方式

第四节 非言语系统的民俗指符

一、听觉的音响指符

二、视觉的标记指符

三、视觉的纹饰、图像指符

四、视觉的实物指符

五、视觉的色彩指符

六、其他感觉的象征指符

第五节 关于民俗符号的民俗所指

第六节 中国古典民俗“符号”

第四章 民俗传承论

引言

第一节 民俗传承的再认识

一、关于传承性特征的理解

二、关于传承论的广义内涵

第二节 民俗传承论的相关理论

一、“文化圈”“文化层”与维也纳学派

1.文化圈

2.文化层

二、“泛埃及主义”与曼彻斯特学派

三、“文化区”“文化带”与美国历史学派

1.文化区

2.文化带

第三节 民俗传承的应用研究

一、民俗传承与社会传承

1.亲族制度的传承

2.继承制度的传承

3.婚姻制度的传承

二、民俗传承的应用要点

1.民俗传承的发生

2.民俗传承的机制

3.民俗传承的系谱

4.民俗传承的作用

内容摘要:

《乌丙安民俗研究文集:民俗学原理》由民俗主体论;民俗控制论;民俗符号论;民俗传承论四章构成,主要包括:民俗的构成;民俗的养成;民俗控制的提出;民俗控制的类型;民俗符号的提出;民俗符号的结构;关于民俗符号的民俗所指;民俗传承的应用研究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民俗学原理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乌丙安民俗研究文集
9787544531955
如需购买下载《民俗学原理》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长春出版单位长春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民俗学原理是长春出版社于2014.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90 的主题关于 民俗学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