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流水记往
行云流水记往封面图

行云流水记往

沈鹏年, 著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年代:2009

定价:35.0

书籍简介:

本书系八旬老人沈鹏年先生回忆文章汇集,记录了作者年轻时从事现代史和现代文学探索的足迹。书中涉及的人物有鲁迅、郭沫若、钱钟书、丰子恺、梁漱溟、赵朴初、陈立夫、张爱玲、金性尧、黄裳等现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讲述了作者与他们的交往以及对其的认识和了解。行文客观、有据,观点正面、向上,史料翔实、清晰,是研究现代文学史可贵的参考文献,也是经历那一历史的老年人和对此感兴趣的中年知识分子愿意了解的。

书籍目录:

仰止篇

萦怀一个多“花甲”的人生“胜缘”

周恩来在“鲁迅逝世十年祭”给我的启示

瞻仰鲁迅遗容的感受

阅报十年产生了迷惘

伟人周恩来启示我人生方向

周恩来像明灯影响我终生

震动海外第一篇:梁漱溟先生访问记(初刊香港《良友》画报)

题记梁老为何将拙文收入他的《自传》?

风号大树中天立

“我和毛泽东本来是老朋友”

究竟为何批判梁漱溟?

“思想是销毁不了的!”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无我为大,有本不穷”

心佛众生唯显自性亲闻梁漱溟先生的重要谈话

梁老和我谈“和平谈判中演了什么角色?”

梁老谈他与熊十力的友谊和分岐

梁老在“文革”中为何写《儒佛异同论》?

梁老谈为何给孔子鸣不平、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脉

梁老谈对待生死问题应持的态度和境界

梁老最后谈对台湾青年的希望和遗愿

清风明月卓荦无忝

记赵朴初先生青年时代二三事

影视篇

巨片《鲁迅传》的诞生与夭折

上篇:为山九仞

下篇:功亏一篑

名著《围城》从小说到荧屏

《围城》引起的回忆

《围城》怎样改编上荧屏

最早评价《围城》的共产党人

世纪新元忆《围城》

探源篇

国共合作营救“郭沫若归国”秘闻

蒋介石对郭的“赦令”怎样公布的?

郭沫若归国问题补正

陈布雷与郭沫若

畏垒鼎堂诗寿倡和

共产党功不可没再论郭沫若的归国问题

中日两“夫”的友谊及教训

鲁迅和《新青年》的若干花絮

在电影《鲁迅传》创作组的采访札记

题前的话

鲁迅和《新青年》的最早接触

陈独秀对鲁迅小说“五体投地地佩服”

《新青年》主编谈《呐喊》

鲁迅“旧梦”的重温

“遵命文学”索引

《新青年》促成《一个青年的梦》

刘复幽默遭忌鲁迅仗义护友

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游戏”文字

《新青年》要鲁迅劝钱玄同写稿

“阿世”、“禽男”到“新旧冲突”的典故

鲁迅先生与铃木大拙

写《金刚经》偈语赠日本僧人

郭沫若为何说“鲁迅是一个伟大的完成”

回答我“质疑”的郭老亲笔信

郭沫若为鲁迅研究工具书题字

拙著《鲁迅研究资料编目》封面的由来

郭沫若谈鲁迅与创造社“宣言”合作

郭老给我的信和谈话

对鲁迅《斯巴达之魂》的“寻探根源”

钱锺书先生在“文革”中给我回信

共产党慧眼识真才记袁殊与张爱玲的成名

张爱玲的“白璧之玷”

《杂志》社使张爱玲“红”遍上海滩

《倾城之恋》从舞台到银幕

文以载道、秀出天南悼文史大家金性尧

《鲁迅风》里看性尧

从王任叔离沪前的信再看性尧

从投稿《古今》论性尧“白璧之玷”

“年青的期待”刘雪庵的《何日君再来》

提供一件历史资料

《十日谈》与“打鬼运动”

海外篇

当代“鉴真”的传奇人生

关于美国世界宗教研究院院长沈家桢博士

古玉兰下忆静波记我的乡亲严家淦先生

上篇:古镇、名园、岁月

中篇:故家、老树、沧桑

下篇:相思情在天涯

陈立夫誉大陆的《观音宝相》

记摄影大师朗静山

郎静山与枇杷图

“飞虎”情系中华记克莱尔.李.陈纳德

友谊篇

郭沫若六十年前对一个青年的厚爱

我提供他的译诗佚文、他介绍优惠购书

丰子恺“往事憬然”忆鲁迅

“文革”中我与丰老在日月楼中“苦中找乐”

《鲁迅传》创作组的“政委”缅怀杜宣同志

张爱玲论唐大郎的诗文

《大郎小品》中的张爱玲佚文

陈从周情系徐志摩

我是“书迷”的“多元论”者

陈从周三莅寒舍欣赏徐志摩“手迹”

科学之光艺术之美记爱国科学家许宝脲的坎坷一生

神秘的书屋和奇特的教授

木简书屋主人、久经考验的忠诚党员范纪曼

从周楞伽遗简看文人风骨给我和致性尧的信

我《爱黄裳》的史证

关于郑振铎的《纫秋山馆行箧藏书》及其他

当黄裳“粉丝”(fans)要甘受委屈

我“心甘情愿”为他作牺牲

后记:向读者交心

附录:沈鹏年写作生涯六十年

前言

溯自明清之际,正当西洋文艺复兴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亦发生丕变。由宋明理学而转为义理、词章、考证三大流派。降至同(治)光(绪)两代而至末造,不但对自然科技之学黯然失色,即如清初学风亦浅淡蜕化,唯记闻之学聊备风规。迨至清末民初,即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之间,新闻文艺发展,即如记闻旧学亦形色有异,何况余者。由此递变,经民初五四运动逐渐而至於文化大革命期间,惶惶不可终日,有能抱残守阙,蛰居浩劫之中而依然耽嗜书史,沉潜于记闻者,已无多子。但吴会之间,由来固多埋光抱道之秀士,如古吴东山沈鹏年,即足为例。今沈君以所著《行云流水记往》一书嘱书,即此并序其难能可贵之实尔。

后记

英国托.亨.赫胥黎(1825~1895)在《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中写道:“我充分意识到老年人对于自己年轻时所做的种种事情,比和他同时代的青年一代对它有兴趣得多。”对此我深有同感。我是正在迈向“期颐”的高龄老人,奉献在读者面前的拙著《行云流水记往》就是明证。学贯中西、著作等身的一代宗师南怀瑾先生宠赐序言题封,以光寒篇,铭感无已。

《行云流水记往》留下了我年轻时从事现代史和现代文学探索的足迹。

在中国现代史上的陈独秀、现代文学史上的周作人,都是敏感人物。研究他们的人几乎无一不受到灼手焦指之痛。1962年我根据周作人先生向我提供的他的《日记》,以及陈独秀在“五四”前后给周作人的亲笔信,写了《鲁迅和(新青年)的最早接触》、《陈独秀对鲁迅小说“五体投地的佩服”》等篇发表在《文汇报.笔会》上;当时在上海抓意识形态的张春桥立即下达“禁令”。他除了通知《文汇报》不再刊登拙文外,又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白彦同志和我“个别谈话”,规劝后幸未处分。朋友说:“比起1984年编选出版《周作人早期散文选》而遭‘左’兄错误批判的许志英教授,实为万幸。”我说:不!当时我是“上影”厂资料组组长,电影《鲁迅传》是上海市委和中央文化部共同确定的重点任务。我遵循周恩来总理“以鲁迅为中心把有关资料收集起来”研究整理,“不割断历史,教育后代”的精神,是无可厚非的……心怀鬼胎的张春桥并不是对我网开一面,而是“邪不压正”!

“文革”结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号召要“抢救史料”,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研究室主任蒋文杰(虞丹)先后在上海和北京发表《精华欲掩料应难》。说抗战时期的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个谜”。上海市电影局顾问柯灵更为明确地指出:“周氏兄弟是现代中国卓有影响的人物,鲁迅先生巨人式的存在不必说了;周作人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功绩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忽视的,他在民族大义上令人叹惋的失节,是多种复合因素造成的时代悲剧。”(见文化出版社《柯灵文集》第一卷第417页)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的单位领导上海电影总公司导演室支部书记葛鑫等同志为“抢救活资料”要我从事周作人“落水”问题的学术调查。好友宋涛、许爱兴等同志出于对我的关怀,真诚地警告我:“这是戴着锁链去走钢索,要吃‘生活’(即“挨整”)的……”但正如赫胥黎所说:“我在青年时代,有那么一点点固执的脾气。我觉得一切可以预料到的不幸给予我的痛苦,比起要我放弃那些我认为是应当做和已下定决心去做的事时所感到的痛苦,要小一些。”(见197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第4页)当时我认为,奉组织之命调查这一“多种复合因素造成的时代悲剧”,是一项严肃而神圣的任务。因此,我带着葛鑫同志亲手交给我的局、厂党委介绍信和三百元预支车旅费上路了。在北京受到国家安全部钟子云部长、中顾委李葆华委员等首长的接见:访问了抗战时期在北平从事地下工作的万复、陈涛、李才、高炎、张靖、罗铮等老同志。经钟部长批准后,查阅了“国安部”有关档案材料、对袁殊等同志作了谈话录音。三次去太原访问王定南,访问记录都经王本人签字认可。全国政协常委兼文史组副组长许宝骥五次来上海我家,主动向我说了这件“时代悲剧”的内情。我把全部调查材料交给组织。支部书记葛鑫亲自审阅材料并签字加盖公章,写了此事的报告,书面汇报电影局党委。至于我个人,正像在《鲁迅传》创作组负责资料工作时一样,虽然在工作中接触、获悉了大量当时属于“机密性”的材料,按照“组织原则”,从未随便泄露。

然而,朋友的警告完全证实了。又如赫胥黎所说:“若千年间,批评指责的北风神刮起它最大的曲解和嘲讽的暴风,甚至把我说成是一个邪恶的人。有时我在想,一个人已经被如此奚落,又怎能恢复到被尊敬的地位,这的确使我感到惶惑。但就我个人来说,我并没有感到我的身份有丝毫的降低。”(见同上书第4页)

在学术研究和敏感问题的探索上,同行相妒、排挤“恶搞”的不正之风,中外皆然。二十多年来我身受的“诬陷”不实之词,比英国赫胥黎当年的遭遇,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我比赫胥黎幸运,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我有组织的支持。组织予我表彰、鼓励足以使诬我的阴霾烟消雾散。

对于“多种复合因素造成的时代悲剧”问题的学术调查,虽然引起不少专家、学者、好心同志的关注和兴趣;但我的单位的领导葛鑫认为“当时的左风余威颇烈,披露这些材料的时机尚未成熟,决定留着不发。”

那么,这些关于“时代悲剧”问题的学术调查材料,为什么在1986年8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内刊”《文教资料》发表了其中的十二篇材料呢?

据葛鑫同志1995年7月在《中外论坛》公开发表文章说:中央部门在1986年5月15日,派两位副部级的高干,持编号3823号公函,来上影向沈鹏年同志了解原北平特委负责人的情况,由我陪同和沈鹏年长谈了两次,当时,我在这份公函上作了批注以“立此存照……”(见《中外论坛》总第28期第32页)

葛鑫同志早已在《中国外刊》全文公布了他亲笔写的“批注”。现在根据原件转录。葛鑫所写的“中央有关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介绍公函原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办公厅1986年5月15日致上海电影制片厂“国安介字第3823号公函,内称“上海电影制片厂:现有(按:两位副部长,姓名略)前往你厂,向沈鹏年同志了解有关事情,届时请接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办公厅(公章)”

……

内容摘要:

  学贯中西的一代宗师南怀瑾先生作序推荐!本书可谓是沈鹏年先生的回忆录。本书记述了沈鹏年的传奇人生及其年轻时从事现代史和现代文学探索的足迹。全书共分仰止篇、影视篇、探源篇、海外篇和友谊篇等五个篇章。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是我们了解和研究沈鹏年的优秀参考读物。  本书记述了沈鹏年的传奇人生及其年轻时从事现代史和现代文学探索的足迹。全书共分仰止篇、影视篇、探源篇、海外篇和友谊篇等五个篇章。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是我们了解和研究沈鹏年的优秀参考读物。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行云流水记往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42630247
如需购买下载《行云流水记往》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三联书店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行云流水记往是上海三联书店于2009.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5.6 的主题关于 沈鹏年-回忆录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