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我们
现在的我们封面图

现在的我们

殷波, 王国平, 编

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60.0

书籍简介:

本书用访谈形式由幸存者口述在地震瞬间的经历以及其后的生活状况和心路历程,尤其是现在他们对人生及自然的重新认识,值得我们的借鉴。

书籍目录:

安炯,1975年生,都江堰市龙池镇滴翠庄农家乐业主

我认为地球是一个妈,天就是一个爹

马明林,1965年生,都江堰市法院审判员

朵朵,地震了,爸爸可能……

贾佳,1994年生,曾就读于都江堰市向峨中学初2009届一班

我要亲自看倒你把我的手截下来

李成,1977年生,都江堰市青城山镇泰安村十一组组长

哪个妖怪这么凶

乐刘会,1986年生,地震前在都江堰市普罗旺斯咖啡屋工作

我只能像蚯蚓一样过梭

李国华,1944年生,都江堰市商贸公司干鲜店退休会计

我想他是不是神仙哦

任隆富,1968年生,部江堰市向峨乡海虹村四组村民

不如把我杀了来换取他们的生命

冯翰文,1994年生,都江堰市聚源中学2009届一班学生

Don’tLetYesterdayUseduptooMuchofToday

黎民泰,1962年生,都江堰市市委统战部干部

命运就像一本连环画

李俊忠,1968年生,都江堰市玉堂镇永固村村支部书记

赖斯说:“李书记,英雄!英雄!英雄!”

释圣智,俗名刘忠全,1967年生,都江堰市般若寺主持

地震中我们一直在诵《金刚经》

罗玉和,道号浩玄子,1972年生,青城山老君阁道士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每一劫都躲过了

陈昌碧,1965年生,都江堰市卫生局办公室主任

就跟坐电梯一样,就到了一楼

陈锐,1964年生,都江堰市百货公司职工

最大“512”,过年的时候才打一下

刘绥滨,1965年生,道号信玄,青城派第三十六代掌门人

救人不是武术的强项

唐海,1977年生,都江堰市龙池镇南岳村党支部书记

我回头一看,妈呀,整整一座山就停在我旁边

王勤,1964年生,曾任中国银行都江堰支行副行长

活着的人实际七在某些方面还更难一些

黄勇,1966年生,都江堰市巴士有限责任公司经理

你当时选择了跑,我当时选择了没跑

王奉雷,1965年生,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外科医生

现在就觉得医牛这个职业还是很崇高

徐荣星,1946年生,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退休职工

平平淡淡一生才是最好的

杨琳,1993年生,都江堰市聚源中学初2009届八班学生

奶奶说了,她在向上天祈祷

吴平勇,1968年生,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工程处处长

都江堰的伟大之处在于它道法自然

庄平,1957年生,中国科学院华西亚高山植物园主任

人本身是自然的产物

徐勇,1963年生,青城山一都江堰旅游景区二王庙秦堰楼维护班班长

我们这个地球等于是我们一个景区

马文强,1965年生,都江堰市虹口乡光荣村十三组村民

我到市政府去赶(送)信

曾令舂,1960年生,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外科医师

你要放松了我们才能把腹膜给你缝倒

刘良志,1976年生,都江堰市殡仪馆馆长

活着真好

周龙军,1955年生,都江堰市幸福中学退休教师

奇遇当然就是“5.12”

刘丽华,1964年生,都江堰市原振华公司下岗职工

怏点过来,死嘛死一堆嘛

明光福,1957年生,都江堰市汽车运输公司下岗职工

吓归吓,信心还是有的

陈启香,1959年生,都江堰市紫坪铺镇望江村三组村民

这足大地震,闹不得

罗玉芬,1905年生,都江堰市青城山镇五里村五组村民

103岁的罗玉芬

汤从芳,1942年生,都江堰市虹口乡深溪村五组村民

我痛啥痛,没都没得了我痛啥痛

马兴琴,1972年生,都江堰市紫坪铺镇盐井滩养猪场兽医

我想它们可能已经绝望了,就不想跑了

张兴蓉,1962年生,都江堰市虹口乡妇联主席

今年的秋天却是一个凄凉的季节

李启明,别署青城山叟,1918年生,都江堰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道可道,非常道

尼玛泽仁,1944年生,十世班禅亲赐的班禅画师

那天我正在画《佛灯》

刘俊林,1961年生,成都市市长助理、中共都江堰市市委书记

敬畏,感恩,家园

后记/殷波

后记

我亲身经历了这场旷世灾难,承受了刻骨铭心的伤痛,度过了那段艰难岁月。地震后,我片刻也不想离开这个满目疮痍、空寂无声的城市。我想知道我身边究竟发生了什么?想知道地震究竟是怎么回事?在灾后那些相依为命的日子里,几乎每天,我都会听倒一些朋友和同事谈及他们自己或他人在地震那一瞬间的传奇经历,以及他们现在的生活。这些人物和故事令我震惊,让我久久难以释怀。我惊讶于他们在巨大灾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力量,以及他们继续生活的那份镇定与坦然。我发现生命在灾难中竟然会如此顽强,平凡的人们在灾难中竟然会显现出如此伟大。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突然产生了将这一切记录下来的冲动。

10月的一天,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诗人王国平,他一听,觉得很好,我们就请新华文轩的朋友吴鸿来帮我们策划一下。10月16日吴鸿来都江堰,有陈维先生和黄迅先生同行。

在玉垒山下我的办公室,我正绘声绘色地给他们描述地震时我光着脚丫冲下楼去的情形,这时沙发突然一阵摇晃,一阵余震袭来,仿佛有意要他们体验一下我当时的感受。陈维说:“刚才震了一下。”我有点尴尬,生怕弄坏了他们的心情。随后,我陪他们去看了城区几处地震遗址,拍了不少照片。下午五点,我们又约了朋友崔巍到南桥河边喝茶,聊天。我和国平谈起了我们的见闻和想法。初次见面的陈维也很激动,他认为地震过去了那么长时间,到了该做点事情的时候了。大家谈兴正浓,又一阵余震袭来,大家相视一笑。就这样,一本书,在余震中酝酿。

第三天后,陈维先生来电话,问我的决心如何,问是否一定要做此事。我大受鼓舞,于是约上国平到成都德兴酒楼咖啡厅和陈维见面。我们讨论了这本书的内容和形式。在都江堰,我们拟筛选出50位不同经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幸存者,与同是幸存者的国平和我进行交谈。这是幸存者对幸存者的交谈,仅有主动者和被动者之分。我们一起梳理地震的经历,进入一种深度交流,把他们对地震的伤痛引向对生命的叩问,重建生活的信心。我们用录音、录像、照片记录下交谈的全过程,然后进行编辑、剪辑,以图书和影像的形式出版,在“5.12”周年祭前推出,以期建立阅读互动效应,让更多的读者参与和幸存者“交谈”,把对生命的叩问引向公众。“5.12”大地震,对人类来说是千年不遇的灾难,对每个幸存者来说也是他唯一的经历。与50位幸存者交谈的记录,就是地震灾难的50个见证,将作为人类灾难的50个样本被永远记载在历史里。

11月4日,在秋雨中的易园,我们组成了四人团队,有陈维、王国平、摄像师林晓东和我。

11月6日,我们开始在板房、在危楼、在乡镇、在山村艰难地寻访幸存者。我们曾三上虹口乡深溪沟,因为道路排危不能通行,我们绕道彭州进入虹口。当车子路过大的塌方路段时,国平闭上眼睛不敢看窗外,还叫大家不要高声说话,说声波会把山上的石头震下来。冬季的深溪沟被雾霭笼罩,显得静穆而神秘。这条沟地表断裂,山体移位,公路扭曲,留下了地震造成的所有地质特征。我们坐在村民汤朝芳搭建的小木屋里,烤着柴火,听她讲述地震给她带来的伤痛,以至于我们久久不愿离开她那有些凄凉却又有些许温暖的“家”。

访谈中陈维很想去距震中映秀直线距离仅三公里的龙池湖,因道路垮方严重一直未能如愿,这仿佛成了他的心病。12月的一天,我碰见刘俊林书记,他说他刚去过龙池湖,说看见山上有丢弃的越野车,当时一定遭遇了地震,我这才得知龙池的道路终于打通了。第二天我们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去龙池湖的道路,天飘着大雪,道路被冰雪覆盖,越野车在新推出来的山道上艰难爬行,遇到塌方的路段,不时要下车去搬开路上的石头,同时还要惊恐地抬头望望不断滚下石头的山体。一到龙池湖,我的两眼顿时噙满了泪花,曾经是多么宁静美丽的龙池湖啊,如今满身伤痕,露出它千涸的湖底,湖岸倾倒的树枝和芦苇在风雪中摇曳。随行的音乐人尘土,默默地跪在湖堤上祈祷,为地震后病逝在帐篷中的父亲。他说如果父亲还在,今年还会到龙池湖来写生。陈维执意要去寻找地震中垮塌的龙王庙,要去拍摄龙池湖旷世凄美的挽歌。2009年春节前夕,我们终于结束了访谈和拍摄。我们访谈了64位幸存者,整理文本达四十多万字。我们还拍摄了三千多分钟的访谈现场和外景素材。但由于出版篇幅限制,能够编入本书的访谈人物仅38位,剪辑的访谈短片也仅有35分钟。本书是一部来自民间的口述灾难史,文本充斥着大量的方言和叙述无序的口语特征。我们在整理的过程中对方言做了校注,最大限度降低读者的阅读障碍,但又尽可能保持民间口述实录的鲜活语境,如对方言词“倒”的保留。“倒”在四川方言中读音dao,相当于普通话的“着”或“到”、“住”等,如果我们在口述语境中把“倒”替换掉,不仅鲜活的方言荡然无存,反而会让阅读更显别扭。在这里我们要感谢都江堰市企业家董国森先生和编辑陈锦先生对我们的倾力支持和无私援助。感谢吴鸿先生对本书的贡献,还要感谢马及时老师、余涛女士为我们四处寻找访谈对象。还要感谢出版社的牟薇女士和顾求实先生以志愿者身份参与本书的编辑工作。在此,特别要感谢我们访谈的64位地震中的幸存者,是你们和我们共同成就了这本书。虽然书中只收录了38位幸存者的访谈内容,但其他26位幸存者的见证仍将以另一种形式载入历史。(本书邮箱:512dujiangyan@gmail.com)

内容摘要:

  本书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那些在地震中坚强勇敢、顽强自救的英雄的幸存者们。本书采访者和摄影者耗时数月,访谈了64名不同经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5.12”大地震都江堰市幸存者,以口述历史的方式进入这场灾难的内核,直达内心,触及灵魂,还原地震发生瞬间惊心动魄的惨烈场景、千奇百怪的逃生经理、暗无天日的废墟生活、无比震撼的内心世界和地震后生存、生活和心理状态,并从中选出38位幸存者的口述文本,收入本书,以此见证历史、记录历史,再现历史,保存历史。收入本书的38位幸存者实际上就是38个不同的灾难样本,他们大都不为媒体所关注。其中既有经历叠溪地震、松潘地震和汶川地震三次地震的百岁老人罗玉芬;有亲眼看见自己老公被20多米高的巨浪卷进水库的农民陈启香;有地震时站在青城山顶,看见映秀的房屋像放鞭炮一样“啪啪啪”倒下的农家乐老板李成;有在废墟下度过三天三夜“地下”生活,从未放弃的打工妹乐刘会……  本书作者访谈了64位幸存者,整理文本达四十多万字,还拍摄了三千多分钟的访谈现场和外景素材。但由于出版篇幅限制,能够编入本书的访谈人物仅38位,剪辑的访谈短片也仅有35分钟。  本书是一部来自民间的口述灾难史,文本充斥着大量的方言和叙述无序的口语特征。我们在整理的过程中对方言做了校注,最大限度降低读者的阅读障碍,但又尽可能保持民间口述实录的鲜活语境。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现在的我们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41038129
《现在的我们》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成都出版单位四川美术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6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精装
页数 320 印数 10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现在的我们是四川美术出版社于2009.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51 的主题关于 回忆录-作品集-中国-当代 ,抗震救灾-概况-四川省-2008 ,抗震救灾-英雄模范事迹-中国-2008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