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25.0
本书为著名作家肖复兴关于其音乐心得的随笔合集。
"第一辑冬天和春天里的拉赫玛尼诺夫
俄罗斯气息
百年海菲兹
我听威廉斯
冬天和春天里的拉赫玛尼诺夫
忧郁的戴留斯
巴托克的启示
月光下的勋伯格
邀舞韦伯
西贝柳斯的声音
牧神午后
面对欣德米特
科普兰印象
十七分半钟的里亚多夫
格里格断章――格里格逝世百年祭
偶然间听了布里顿
大提琴,小提琴
竖琴长吟
巴赫和亨德尔
舒曼和舒伯特
艺术比死亡更有力量
音乐和爱情
只为聆听而存在
莫扎特巧克力第二辑马勒扎我们脸上有点疼
芝加哥听乐
孤独的吹笛人
春天去看肖邦
小牛皮肖邦
马勒扎我们脸上有点疼
捷杰耶夫的胡子和手指
斯美塔那大街
古典也流行――答四川音乐学院同学问
“制高点”
宋飞为什么流泪
媚雅的新年音乐会
父与子式的永恒矛盾
爱国歌曲:从黄河到蜗牛
为什么说的比唱的还要苍白第三辑到纽约找鲍勃.迪伦
花儿开在粪土之上――听苏阳
答案在身上还是在风中――听胡吗个
沧桑的崔健
重听张蔷
该皈依巫师还是找一个牧师
爆炒腰花和蔡琴
到纽约找鲍勃.迪伦
草莓园灵魂的吟唱
民谣的魅力
乱星的吟唱
黑色也是一种颜色
哈利路亚不是一种皮鞋
抱小猪的阿莫斯
整个故事的一个开头――关于凯特.布什
不要在地铁里睡觉
在时间中流淌的音乐――在北京大学的演讲在网上,我曾经读到一位读者的帖子,说是在他从美国转学到英国去读书的时候,整理越发沉重的行李箱,准备淘汰一些书,好让行装轻一些,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把《音乐笔记》那本书又塞进了箱子里。像孩子总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一样,看到这里,我有些感动,并有些稍稍的得意。但我知道,这是我浅薄的虚荣心所致。一晃,《音乐笔记》出版已经七年了。它已经再版了七次,是我已出版的书中再版次数最多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写得有多么的好,而是说明这个世界上和我一样的爱乐者是多么的多。“同是天涯爱乐者,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一位爱乐者写给我的信中的一句话。好的音乐,如同好的女人一样,总能让我们感动又难忘。凭着好的音乐,我们可以走遍天下,随处都能找到好的朋友。七年过去了,有读者曾经来信希望我能够再写一些,并能够把在《音乐笔记》之后写的关于音乐的文章合集出书。学林出版社社长曹维劲先生和责编,也提出了相同的建议,才使得这本书作为《音乐笔记》的续编得以出版。应该感谢曹维劲先生,也应该感谢上一本《音乐笔记》热情相邀的老友肖关鸿先生,还有为这两本书配上精美图片的周贤能先生。这本书是《音乐笔记》之后七年中我所写的音乐散文的一部分,我精心挑选了五十余篇文章,奉献给一直关心我的读者,算是一种汇报,也是一种分享。在编选这本书的时候,我坚定地把书名叫做《春天去看肖邦》。这倒不仅仅因为三年前苹果花和樱桃花将要开放的时候,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到了肖邦的故乡――华沙郊外的沃拉村。有意思的是,编选这本书的那几天,我发现了儿子前些天回国休假时候留下一个盒式录音机,回去的时候没有带走,显然是被他淘汰的物件。如今,CD流行,盒带已经很少有人听了。我从音响旁早已打包的箱子里,随手找出了一盘盒带,放进录音机里一听,居然那么熟悉,竟然是大约二十年前我最初听音乐时录下的乐曲。岁月无情地逝去,我都已经老了,盒子和带子都尘埋网封,但它们还那样的悠然动听。我禁不住暗想,在所有的艺术中,大概只有音乐有这样保鲜的奇特功能,即使过去了多少漫长的年月,哪怕乐谱都苍老得发黄甚至破旧不堪,只要一响起音乐来,照样青春依旧。别的艺术行吗?绘画行吗,总要老旧而斑驳;雕塑行吗,总要风化而破损;文学行吗,总要显得过时而变得隔膜或难懂……何况这盘盒带里,录下了除亨德尔的“广板”、舒曼的《梦幻曲》、格里格的“索尔维格之歌”、德沃夏克的新大陆的第二乐章……还有肖邦的《小狗圆舞曲》、《雨滴前奏曲》和《升c小调圆舞曲》。其他音乐家每人只录了一支曲子,唯独肖邦录下了三支曲子。这里有我岁月的回忆和情感的轨迹,是这些音乐让逝去的日子复活,而且那样的有声有色,甚至须眉毕现。这是只有音乐才会拥有的奇迹。他们是我音乐入门的向导,肖邦曾经是我的最爱。我坚定地把书名取为《春天去看肖邦》。我始终认为,一切艺术都向往音乐的境界,所有音乐都指向心灵的深处。我曾经说过,在一个越发物化的社会里,人们的需求越发变得实际、实用而实惠(我称之为“三实”主义),当然,这没有什么不好或不对,紧张、繁忙又充满种种不公乃至邪恶的生活,挤压得我们不得不这样变成了卡夫卡笔下的虫子一样,只会匍匐在地,蠕蠕爬行。在日复一日的惯性生活之中,唯有艺术能够与这样的生活拉开距离;而在艺术中只有音乐最不带功利色彩,而以它最为纯正的浪漫主义和我们的心灵相通相融。我们可以在音乐中得以放松、喘息以及心灵的平衡,我们可以和我们以往的任何回忆相逢,和我们向往的任何情感相拥。可以说,只有音乐,能够把我们涌动在心里想说又说不出的话语最微妙地表达出来;只有音乐,能够让我们漂泊无根的心灵有所依托。希望喜欢《音乐笔记》的读者,能够继续喜欢这本小书。愿我们能够在这本小书中继续相逢。2007年1月于北京"
本书是著名作家肖复兴继《音乐笔记》之后的一本全新的关于其音乐心得的专题散文随笔集。在书中,作者对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派、印象派、现代派音乐及其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发表了精到的心得和见解。读者可感受到音乐的伟大和神奇。 本书是著名作家肖复兴继《音乐笔记》之后的一本全新的关于其音乐心得的专题散文随笔集。在书中,作者对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派、印象派、现代派音乐及其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发表了精到的心得和见解。读者可感受到音乐的伟大和神奇。全书共分“马勒扎我们脸上有点疼”、“冬天和春天里的拉赫马尼诺夫”、“到纽约去看鲍勃.迪伦”三辑以及附录“在时间中流淌的音乐――在北大的演讲”。四部分内容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对音乐的领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专题随笔集。作者简介: 肖复兴,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到北大荒插队6年,当过大、中、小学的教师10年。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北京市写作学会会长。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近著有《音乐笔记》、《遥远的含蓄》、《浪漫的丧失》、《黑白记忆》、《蓝调城南》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项。《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曾经专门给中学生写有长篇小说《早恋》、报告又学集《和当代中学生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并获中学生题材作品金奖。《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等篇章被选入大、中、小学语文课本以及美国、韩国、新加坡汉语教材。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春天去看肖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07302711 《春天去看肖邦》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学林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6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