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史
香港电影史封面图

香港电影史

赵卫防, 著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40.0

书籍简介:

本书以通史形式分六个时期讲述了香港电影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初创时期(1897~1945)、延续时期(1945~1955)、黄金时期(1956~1966)、过度转型时期(1967~1979)、繁荣时期(1979~1993)、风格化时期(1994~2006)。

作者介绍:

赵卫防,出生于1967年8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电影学博士 多年来从事影视史论特别是港台电影研究与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多次赴港进行学术交流,在内地与香港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簏论文:完成国家“十五”规划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当代中国电影发展史》中“香港电影篇”与“事件、政策篇”两部分。

书籍目录:

总论

第一章 香江映画·拓荒演进——初创时期(1897一1945)

第一节 启蒙:电影发行放映业的缘起

第二节 萌芽:电影制作的起步

第三节 草创:“香港民新”及其他制片公司的电影拍摄活动

第四节 香港电影业的重兴和发展

第五节  第一次繁荣:粤语电影的勃兴

第六节 香港电影的 第二个停滞期

第二章 文化传承·左右角逐——延续时期(1945—1955)

第一节 战后电影工业的恢复和发展

第二节 延续与创新的国语片

第三节 粤语片及其他方言语种的影片

第三章 打造东方影都·磨砺经典影像——黄金时期(1956—1966)

第一节 现代化和全球化:香港电影工业大厂体制的创新

第二节 时装文艺片

第三节 以戏曲电影为主的古装文艺片

第四节 喜剧、武侠、歌舞等类型片

第四章 呼唤本土意识·重塑传统类型——过渡转型时期(1967—1979)

第一节 电影工业格局的变化及发展

第二节 武侠类型的新发展

第三节 其他类型片的本土化转型

第五章 香江影都·再续神话——繁荣时期(1979—1993)

第一节 巨变中的香港电影工业

第二节 锋芒尽显的“新浪潮”电影

第三节 商业类型电影的整合与变异

第四节 文艺片新景观

第六章 体制趋个性·光影现沧桑——风格化时期(1994—2006)

第一节 香港电影工业的低迷与调整

第二节 商业类型及创作者的个性化特色

第三节 文艺片及其“作者”的个性特征

附录一 香港电影工业年表

附录二 香港电影在内地、台湾及海外地区获奖一览表

附录三 香港电影本土奖项获奖名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发展阶段分为:初创时期(1897—1945年),延续时期(1945—1955年),黄金时期(1956—1966年),过渡转型时期(1967—1979年),繁荣时期(1979—1993年),风格化时期(1994—2006年)。每个时期的流变都放在当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背景中加以描述,也特别看重论述香港和内地、台湾以及海外的互动关系,从而凸显了立论的主轴:香港电影是在中原文化、岭南文化和西方文化三者的历史、文化和权力的“嬉戏”中此消彼长地成长发展的,因此有着复合文化体的特质。其变化的总趋势是中原文化的强势地位由强而弱,文化特性由体现国家民族意识和官方意识形态的精英性逐渐转向根植于民间市井的世俗性和商业性。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香港电影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4353009
《香港电影史》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装帧平装
页数 340 印数 5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香港电影史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于2007.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909.2 的主题关于 电影史-香港-1897~2006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