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0.0
本书从西周封立蓟燕二国讲起,讲述了北京历经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辽宋金、元、明、清、民国,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过程之中城区政治机构的设置及变迁的历史。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风俗。
序
前言
概述
第一章 上古三代时期
第一节 黄帝画野经疆的传说
第二节 “九州”的观念及幽州的出现
第三节 北京地区最早的名称
第四节 西周封立蓟、燕二国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
第一节 燕并蓟国和以蓟为都
第二节 燕国的疆域和都城
第三节 燕昭王始设的五郡
第三章 秦汉时期
第一节 秦始皇实行郡县制与秦代郡县
第二节 西汉初期的燕国
第三节 汉武帝始置州及幽州的郡(国)县
第四节 王莽滥改郡县之名
第五节 东汉时的幽州、广阳郡及其他
第六节 秦汉时期幽州地区建置沿革的特点
第四章 魏晋十六国时期
第一节 魏幽州、燕国、渔阳郡及其他
第二节 西晋幽州、燕国及其他
第三节 十六国后赵幽州、燕国及其他
第四节 十六国前燕幽州、燕郡及其他
第五节 十六国前秦幽州、燕国及其他
第六节 十六国后燕幽州、燕郡及其他
第七节 魏晋十六国时期幽州地区建置沿革的特点
第五章 北朝时期
第一节 北魏的幽州、燕郡及其他
第二节 东魏东燕州、安州的内迁与寄治
第三节 北齐的东北道行台及郡县的省并
第四节 北周的幽州总管府、燕郡及其他
第五节 北朝时期幽州地区建置沿革的特点
第六章 隋唐五代时期
第一节 隋代的幽州总管府、涿郡及其他
第二节 唐幽州范阳郡及其他
第三节 唐幽州地区寄治的羁縻州县
第四节 五代燕、唐的幽州及其他
第五节 隋唐五代时期幽州地区建置沿革的特点
第七章 辽、宋、金时期
第一节 辽南京道、析津府及其州县
第二节 北宋燕山府路、燕山府及其州县
第三节 金中都路、大兴府及其州县
第四节 辽、宋、金时期燕京地区建置沿革的特点
第八章 元时期
第一节 元初的燕行省、燕京路、中都路及其州县
第二节 燕京、中都、大都及警巡院
第三节 元中书省、大都路及其州县
第四节 元代大都地区建置沿革的特点
第九章 明时期
第一节 明初北平布政使司、北平府及其州县
第二节 明初燕山都卫、北平都司及其卫所
第三节 明京师、顺天府及其州县
第四节 明代京卫、万全都指挥使司及其卫所
第五节 明代北京地区建置沿革的特点
第十章 清时期
第一节 清直隶省兼及拟建察哈尔省、热河省
第二节 清顺天府及其州县
第三节 宣化府延庆州、承德府滦平县及独石口厅
第四节 清代北京内八旗、外五城及清末的警巡区
第五节 清代北京地区建置沿革的特点
第十一章 民国时期
第一节 中华民国的行政建置
第二节 北京(北平)市的建置沿革
第十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行政区划沿革
第二节 北京的行政建置
附:北京建置沿革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是北京政治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置沿革是由两个词合成的,一为“建置”,一为“沿革”,最早将这两词合用的是宋朝人,及至明清时期,已经在各种《一统志》和《地方志》中普遍使用,成为一个有着特定内容的专有名词。所谓“建置”,就是在某个地域范围内设置的各种重要行政机构;所谓“沿革”,则是这些行政机构的发展变化过程。《北京建置沿革史》,就是研究在北京地区的历史上曾经设置过哪些重要的机构,这些机构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哪些显著的变化。因此,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建置沿革”,其含意已经比古人要丰富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