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江湖
乡村江湖封面图

乡村江湖

陈柏峰, 著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0.0

书籍简介:

本书采用社会学田野调查的方法,从两湖平原农村调查的实证材料入手,研究乡村社会混混阶层演变的历史和各种形式,并论述由于乡村混混导致的社会灰色化对乡村治理带来的巨大影响。

作者介绍:

陈柏峰,1980年生,湖北成宁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博士,主要从事法律社会学和乡村治理研究。已在《法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开放时代》等杂志发表文章40多篇,其中CSSCI收录30多篇,CSSCI收录2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10多篇,出版有著作《农民生活及其价值世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湖北省社科基金一项。

书籍目录:

总序

序言

第一章 问题与进路

第一节 问题缘起与中心主题

第二节 理论模型与分析概念

一、中国乡村社会的秩序机制

二、熟人社会与乡土逻辑

三、乡村混混与农村社会灰色化

第三节 本研究的方法论

一、华中村治研究传统

二、中国乡村的基本结构单元

三、从村庄研究到区域比较

第四节 田野工作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熟人社会与乡土逻辑

第一节 熟人社会:“熟悉”与“亲密”

第二节 亲密社群的秩序生产

第三节 熟人社会的人情与礼俗

第四节 人情取向的乡土逻辑

第五节 集体化实践对村庄的意义

第三章 乡村江湖初兴与熟人社会

第一节 那些无聊的年轻人

第二节 无聊年代的乡村江湖及具地缘团伙

一、乡村江湖中的地缘团伙

二、地缘团伙与村庄集体主义

第三节 乡村江湖的英雄主义和关系团伙

一、乡村江湖的英雄主义

二、乡村江湖中的关系团伙

第四节 乡村江湖的阴暗角落

第五节 国家治理与乡村江湖的衰落

第六节 嵌入熟人社会的乡村江湖

第四章 乡村江湖复兴与熟人社会

第一节 江湖复兴与越轨行为

第二节 江湖机遇与乡村混混的转型

一、混世于乡镇的第二代混混

二、进城混世的第三代混混

第三节 乡村江湖的联盟格局及其流动

一、乡村江湖的关系网络与联盟格局

二、乡村混混的社会流动

第四节 乡村江湖的分层与非法利益

第五节 脱嵌于熟人社会的乡村江湖

第五章 乡村治安工作的变迁及其困境

第一节 改革初期治安工作的“群众路线”

第二节 “专门工作”的进展

一、“专门工作”的社会背景

二、乡村治安联防制度

三、“线人”制度与乡村混混

第三节 新时期治安工作的“群众路线”

第四节 基层国家权力运作的变迁

一、群众路线与德行治理

二、专门工作与技术治理

第五节 乡村治安困境及其意涵

第六章 乡村混混与村庄社会秩序

第一节 本土混混对村庄秩序的危害

第二节 本土混混的危害与村庄社会性质

第三节 外来混混对村庄秩序的危害

第四节 本土混混对外来压力的抵制

第五节 村庄社会秩序的变迁

第七章 乡村混混与村庄人际关系

第一节 最有面子的人

第二节 本土混混与同村熟人的相处

第三节 乡村混混对村庄熟人间相处的影响

第四节 村庄人际关系的变迁

第八章 乡村混混与村级治理

第一节 “有才无德”的村干部

第二节 乡村利益共同体与治理“钉子户”

第三节 村民眼中的“好混混”

第四节 公共品供给的困境与“私人执法”

第五节 村级治理的变迁与困境

第九章 乡土逻辑变异与农村社会灰色化

第一节 乡村混混与熟人社会

第二节 乡土逻辑的变异

第三节 亲密社群的解体

第四节 劳动伦理的变迁

第五节 农村社会灰色化

第十章 余论:乡村治理内卷化

参考文献

致谢

内容摘要:

华中村治研究到现在已有20多年了。它最初主要集中在对制度尤其是村民自治制度的研究上,到1990年代中后期,其研究重点转向了乡村治理。相对于村民自治,乡村治理的研究对象更加广泛,视角更加丰富。2000年前后,华中村治研究进一步深入到乡村治理之社会基础的研究。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就是指乡村治理得以展开的中国国情与其特殊的时空条件。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文明,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有13亿人口(其中9亿是农民)的巨型国家,若不能真正深入到农村社会内部,理解具体地域社会乡村治理得以发生的时空条件,我们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国农村的治理状况、治理机制及决定治理绩效的原因。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乡村江湖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2036982
如需购买下载《乡村江湖》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