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科学的桥
架起科学的桥封面图

架起科学的桥

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 编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2.0

书籍简介:

茅以升先生是一位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向往光明,追求进步。他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楷模,他的智慧与成就将永远为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所追慕,并激励民众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奋斗不止。本书精选了他的科普作品近30篇。

书籍目录:

我与中国的桥梁建设

从小得到的启发

两脚跨过钱塘江

明天的火车和铁路

为什么看不见柱子

向铁路现代化进军

为什么一个又扁又长的建筑物桥,能够很稳固呢

桥梁远景图

没有不能造的桥

启宏图,天堑变通途

中国的古桥与新桥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桥话

中国的石拱桥

名桥谈往

二十四桥

新时代的科学教育

自学成才,振兴中华

实行先习后学的教育制度

学习研究“十六字诀”

检阅了我们科学大军的后备力量

环境科学的普及化

漫话圆周率

科学技术中的代号

打球与造桥

中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

纪念近代科学先驱者和伟大艺术家达.芬奇

前言

茅以升先生是中外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成就卓著的桥梁专家。他自束发就学,便树立了励志强国之心,从此竭其一生的心血和学识献身祖国建设大业。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怀着报效祖国赤子之心,负笈海外,学成归国。他一生行事严以律己,敢为人先,讲求实效,为新中国的发展与建设,为铁路、教育、科研、科普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此次出版《架起通向科学的桥茅以升科普创作精选》,意在不仅追思茅以升先生为我们留下的不朽业绩,更重温为我们留下的足以传世的宝贵精神财富丰富多彩的科普作品,希望以此激发更多的后来者能够为了我国青少年一代,为了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我国老一辈科学家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范为楷模,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石,爱国爱民、严谨求实、执著追求、勇于进取,担负起时代赋予科学家的历史使命。茅先生一生提倡“先习而后学”,强调科学发展的根本是实践性,实践是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实践-理论-实践”是科学的规律。《架起通向科学的桥茅以升科普创作精选》就是他这一科学理念和他孜孜于科普活动的一个记录。

我多次到过钱塘江大桥,每次都要驻足,遥瞻凝思,因为我读过茅先生《两脚跨过钱塘江》一文,知道他于1933年受命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当时中国技术落后、人才缺乏,建桥困难重重。但茅先生就在建桥过程中培养人,终于培养出了大批桥梁工程人才。他根据钱塘江的水情、地情创造发明了“射水法”、“沉箱法”、“浮运法”等一系列施工方法,终于建成了第一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公铁两用现代大桥钱塘江大桥,而且工期竟缩短了两年半!然而,就在通车仅3个月时,侵华日军接近了桥头,他又含泪亲自开动预先布置好的爆炸器,把桥炸毁。抗战胜利了,他又主持修复了大桥。这传奇般的“一建一炸一复”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和中国知识分子忠诚于祖国的伟大胸怀。

《架起通向科学的桥茅以升科普创作精选》收录了27篇有关科普知识文章,其中不少是关于桥梁方面的。茅先生对我国有记载以来修建的各种桥梁做过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所以他能如数家珍地娓娓道来,在几代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幅历史画卷。茅先生以那清新朴实的笔触向世人款款叙述着我国古代桥梁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成就,千百年来历代人民辛勤、聪慧地在水深风急、波涛激荡的河流上架起一座座坚固美观的长桥景象跃然纸上。人们通过这些文章可以了解我国桥梁建筑中的民族艺术特色以及在世界桥梁史中的地位,以至像我这样的文科人在读过多年后,至今还记得很清楚。

本书收录的《没有不能造的桥》获得1981年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中国的石拱桥》被收入中学课本,作为中学生必读的范文;《桥话》一文融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受到毛泽东主席的赞赏。

茅先生作为著名科学家却长期致力于科普工作,共写了200余篇科普作品和宣传科普工作重要性的文章。他始终认为,“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不能只看少数科学家,而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技术水平,便要十分重视科普工作。”

他十分关心青少年的成长,谆谆诱导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他在《检阅了我们科学大军的后备力量》中,鼓励青少年要全面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钻研精神,努力上进,用科学为人民造福。他提出“科学教育要从小开始,不但在课堂,还要在课外,并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科学需要想象。我们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茅先生是怎样充分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的。他在《明天的火车和铁路》中想象未来的火车每小时能跑200千米以上,从上海到北京的铁路只要六七个钟头就能到达,车中有无线电传真电话设备,可以同全国各地通话。果然,几十年后,时速350千米的京沪高速铁路即将建成了。如果茅先生仍在,该多么欣慰呀。在《桥梁远景图》中他预言在亚洲与北美洲相隔85千米宽的白令海峡上,将能架起一座桥,人们可以坐汽车周游五大洲。现在,虽然白令海峡大桥目前还只是个提案,但我国已于2008年建成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千米,不啻为未来可能出现的白令海峡大桥的先驱和实验。茅先生的这些想象和预言是在40多年前中国和世界技术水平远不如今天的背景下写成的,是他对科学的信心和科学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使他能超越眼前,看到未来。

茅先生一生架桥无数,他不仅为祖国江河架桥,也为科技与人民架桥,为培养青年工程人才架桥,为海峡两岸科技交流架桥,同时还为自己架设了一座由爱国主义者通向共产主义者的人生之桥。

让中国所有乘车、徒步行进在祖国江河上大大小小桥梁的人们永远记住茅以升先生!

许嘉璐

内容摘要:

  茅先生作为著名科学家却长期致力于科普工作,共写了200余篇科普作品和宣传科普工作重要性的文章。他始终认为,“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不能只看少数科学家,而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技术水平,便要十分重视科普工作。”  本书收录了27篇有关科普知识文章,其中不少是关于桥梁方面的。本书收录的《没有不能造的桥》获得1981年全国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中国的石拱桥》被收入中学课本,作为中学生必读的范文;《桥话》一文融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受到毛泽东主席的赞赏。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架起科学的桥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110071724
《架起科学的桥》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科学普及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23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架起科学的桥是科学普及出版社于2009.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N49 的主题关于 科学小品-中国-现代-选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