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非常读
名著非常读封面图

名著非常读

于学彬, 著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年代:2009

定价:28.0

书籍简介:

《红楼梦》自诞生以来,争议不断,疑点重重,然而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本书作者一改传统红学研究的逻辑和路径,提供了红楼二十三问,并以人物性情为着力点,对这些疑问进行分析,试图将之心理归因,给出读者提供不一样的解答。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问贾宝玉是反抗封建礼教的英雄吗?

第二问宝玉究竟为何不愿读书呢?

第三问宝玉为何出家?

第四问宝玉“多”的是什么情?

第五问宝玉出家以后真的会成仙吗?

第六问宝黛的爱情悲剧到底是谁造成的?

第七问宝黛若真成婚结果将会怎样?

第八问究竟是谁害死了林黛玉?

第九问宝钗真想夺“宝二奶奶”之位吗?

第十问凤姐为什么没办好贾母丧事?

第十一问秦可卿为什么会如此短命?

第十二问探春与众不同之处在哪里?

第十三问惜春为何也执意出家?

第十四问妙玉难道不是最值得同情的人吗?

第十五问害死尤二姐的只是凤姐一人吗?

第十六问袭人是否应该为宝玉殉情?

第十七问晴雯为什么会被赶出贾府?

第十八问究竟谁该为金钏之死负责?

第十九问小红为什么不爱宝玉爱贾芸?

第二十问贾政算是一个好官吗?

第二十一问秦钟是怎样变成坏孩子的?

第二十二问贾瑞究竟是被谁害死的?

第二十三问贾雨村为何变得如此势利?

前言

研究《红楼梦》的论著汗牛充栋,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不知该从哪一本读起。其实,我们可以将相关论著笼统地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以各方面专业研究人员为阅读对象的提高性论著,如版本考辨、史料整理、原型研究、语言研究、园林研究、饮食研究等等;第二类是以非专业的普通读者为阅读对象的普及性论著,如内容讲解、人物分析、艺术欣赏等等。因此,如果您不是研究《红楼梦》的专业人士,可以避开那些玄奥的论著,先阅读些普及性的东西,这样会更有益处。本书就是与广大普通读者交流心得的一本菜根类的通俗之作。

“古为今用”已经成为人们研究传统文化的一个共识,因为只有做到“古为今用”,才能发掘出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内涵,才能赋予传统文化以鲜活的生命,才能使现代的人们从传统文化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才能使现代的人们对传统文化感到崇敬和亲近,从而自觉地继承和弘扬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然而,要想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本书试图从为人处世的视角,在《红楼梦》中寻找与现代社会更为切近的视点来阐述自己的人生体验。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讲,我的观点不一定被所有人认同;但是从人生经验的角度讲,我希望本书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书所讨论的大都是信手拈来、有感而发的问题,因此自认是一本杂谈。由于有些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反复提及,而有些问题却无暇说到,似有“瞎子摸象”之嫌。其实,瞎子们的错误仅在于将判断的量项弄错了。如果他们在摸到大象的耳朵时不是说“大象像个蒲扇”,而说“大象身体的某个部分像蒲扇”,那就不会遭人耻笑了。因此,我在这里声明,自己所“摸”到的只是《红楼梦》中的某一部分,而我所谈到的也只是对书中人物一时一事的看法,或者叫做一事一议,并非全面系统地介绍分析。希望大家不要以“瞎子摸象”论之。

学术研究虽然不能缺少“猜想”,但是猜想终究是猜想,要确立一种观点一定要有理有据,这样才能让人信服,因此,本书每提出一种观点,都要从原著中找出充分的证据。《红楼梦》的版本很多,为了能够“从一而终”,本书选用的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红楼梦》。这个版本包含了高鹗所续的后四十回。对于高鹗的续书,人们多有微词。我在这里暂且不来讨论高鹗续书的优劣,只想说明选用这个版本的理由:第一,《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故事情节并不完整,而残缺的故事情节,不但不会产生如断臂的维纳斯那样的艺术效果,反而会严重影响人们对书中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而在众多《红楼梦》续书中,高鹗的续书应该算是最好的。第二、《红楼梦》的前八十回最初只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间流传,影响范围极为有限。只有到了1791年程伟元与高鹗将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合在一起以木活字排印出版后,《红楼梦》才大行于世。这就是说,从一开始“寻常百姓”所见到的就是这个百二十回的本子,特别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普及本,更是家喻户晓。这正如唐朝人盗挖汉墓时遗留在汉墓内的盗墓工具,对现代人来说也同样是珍贵文物一样,高鹗的续书虽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因其与前八十回几乎同时流传,并且早已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心中刻下了“这就是《红楼梦》”的印象,所以这后四十回理应得到我们的珍视和善待。再说,在人们还没有根据前八十回及脂批中的零星信息探佚出符合曹雪芹原意的续书之前,一切说法都只能算是猜想,而猜想是不能用来作为证据使用的。到目前为止,百二十回的普及本仍然是普通读者所能看到的唯一全本,而本书又是写给普通读者的,因此也只能以这个普及程度极高的本子为据。做其他方面工作的人最好也不要忽视这个早已既成的事实。第三,如果我们说自己研究的对象只是曹雪芹及其《石头记》,当然不可越出前八十回一步;如果我们明确告诉大家,本书所讨论的就是曹雪芹著、高鹗续的《红楼梦》,那就完全可以名正言顺地使用百二十回本了。我在这本书中尝试使用不同的方法,如心理分析的方法、横向对比的方法、纵向对比的方法、辩证思维的方法、反向探源的方法、现实投射的方法等等,来分析《红楼》中的人物。自知有些方法还很不成熟,之所以不避浅陋,只是想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而已。

为了便于大家能够快速切入书中所谈的问题之中,先将部分相关情节进行简要概述或摘选,并非所涉及的全部情节,只起一个引子的作用。凡熟悉《红楼梦》情节的朋友可以略过不读。书中的引文只标回次,不标页码,以便使用不同版本的人查阅。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资料,因无法一一注明,在此一并感谢。由于水平有限,错误和不足在所难免,敬请大家不吝赐教。

于学彬

于秦皇岛市迎秋里

内容摘要: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段辗转悱恻的凄婉爱情,一部起伏跌宕的旷世奇书,令多少人为之改颜动容、为之唏嘘扼腕、为之魂牵梦绕……昔人一梦,却令多少后世人“但愿长醉不复醒”,留下了无尽的凄美和迷惑。这就是《红楼梦》的魅力。本书作者一改传统红学研究的逻辑和路径,提出了红楼二十三问,并以人物性情为着力点,对这些疑问进行分析,试图将之心理归因,给读者提供不一样的解答。  《红楼梦》自诞生以来,争议不断,疑点重重,然而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本书作者一改传统红学研究的逻辑和路径,提出了红楼二十三问,并以人物性情为着力点,对这些疑问进行分析,试图将之心理归因,给读者提供不一样的解答。【作者简介】  于学彬,1951年生,现居秦皇岛。经历上山下乡,终生以教师为职。现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会理事。有《三十六计新解详析》、《经营策略中的策略》、《逆向思维看“名言警句”》等著作十余部,其中三部引入台湾,两部译成韩文。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名著非常读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5725317
《名著非常读》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9装帧平装
页数 250 印数 60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名著非常读是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于2009.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411 的主题关于 《红楼梦》评论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