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研究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研究封面图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研究

刘箭,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4.0

书籍简介:

本罪宜更名为骗用金融机构贷款、信用罪,侵犯的抽象法益是诚实信用原则,同类法益是金融信用制度,直接法益为金融机构的资金使用权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本罪的欺骗行为与金融诈骗罪相似;本罪是结果犯或者情节犯;本罪的罪过既包括直接故意,又包括间接故意,主要是直接故意,本罪不以特定目的为要件,属非目的犯;罪数形态主要涉及法条竞合、牵连犯和连续犯,另外,实践中还要注意本罪与民事案件及其他相关犯罪的界限。

书籍目录:

人文社科文库(第二辑)前言序引言第一章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概述 第一节 本罪的立法发展 一 改革开放以前的立法状况 二 改革开放以后的立法状况 三 域外的相关立法状况 第二节 本罪的入罪考察及罪名厘正 一 入罪考察 二 罪名厘正 第三节 本罪的现状及特点 一 本罪的现状 二 本罪的特点 第四节 本罪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一 本罪的成因 二 本罪的防范措施第二章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的法益考证和客观要件 第一节 法益考证 一 法益的概念 二 本罪法益之辨析 第二节 客观要件 一 基本构造 二 行为对象 三 骗取行为 四 危害结果第三章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的主体和主观要件 第一节 主体要件 一 主体概说 二 自然入主体 三 单位主体 第二节 主观要件 一 本罪罪过形式之探析 二 主观目的问题第四章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的形态 第一节 本罪的既、未遂形态 一 既遂形态 二 未遂形态 第二节 本罪的共犯形态 一 共犯形态之概述 二 自然人共犯的认定和处理 三 其他共犯的认定和处理 第三节 本罪的罪数形态 一 法条竞合的罪数认定 二 牵连犯的罪数认定 三 连续犯的罪数认定第五章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的界限认定 第一节 本罪之民刑界限 一 刑法的谦抑机能 二 本罪民刑界限的主要标准 三 诉讼程序对本罪之意义 第二节 本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 一 与贷款诈骗罪等相关金融诈骗罪的界限 二 与高利转贷罪的界限 三 与挪用型犯罪的界限第六章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的立法反思及完善 第一节 本罪立法之反思 一 金融欺诈行为犯罪化之反思 二 刑法干预市场经济适度化之反思 第二节 本罪的立法完善 一 增加本罪的被害人对象 二 某些长期拖欠贷款不还的行为应犯罪化 三 进一步完善刑罚的配置结束语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摘要:

刘箭编著的《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研究》内容介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金融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产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日益显示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金融业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金融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金融不稳定势必影响社会的稳定,进而影响到政权的稳定。作者简介: 刘箭 男,1970年4月生,湖北利川市人。1992年6月毕业于原中南政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2005年6月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09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992年本科毕业后曾在人民银行系统工作十年余。现任武汉纺织大学法学系教师,湖北立丰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主要学术成果:参编《金融纠纷案例选评》、《经济法》、《经济法概论》等书;另在《金融时报》、《Chinalegalscience》、《现代法学》、《河北法学》、《理论界》、《行政法制》、《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等各类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01490
如需购买下载《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4.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1.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914 的主题关于 金融犯罪-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