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5.0
本书为学术大师季老的关于中印文化交流史的文集。
序言一 导言二 滥觞(汉朝以前) (一)推测出来的起点 (二)印度古书中关于中国的记载三 活跃(后汉三国 25-280年) (一)物质文化方面的交流 (二)精神文化方面的交流 佛教传入中国——两种文化的撞击和吸收阶段四 鼎盛(两晋南北朝隋唐 265-907年)——两种文化的改造和融合阶段 (一)两晋南北朝(265-589年) (二)隋唐(581-907年) (三)鼎盛时期宗教、外交及贸易活动带来的文化交流具体成果五 衰微(宋元 960-1368年)——两种文化的同化阶段 (一)宋代(960-1279年) (二)元代(1206-1368年)
序言一 导言二 滥觞(汉朝以前) (一)推测出来的起点 (二)印度古书中关于中国的记载三 活跃(后汉三国 25-280年) (一)物质文化方面的交流 (二)精神文化方面的交流 佛教传入中国——两种文化的撞击和吸收阶段四 鼎盛(两晋南北朝隋唐 265-907年)——两种文化的改造和融合阶段 (一)两晋南北朝(265-589年) (二)隋唐(581-907年) (三)鼎盛时期宗教、外交及贸易活动带来的文化交流具体成果五 衰微(宋元 960-1368年)——两种文化的同化阶段 (一)宋代(960-1279年) (二)元代(1206-1368年)六 复苏(明 1368-1644年) (一)复苏的内容与含义 (二)明初中印交通的情况 (三)郑和下西洋 (四)出使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五)明初与孟加拉、古里、柯枝的交通 (六)明代中叶的中印交通 (七)文学和科技方面的相互影响 (八)文献 七 大转变(明末清初) 八 涓涓细流(清代、近代、现代) (一)激流与涓涓细流(17、18世纪) (二)暂时的复苏(19世纪) (三)20世纪前半中印友谊的表现九 结束语附录 (一)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 (二)文化交流能推动中印社会前进 (三)交光互影的中外文化交流 (四)中国纸和造纸法输入印度的时间和地点问题 (五)关于中国纸和造纸法输入印度问题的补遗 (六)中国蚕丝输入印度问题的初步研究 (七)《西游记》里面的印度成分 (八)从中印文化关系谈到中国梵文的研究 (九)佛教的倒流
中印两国都是文明古国。中印两大文化圈之间,自古以来是如何相互学习、彼此影响的,从而促进了中印两国文化的发展,对此季羡林先生长期以来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考证。 本书以时间为序,研究了中印两国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方面的交流情况,范围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科学、技术以及蚕、丝、茶、火药、印刷术、糖,等等。 书中对于交流是“单向流动还是双向交流问题”,季羡林先生做了大量研究和考证,纠正了中印两国社会上一些不准确的看法和说法,产生了积极影响。书中还附录了一些与中印文化交流有关并受读者欢迎的论文和图片。
本书是“中国东方学奠基人”、“东亚最杰出的学者之一”季羡林先生的力作。本书以时间为序,研究了中印两国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方面的交流情况,范围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科学、技术以及蚕、丝、茶、火药、印刷术、糖等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印文化交流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0465089 如需购买下载《中印文化交流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5000 |
中印文化交流史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7.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03-53 ,K351.03-53 的主题关于 中印关系-文化交流-文化史-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