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79.0
本书共分14章,就近年来有关砷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从砷的地球化学、环境水平、生物转运和转化、毒作用机制、职业性砷中毒、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砷暴露与实验动物和体外系统效应、砷及其化合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砷毒作用生物学标志、交互作用、人类健康危险度和环境效应评价、砷与砷化合物的检测分析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围绕砷对健康的影响进行较详细的阐述,为进一步开展砷中毒的防治研究与控制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同时该书在各章节内容中附以图片和数据资料,在全书的编写和编排上充分体现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相结合的特点。
序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砷的地球化学及环境水平
第三章砷的生物转运与转化
第四章砷的毒作用机制
第五章职业性砷中毒
第六章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
第七章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
第八章砷暴露与实验动物和体外系统效应
第九章砷及其化合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
第十章砷暴露与生物学标志
第十一章砷与其他化学物的交互作用
第十二章砷的人类健康危险度及环境效应评价
第十三章砷及砷化合物的检测分析
第十四章砷中毒研究的质量控制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彩图砷与健康有关图片
本书共14章,分别介绍了砷毒作用基础、职业性砷中毒、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和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在砷与其他元素的相互作用、砷暴露与生物学标志及砷的健康危险度和环境效应评价方面很有特色。本书邀请各方面专家参加编写,内容丰富,可作为广大从事地方性砷中毒防治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阐述了砷的地球化学与环境水平、生物转运和转化、砷毒作用表现及其机制、砷暴露与生物学标志、危险度评价、质量控制及常用分析技术。其突出特点是充分体现了作者理论研究结合工作实际,较系统、深入地从基础、临床及预防和控制角度介绍了我国地方性砷中毒和职业性砷中毒近30年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中的重大疾病地方性砷中毒的预防与控制提供重要信息。 该书内容较全面、系统、实用,可供广大从事砷中毒预防和控制工作和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环境保护人员、预防医学学科的教师和学生参考,对从事砷中毒相关临床工作的医学工作者也有参考价值。【作者简介】 张爱华,贵阳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贵州省省管专家。1978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医疗系,曾赴法国、美国、加拿大、泰国、日本学习或进行学术交流。现任贵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农工民主党贵州省委副主委和贵州省人大常委。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地方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毒理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会常务委员、贵州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及贵州省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并担任《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地方病学杂志》、《环境与职业医学》、《癌变.畸变.突变》等杂志编委。2001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地方病防治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及全国预防医学优秀科技工作者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教育部、卫生部和省级基金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160余篇;2001年以来获省部级科技奖8项,其中首届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除军队奖外,余均为第1获奖者)。近10余年侧重进行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环境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