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2.0
本书提供了东西方历史文化法律差异对社会意识形成的影响、全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基础、中国公民在社会保障制度下的生活等内容。
上篇 中国全社会保障问题溯源
第一部分 社会保障问题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 社会保障问题的多重属性
第一节 社会保障问题的经济学属性
第二节 社会保障问题的政治学属性
第三节 社会保障问题的社会学属性
第四节 社会保障与全社会保障的区别
第二章 社会保障问题的社会意识基础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第二节 社会思想综述
第三节 全社会保障思想与各类社会主义思想的区别
第四节 社会意识对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第二部分 宗教对社会意识形成的直接与深远影响
第一章 人类早期文明与宗教
第一节 宗教对社会的影响与作用
第二节 人类早期文明与宗教概述
第三节 两种宗教在行为方式上的重大区别
第四节 平等思想与阶级思想
第五节 两种宗教的生命价值取向
第二章 佛教的起源引进与演变
第一节 佛教引进之前,中国的社会思想基础
第二节 佛教的起源
第三节 佛教在中国的流传与演变
第四节 生命轮回是中国佛教共同的意识核心
第五节 佛教传说对中土民间信仰的影响
第六节 佛教社会的历史实证
第七节 现代西藏社会思想的佛教化特征
第八节 佛教对东方世界和中国人的生死观的影响
第九节 佛教对中国的社会意识形成的重要影响
第三部分 佛教作为统治工具和统治策略的几个主要时期
第一章 佛教对于统治权利核心的作用是统治工具和统治策略
第一节 佛教进入中国政权统治
第二节 以其昏昏使人昏昏的南北朝各帝王和登峰造极的梁武帝
第三节 唐太宗李世民与佛教
第四节 武则天与佛教
第五节 明太祖朱元璋与佛教
第六节 清朝尊崇藏传佛教视为“驭藩工具”新的长城
第七节 清朝佛教
第二章 中国本土宗教的起源发展以及对社会意识的影响
第一节 道教和道家学说起源、发展以及对社会意识的影响
第二节 道教为中国社会意识构建的神仙体系
第三节 道教的产生根源和其思想
第四节 道教神仙信仰及其伦理教化精神
第五节 道教退出政治舞台的原因
第三章 儒教或儒家学说起源、发展以及对社会意识的影响
第一节 儒教与儒家
第二节 儒教为中国社会意识构建的道德体系
第三节 叔孙通为儒教制定宗教化的礼仪制度
第四节 董仲舒建立的儒教系统
第五节 墨家思想
第六节 四大思想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第四部分 东西方两种教义对东西方社会走向的决定性意义
第一章 基督教对西方社会意识形成的影响
第一节 基督教概述
第二节 基督教的发展
第三节 驯化野蛮人的基督教
第二章 改变社会结构的基督教
第一节 基督教对西方社会发展的三大功能
第二节 基督教的教义对西方的人文影响
第三节 基督教如何理解死亡以及死亡对人生的意义
第三章 基督教与中国封建文化的抵触与冲突
第一节 基督教在中国受到抵触的原因
第二节 基督教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是历史的误解
第三节 基督教的贡献
第四节 东西方宗教思想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对比
第五部分 宗教是法律的社会意识基础
第一章 宗教是法律的社会意识基础
第一节 引论
第二节 东方和西方的第一部法律的产生在同一时代
第三节 法律的产生在社会意识上是奴隶社会与非奴隶社会的分水岭
第四节 法律诞生时期重要思想家的作用
第二章 法律脱胎于宗教
第一节 律条与仪式相同,法律与宗教相同
第二节 古代中国的法律与宗教——法律的伦理化
第三章 历史上东西方法律的区别
第一节 中国的第一部法律——战国法律制度
第二节 西方的第一部法律——《十二铜表法》
第三节 从现代法理理论看东西方法律的区别
第四节 司法原因与目的比较——平等诉讼与赏罚处罚
第五节 司法权主体的比较
第六节 早期司法活动特点的比较
第七节 司法权本质的比较
第四章 宗教中的法律
第一节 法律的起源——东方宗教中的法律
第二节 法律的起源——西方宗教中的法律
第三节 超越法律、超越宗教
第五章 基督教对西方法律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民主政治——对权力的制约
第二节 平等、权利——法治的重要理念
第三节 法律对宗教的需要
第四节 中国法律与宗教的走向
第六章 法律与宗教的共同要素
第一节 法律与宗教的共同因素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法律与宗教的关系
第七章 地理环境及对法律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古希腊与古中国法律差异
第二节 古希腊地理环境及对其法律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理因素对古中国法律的影响
下篇 中国全社会保障问题执策
第六部分 全社会保障制度设计
第一章 全社会保障制度设计
第一节 制度科学
第二节 制度的本质特征
第三节 公平机制和效率机制是国家的两个重要机制
第四节 适合中国社会的全社会保障的制度
第二章 中国全社会保障制度的总体设计
第一节 中国社会保障情况简单回顾
第三章 我国建设全社会保障问题的初步探讨
第一节 我国和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过程
第二节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演变过程
第三节 我国有必要建成全社会的社会保障系统
第四节 中国实现全社会保障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第五节 典型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形式的比较
第六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最优取向
第四章 制约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瓶颈问题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理论方面存在的难点
第二节 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行方面存在的难点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方面存在的难点
第五章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沿革与变迁
第一节 清朝以前封建社会没有保障制度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制定的相关社会保障法律
第三节 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沿革
第六章 大社会保障体系构想
第一节 教育是社会保障的源头
第二节 教育程度决定人口的未来社会发展
第三节 大社会保障系统构想
第四节 提高整体教育程度是中国富强必经之路
第七部分 全社会保障制度财务测算
第一章 全社会保障动态模拟系统建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系统的构建
第三节 变量解释
第四节 全社会保障系统框架与边界
第五节 基本数据之一
第六节 基本数据之二
第七节 影响养老金的多与少有三个因素
第八节 根据已有资料确定全国养老金平均值
第二章 期望目标和计算规则
第一节 期望目标值
第二节 计算规则
第三章 生成社会保障动态学仿真程序
第一节 程序编写——基本程序
第二节 仿真
第三节 仿真关于模拟有关事项简单说明
第四节 整体截断误差与收敛性
第四章 模拟分析
第一节 各种因素分析
第二节 政策实验比较
第三节 对各种政策方案的模拟
第四节 关于现收现付政策的模拟
第五节 关于人口趋势的模拟
第六节 关于社会保障资金的模拟分析
第五章 模拟实验结论
第一节 现在是实行现收现付型保障的最好时期
第二节 社会人口比例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附加财政补贴方案
第三节 考虑提取资源税收,保证社会保障资金来源
后记与展望
参考书目
“大社保破题”提纯了全社会保障制度公平和正义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实现全社会保障制度的方法,体现了一个“共”字和一个“公”字,在社会保障这件事上,要共有,共享,还要公平和正义,这是全人类最美好的理想,当然也是我们共产党执政国家的国家思想。“大社保破题”给出的就是实行这项美好制度的原理和方法。
“大社保破题”分为上篇“中国全社会保障问题溯源”和下篇“中国全社会保障问题执策”两部分。一项好的制度离不开一个应有的社会思想、文化、意识基础的支撑,没有这个支撑,全社会保障制度就不会顺利诞生、成长与发展,本书上篇就是为此而作。社会保障制度在当今世界有很多模式,无保障和半保障是人民所不希望的,因为它有失公平正义,也是大国崛起的阻碍。人民企盼全社会保障的早日到来,为此需要锻造全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理论基础。本书“溯源”部分从全世界范围和整个人类历史追溯了全社会保障思想的源泉,从根本上建立一个全社会保障理论基础,这样无疑要涉及影响社会意识形成的基础和历史,所以本书深挖了世界宗教、法律、文化对我国社会意识形成的影响,通过分析、评价、比较的方式树立起“全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理论基础。本书“执策”部分对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可行性做了多种方案的计算机模拟测算,选出了几种较好的可行性方案。这些方案对推行全社会保障政策可以直接应用,也起到参考和解除疑惑、坚定信心的作用,使人心知肚明。建设全社会保障制度,毕竟是政府和全民共建的事情,合情人理的方案无疑是每位公民理解和支持这项制度的最好方法。
社会保障之歌
碧蓝的海,坚固的船冲天的桅杆满的帆。船是社保的船,帆是人民的帆,鼓起帆,快行船,国家是我们的乐园。它是我们的诺亚方舟,欢迎你来坐这条船,出生证是你高贵的船票,平等自由博爱是我们的航线。兄弟姐妹父老乡亲,都来乘坐这条船,从此再不忧烦苦海,一起一生快乐到达彼岸。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大社保破题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1799787 如需购买下载《大社保破题》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20 | 印数 | 2500 |
大社保破题是中国经济出版社于201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632.1 的主题关于 社会保障-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