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宽容论
社会宽容论封面图

社会宽容论

李振,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49.0

书籍简介:

尽管基于不宽容(intolerance)和歧视(discrimination)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体系之中,但宗教、政治、法律、道德、文化、思想、学术等宽容的呼声日益高涨,我们确实正在跨入一个更加宽容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逐步推进,各种深层次(个体、群体、阶层、城乡、区域、国际以及价值信仰、精神追求等)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出相互影响、彼此纠缠的复杂特征,迫切需要探索社会宽容的内涵、实现主体、社会依据(社会分层、社会结构、社会秩序、社会控制、社会冲突、社会变迁等),对宽容与社会文明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予以回答。一旦宽容、和谐、文明等术语凝固或被打磨到“习以为常”,必将寻求社会哲学意义上的宽容对界限、限度、适度的超越。

书籍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社会宽容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一社会宽容:全球化时代的客观要求

二社会宽容:中国社会深入发展的内在命题

三社会宽容:把握社会脉搏的重要线索

第二节理论基础与研究视野

一马克思的社会行动理论

二社会道德理论

三自由与社会控制理论

四社会互动与交换理论

五社会结构与功能理论

六社会冲突理论

七历史社会学理论

八后现代社会理论

第三节研究对象和主要问题

一社会宽容的理论内涵

二社会宽容的存在形式

三社会宽容与社会诊断的关系

四社会宽容与社会发展的趋势

第四节理论原则和研究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辩证原则与方法

二现实主义原则与方法

三理性主义原则与方法

四文化境遇原则与方法

五整体主义原则与方法

六社会批判原则与方法

第二章社会宽容的内涵及特征

第一节社会宽容的界定

一多维视野下的宽容含义

二社会宽容的内涵

三划清社会宽容的边界

第二节社会宽容的特征

一社会宽容的演化特征

二社会宽容的“去伦理”特性

三社会宽容的“去政治”特征

四社会宽容的机制依赖特征

五社会宽容的有限性和持续超越特征

第三节惩罚与罪责:社会宽容的参照

一自然的惩罚与社会宽容

二神性的惩罚与社会宽容

三人为的惩罚与社会宽容

四理性规则的惩罚与社会宽容

第三章社会分层与社会宽容

第一节社会分层中的宽容空间

一社会分层的内涵

二社会分层与阶层互动

三社会分层的宽容空间

第二节社会中间阶层与社会宽容:以上海为例

一上海市“两新”组织调查

二上海“两新”组织中青年白领的思想特征

三“两新”组织中转制企业群众的思想状况

四社会中间阶层与社会宽容

第三节社会宽容:社会阶层分布的新参照

一社会宽容:社会阶层分布主客观参照

二“去阶层化”与社会宽容

三社会宽容:建立社会分层的新机制

第四章社会结构与社会宽容

第一节社会结构中的宽容要素

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

二现代西方社会分析的结构视角

三社会分化、社会整合与社会宽容

第二节社会结构化理论与社会宽容

一社会结构化理论

二社会宽容的结构化理论探索

三社会宽容的结构化运行

第三节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宽容

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形与传统宽容危机

二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整合机制匮乏与宽容困境

三当代中国社会宽容:结构性挤压与出路

第五章社会秩序与社会宽容

第一节社会秩序“原型”中的宽容

一自然秩序与社会宽容

二神性秩序与社会宽容

三家庭秩序与社会宽容

第二节现代社会秩序与宽容

一现代社会秩序的研究视野

二现代社会的深度规则与社会宽容

三社会契约与社会宽容

四现代科学秩序与社会宽容:园艺学的隐喻

五现代社会秩序的反叛与宽容

第三节宽容:中国当代社会秩序转型与重构

一公私关系秩序转型与社会宽容

二转型秩序的机会空间与社会宽容

三开放社会秩序的转型与社会宽容

第六章社会冲突与社会宽容

第一节社会冲突中宽容的界限

一社会冲突理论的宽容限度

二社会冲突的功能与社会宽容

三社会冲突的三种类型与社会宽容

四“敌人与朋友”的冲突模型与社会宽容

第二节社会阶级冲突的历史演变与社会宽容

一奴隶社会的阶级冲突与社会宽容

二封建社会的阶级冲突与社会宽容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冲突与社会宽容

第三节中国当代社会冲突与社会宽容

一利益冲突与社会宽容

二博弈论与社会宽容:一种解释模型

三社会竞争的宽容空间

第七章社会控制与社会宽容

第一节社会控制逻辑与社会宽容

一社会控制的内涵

二社会控制的重点对象:越轨者

三社会控制逻辑与社会宽容

第二节社会控制方式与社会宽容

一宗教控制与社会宽容

二军事控制与社会宽容

三司法控制与社会宽容

四知识、道德控制与社会宽容

五习惯控制与社会宽容

六舆论控制与社会宽容

七技术控制与社会宽容

八语言控制与社会宽容

第三节社会控制效果与社会宽容

一社会控制效果的评价标准

二社会控制的简化效果与社会宽容

三社会风险控制与社会宽容

四社会控制的界限与社会宽容

第四节未来社会控制与社会宽容

一“控制和宽容”的整体性连接与断裂

二符号控制与社会宽容

三娱乐控制与社会宽容

四虚拟控制与社会宽容

第八章社会变迁与社会宽容

第一节社会变迁理论中的宽容因素

一社会变迁的内涵与形态

二现代社会变迁的四个视角

三社会变迁的构成元素与社会宽容

第二节中西社会变迁与社会宽容

一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宽容

二西方社会变迁与社会宽容

三中西社会变迁与社会宽容关系分析

第三节社会变迁:追寻宽容的路向

一返本开新:寻求宽容的社会资源

二现代化与社会宽容的内在关联

三宽容:探求社会变迁的未来趋向

第九章结语:迈向文明的社会宽容

第一节宽容视野下的社会文明

一社会文明的宽容视野

二文明冲突理论的宽容反思

三文明与恐怖:一种不宽容的映照

第二节新文明的尝试与社会宽容

一新城市文明与社会宽容

二新社会运动与社会宽容

三后现代社会与社会宽容

四符号文明与社会宽容

五网络文明与社会宽容

第三节迈向文明的社会宽容

一文明与宽容的悖论:自由的逃避

二文明:确定性逻辑的宽容空间

三文明:社会宽容的共同承担

四宽容:文明发展的多种可能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尽管不宽容(intolerance)和歧视(discrimination)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几乎所有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体系之中。但宗教、政治、法律、道德、文化、思想、学术等领域宽容的呼声日益高涨,我们确实正在跨入一个更加宽容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各种深层次,包括个体、群体、阶层、城乡、区域、国际以及价值信仰、精神追求等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出相互影响、彼此纠缠的复杂特征,迫切需要探索社会宽容的内涵、实现主体、社会依据(社会分层、社会结构、社会秩序、社会控制、社会冲突、社会变迁等),对宽容与社会文明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予以回答。【作者简介】  李振,1972年生,安徽涡阳县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硕士、复旦大学哲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后。现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都市文化和现代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亚洲经济和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文化所所长。在《人民日报》、《哲学研究》、《学术月刊》、《社会科学》、《天津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辑刊》、《国外理论动态》、《探索与争鸣》等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要研究领域:社会哲学、经济哲学以及德里达思想。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社会宽容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宽容研究丛书
9787509705261
如需购买下载《社会宽容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社会宽容论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08.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0 的主题关于 社会哲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