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东方
镜像东方封面图

镜像东方

高力, 任晓楠, 著

出版社:巴蜀书社

年代:2009

定价:21.0

书籍简介:

本书作者将中国新生代和伊朗新电影作对比研究,以其各自的代表作品和代表作家为实例,分析论证纪实主义电影在东方两个文明古国的产生、发展。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伊朗新电影概观

第一节 伊朗电影发展历史

第二节 伊朗新电影代表人物——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一、生平与创作

二、拍摄方法

三、题材与主题

四、风格特征

第三节 伊朗电影的奇迹家族:穆森和“马克马尔巴夫电影之家”

一、“马克马尔巴夫电影之家”的创作

二、纪录“生存”的苦难

三、本土化和开放性

第四节 马基德·马基迪和他的儿童电影

一、生平与创作

二、题材选择

三、“温暖与诗意”的风格

四、情节性的叙事

第五节 巴赫曼·戈巴蒂——库德族人的影像志

一、生平与创作

二、风格特征

第二章 中国新生代电影概观

第一节 中国新生代的创作概况

一、新生代的创作轨迹

二、电影观念及创作原则

三、题材选择:现代城市中的边缘人

四、反传统的叙事

五、音乐情绪与纪实寻求:新生代导演的两个向度

第二节 体制外制片的第一人——张元

一、体制外创作的探索

二、现代艺术中的先锋情结

三、“寻找”的主题意象

第三节 贾樟柯“个人化”的时代影像

一、贾樟柯的创作概况

二、“时间”和“空间”里的个人体验与时代纪录

三、纪实的镜语

第四节 王超的符号化影像世界

一、冷静的镜头语言

二、边缘化的人物符号

三、宿命的主题

第五节 李扬“隐性”与“显性”的纪实空间

一、人性黑暗的影像表达

二、影像构成:展示纪实的力量

第三章 跨文化的共同选择——纪实主义

第一节 边缘与主流:东方民族的历史镜像

第二节 潮流的潜蕴:纪实美学的当代表述

第三节 纪实的选择:主流之外的风景

第四章 底层关注与视角选择

第一节 人性的力量:平民视角与底层关注

第二节 视点的差异:“儿童”与“边缘”

一、伊朗新电影中的儿童片

二、中国新生代的边缘视角

第三节 生命的圆圈:伊朗新电影中的女性

第四节 边缘的视域:中国新生代电影中的女性

第五章 日常生活叙事代替虚构故事

第一节 纪实与虚构

第二节 生活场景的真实描摹

第三节 伊朗新电影的单线叙事与“戏中戏”结构

一、简约的单线叙事

二、“戏中戏”结构

第四节 中国新生代电影的碎片式拼接叙事

第六章 风格与个性

第一节 纪实与风格

一、偏爱长镜头

二、采用中远景

三、启用非职业演员

第二节 伊朗电影:明快的影调,生活的诗意

一、考究构图层次与画面比例

二、营造温暖的光影与色调

三、注重自然音效与简单配乐

第三节 新生代电影:灰暗的色调、生活的冷峻

一、灰色晦涩的画面与强烈的明暗对比

二、快速剪辑与凌乱的时空结构

三、同期录音与选取质朴自然的音乐音响

结语: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镜像

一、亚洲民族电影的坚守与突围

二、伊朗新电影与中国新生代电影的困境与抉择

三、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纪实电影的未来空间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论及的“镜像”并非涉及当代法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拉康在1936年颠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所主张的心理发生和人格历史建构逻辑思想时所提出的“镜像理论”,而是意指被称为第七艺术的电影最直接的语言表达方式——镜头影像。确切地说,在这部被命名为《镜像东方——纪实主义:从伊朗新电影到中国新生代》的著作里,我们要论述的是纪实主义电影在当下世界东方的两大文明古国伊朗和中国的生存状态和现实发展。而澎湃在中伊新生代导演群落里的纪实主义电影潮流却是我们要研讨的主旨所在。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镜像东方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跨文明对话书系
9787807524731
《镜像东方》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成都出版单位巴蜀书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1.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 × 0装帧精装
页数印数 120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镜像东方是巴蜀书社于2009.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905 的主题关于 电影-对比研究-中国、伊朗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