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59.0
在中国两千余年儒家的传承谱系中,朱子是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代表之一。朱子所处宋代,是一个儒学变革的时代。为了和佛学异端相抗衡,宋儒必须对过去的儒家经典重新进行诠释,复兴儒家的文化传统。朱子作为宋学的集大成者,通过重新诠释儒家经典,建立起以天理论为核心的本体论哲学体系,同时又以天理为标准来诠释儒家经典。朱子在对儒家经典的诠释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诠释思想及观点,是中国古代经典诠释思想发展的高峰。朱子首先确立了经典诠释的形上依据,他以天理论为标准诠释儒家经典,这保证了经典诠释的确定性及有效性。在确立了经典诠释的形上依据之后,朱子还成功地实现了经典文本重心的转换,进而提出了经典诠释的根本原则即训诂与义理并重的经典诠释原则。在对经典文本的诠释过程中,朱子提出了他的经典诠释方法论。在对文本的语言诠释中,朱子提出要“随文解义”,“惟本文本意是求”;朱子还指出“体验”是诠释经典文本的重要方法,他强调穷理为先而力行终之,无论是求得文本的本意还是对文本的义理发挥,最后都要落实到行动中,这体现了儒学积极入世的学术性格。朱子独具特色的经典诠释方法当属即事诠释,也即格物穷理。这种对经典的诠释强调的是经典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即日用之道,其根据在于“理一分殊”这一理学的重要思想。
序言
绪论
第一章 朱子经典诠释学的兴起
第一节 朱子学产生的背景
一 佛道二教对于儒学传统的挑战与儒学的回应
二 北宋新儒学、理学与宋学
第二节 汉学与宋学对经典诠释之异同
一 汉唐的章句训诂之学
二 宋学对经典义理的发挥
第三节 朱子经学基础的奠定
一 早年杂学
二 由驰心空妙之域接续伊洛渊源
第二章 经典诠释路径与文本重心的转换
序言
绪论
第一章 朱子经典诠释学的兴起
第一节 朱子学产生的背景
一 佛道二教对于儒学传统的挑战与儒学的回应
二 北宋新儒学、理学与宋学
第二节 汉学与宋学对经典诠释之异同
一 汉唐的章句训诂之学
二 宋学对经典义理的发挥
第三节 朱子经学基础的奠定
一 早年杂学
二 由驰心空妙之域接续伊洛渊源
第二章 经典诠释路径与文本重心的转换
第一节 经典诠释的形上依据
一 天理论
二 理一分殊
第二节 返本开新——经典诠释路径的转变
第三节 朱子的“四书”学——文本重心的转换
一 “四书”的集结
二 《四书章句集注》
第三章 朱子训诂与义理并重的经典诠释原则
第一节 朱子的训诂学
一 信古阙疑
二 训诂考据要以义理为标准
三 于讽诵中见义理——对有声语言的重视
第二节 对经典的义理阐发
一 儒家经典的微言大义与《圣经》的四重意义
二 重义理阐发而不废章句训诂
第三节 朱子的经典释读法
一 熟读而精思
二 宁详毋略、宁下毋高、宁拙毋巧、宁近毋远
三 读书须是虚心切己,不可先立己见
第四章 朱子的经典诠释方法论
第一节 唯本文本意是求——语言诠释
一 随文解义
二 不以己意解经
第二节 穷理为先而力行终之——体验诠释
一 朱子的“人心同然”与施莱尔马赫的“心理移情
二 朱子的切己体察与狄尔泰的体验诠释
第三节 格物穷理——即事诠释
一 理一分殊与道在日用间
二 格物致知,不离日用
第五章 朱子经典诠释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朱子的《易》学诠释思想
一 《易》是以“形而上”说“形而下”
二 以象数求《易》之本指,据本指推说义理
三 《易》之经传相分的思想
……
朱子是宋代儒家思想的最重要代表之一。为了和佛学异端相抗衡,朱子对过去的儒家经典重新进行诠释,复兴了儒家的文化传统。通过重新诠释儒家经典,朱子建立起以天理论为核心的本体论哲学体系。
朱子确立了经典诠释的形上依据,以天理论为标准诠释儒家经典,保证了经典诠释的确定性及有效性。朱子成功地实现了经典文本重心的转换,逐步以“四书”义理之学取代“六经”训诂之学,从而使“四书”成为儒家经学的主体;在此基础上,朱子又提出了训诂与义理并重的经典诠释原则,超越了汉学与宋学对经典诠释的片面性。朱子在对儒家经典的诠释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诠释思想及观点,是中国古代经典诠释思想发展的高峰。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朱子经典诠释思想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25861 如需购买下载《朱子经典诠释思想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9.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朱子经典诠释思想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3.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244.75 的主题关于 朱熹(1130~1200)-哲学思想-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