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填四川”移民通道上的会馆研究
“湖广填四川”移民通道上的会馆研究封面图

“湖广填四川”移民通道上的会馆研究

赵逵, 著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48.0

书籍简介:

本书以“移民通道”新视角系统考察川、鄂、湘、黔交汇区域的会馆,引导人们去探寻这些深藏大山中的精美建筑及古村落,并以历史学、建筑学、人类学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巴蜀民间建筑的兴衰(本研究为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撑)。

作者介绍:

赵逵,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国际会员。主要从事遗产保护、传统建筑研究与设计。 2009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8111)“明清湖广填四川移民通道上的会馆研究”:同年,主持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资助项目“川盐古道上的盐业建筑研究”:2011年,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10490701)“夏热冬冷地区传统建筑中适宜生态技术研究”。 已出版专著《川盐古道--文化线路视野中的聚落与建筑》,合著《西南民居》、参编《两湖民居》,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源起

1.2 概念阐述

1.3 研究内容

1.3.1 移民线路的总结和会馆的地域认同

1.3.2 各省会馆结构、形态比较研究

1.3.3 会馆内涵的指定性

1.4 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1.4.1 研究的目标

1.4.2 研究的意义

1.5 相关研究综述

1.5.1 关于会馆的研究现状

1.5.2 关于明清移民的研究现状

2 会馆综述

2.1 会馆的概念

2.2 会馆的起源与发展

2.2.1 会馆与移民

2.2.2 会馆的演进

2.3 会馆的分类

2.3.1 同乡会馆(移民会馆)

2.3.2 行业会馆

2.3.3 士绅会馆

2.3.4 科举会馆(贡院、试馆、文昌阁、文庙、孔庙、状元楼、书院)

3 巴蜀移民与巴蜀会馆

3.1 “巴蜀”概念界定

3.1.1 巴蜀地域范围

3.1.2 巴蜀地貌人文特点

3.1.3 “巴蜀”与“四川”

3.2 巴蜀移民历程

3.2.1 元代以前移民--从北向南移民

3.2.2 元、明时期的移民--从东向西移民

3.2.3 清代的移民--从东向西为主,从北向南为辅的大移民

3.3 明清“湖广填四川”移民解析

3.3.1 “湖广填四川”移民的背景

3.3.2 “湖广填四川”移民的动机

3.3.3 “湖广填四川”移民的类别

3.4 明清移民迁徙路线

3.4.1 长江中下游移民的迁徙路线

3.4.2 陕甘移民的迁徙路线

3.4.3 入川后的再迁移

3.5 巴蜀会馆的出现及其分布

3.5.1 巴蜀会馆的出现

3.5.2 巴蜀会馆的分布

4 巴蜀会馆的建筑特色

4.1 巴蜀会馆的建筑选址特点

4.1.1 邻近城镇港口、码头

4.1.2 占据城镇、场镇中心地带

4.1.3 与传统祠庙、道观等结合

4.1.4 受堪舆术的影响

4.2 巴蜀会馆的建筑分析

4.2.1 功能分析

4.2.2 平面功能

4.2.3 空间营造

4.2.4 造型设计

4.2.5 结构特点

4.2.6 装修布置

4.2.7 装饰运用

4.3 巴蜀区域内的会馆比较

4.3.1 巴蜀会馆之间之比较

4.3.2 巴蜀区域内会馆与其他地区会馆的比较

4.3.3 会馆与当地民居、公建的比较

5 巴蜀会馆案例分析

5.1 各省同乡会馆的案例分析

5.1.1 重庆湖广会馆建筑群

5.1.2 重庆龙潭万寿宫(江西会馆)

5.1.3 洛带南华宫(广东会馆)

5.1.4 自贡西秦会馆(山陕会馆)

5.1.5 宜宾滇南会馆

5.1.6 顾县聚圣宫(川主庙)

5.1.7 石阡万寿宫(江西会馆)

5.1.8 湖南芷江天后宫(福建会馆)

5.1.9 重庆龙兴禹王庙(湖广会馆)

5.2 行业会馆案例分析

5.2.1 自贡桓侯宫(屠宰业会馆)

5.2.2 自贡王爷庙(船帮会馆)

5.2.3 罗泉盐神庙(盐业会馆)

6 巴蜀会馆集中的场镇举例

6.1 场镇概况介绍

6.2 场镇实例分析

6.2.1 洛带

6.2.2 河南荆紫关

6.2.3 仙滩

6.2.4 自贡

6.2.5 宜宾李庄

6.2.6 重庆巫山大昌镇

7 巴蜀会馆的文化内涵及其保护建议

7.1 巴蜀会馆建筑的文化内涵

7.1.1 重要的社会民俗文化的载体

7.1.2 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体

7.1.3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投影

7.2 巴蜀会馆存在的问题

7.2.1 会馆建筑的过度修复失去原有风貌

7.2.2 部分建筑肌体遭受严重破坏残缺不全

7.2.3 不合理的使用使原有建筑空间遭到破坏

7.2.4 建筑欠缺日常维护,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7.2.5 建筑周围环境不利因素对建筑物产生影响和破坏

7.3 对巴蜀会馆的保护建议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湖广填四川”是中国移民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带动了中西部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在巴蜀及周边地区的“移民通道”上,汇集了大量精美的会馆建筑。这些会馆在继承各省“移出地”的“本原文化”的同时,又与巴蜀“移入地”的“本土文化”相融合,并以“外来文化”的身份深刻影响了相对封闭的巴蜀本土营造技术,具有技术交流、文化融合的“标本”性特征。同时,这些会馆大多主导移民场镇的空间格局,成为移民社会的“精神中心”,它的建设与这些聚落的生长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遗产保护与传统建筑研究丛书:“湖广填四川”移民通道上的会馆研究》以“移民通道”新视角系统考察巴蜀会馆建筑,以大量实拍照片及翔实测绘资料,对同乡会馆与原乡建筑、各省会馆与本土建筑进行系统比较,以此探寻会馆建筑的演变规律,揭示古代封闭区域内技术交流和文化融合的内在动因,从内容与方法上丰富对“地域性、专题性”传统建筑的研究。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湖广填四川”移民通道上的会馆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遗产保护与传统建筑研究丛书
9787564134013
《“湖广填四川”移民通道上的会馆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南京出版单位东南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湖广填四川”移民通道上的会馆研究是东南大学出版社于2012.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U-092.2 的主题关于 会馆公所-古建筑-研究-四川省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