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30.0
本书是一部全面反映时下激烈的报业大战,特别是党报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大潮的长篇小说。
"第一章报社总编之死
第二章《海山日报》
第三章鹬蚌之争
第四章社长总编“一肩挑”
第五章走近周望
第六章记者站
第七章记者站长杨阳
第八章新官上任不放火
第九章杨阳出道
第十章杨阳当总编
第十一章报社“地震”
第十二章修理“泼皮”
第十三章《第一声问候》
第十四章欢腾的记者节
第十五章《牵手百姓报》
第十六章罗曼蒂克的杨阳
第十七章扶贫典型
第十八章现场会
第十九章沉重的往事
第二十章左韵陷囹圄
第二十一章长袖一展竞风流
第二十二章扭曲的欲望
第二十三章厨师办内参
第二十四章变革的喜忧参半
第二十五章左大记者掀波澜
第二十六章杨阳点燃狼烟
第二十七章假新闻惹怒大学生
第二十八章进入决胜局
第二十九章评选新闻人物
第三十章走上华山一条路
第三十一章李逵抓李鬼
第三十二章未完的结局
后记:“记者”,一个敏感的文学题材“记者"",一个敏感的文学题材时常看网络上的热门职业排行榜,总见记者这一职业榜上有名且越来越排在前面,像东升的太阳。再看时事新闻,不时见到有记者倒在中东的战场上、恐怖分子的绑架中。当然,倒下去的都是外国记者,这也可以理解,因为外国的一些社会制度必然要求他们的记者必须这样去做,在所不辞地哪怕是牺牲性命。比起他们,生活在我们这个可爱国度的记者们的生活显然很有滋有味了,对于我们的大多数记者而言,那便是彻头彻尾的无冕之王了。无须讳言,也有少数存在过危险的记者,他们也遭遇过恐吓甚至受过点皮肉伤,例如像我这个处在记者行业边缘的人也受到过来自腐败分子的恐吓,家里的玻璃窗上也曾出现过小口径枪无力射击的弹孔。但无论如何,各方面信息表明,真正为舆论监督而倒下去的我国记者依然是凤毛麟角,因为在社会主义的国度里毕竟邪不压正啊!记者既是无冕之王,便可颐指气使,享受不是官僚却胜过官僚、。不是富人却比富人更优越的待遇。所以,“无冕之王”是记者行当成为热门职业的最好诠释了。作为一个长期处在新闻故事和行业的边缘人,我透过新闻媒体张扬起的绚丽彩虹,舆论监督掀起的惊涛骇浪,无数次地看到里面的“黑咕隆咚”。但越是在找不到北的“黑”中,我越能找到在沉甸甸的责任里涌出的创作冲动。比如,前年我发现一个从小向往的某新闻单位的分支机构竟然一而再再而三地搞违规操作,为了不使心目中的“圣女”受到玷污,冲动的我给该机构在北京的总社署名举报了一连串问题,比如他们利用在新闻界里的赫赫大名,每年搞一次所在省的年度新闻人物评选,而当选的条件竞然是9000元的价码(众所周知,新闻人物是指有新闻故事的人物,有新闻故事的人物不一定是好人,外国曾有恐怖大亨拉登当选)。就在这年里,这个机构在收取了二百多万元后竟然在省里一次评选出238位新闻人物。当然,在对该媒体的失望中,我最后看到的希望是,在我的署名举报材料传真发到北京总社的短短十几分钟后便得到回复,之后,看到了该机构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整顿和变革……在关注舆论监督报道的同时,我又失望地看到一个个批评对象依然我行我素,致使我产生这样悲观的想法:面对曾出的腐败事件,舆论监督只不过是承载了民众的愿望,在短时里起到安抚百姓心理的作用。其实,媒体也不过是“蚍蜉撼大树”,自身的力量微不足道,在多数时候只是扬扬当事人的恶名,而从根本上并不能撼动腐败的“基业”。更令人感到可悲的是,记者队伍本身的腐败也是相当严重的。因为体制的弊端给记者发生腐败提供了温床,如一些媒体本身不给记者(记者站)发工资却只给“政策”,有时候不明给政策在私下也默许他们为非作歹,这无疑于别人杀人放火,媒体也抢着抡刀。这样做,怎能不使作为先进文化传播者的前进方向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呢?困惑的结果就是拨弄起电脑的键盘,来反映真实的记者生活。我给许多的朋友们谈起以记者为原型的揭露新闻腐败的小说,记者圈内的朋友多是摇头,直说这个题材太敏感,会让一些正在以此为生的记者们感到难堪;而圈外的朋友,包括一些政府官员对我的选题大声喝彩,连说肯定比我去年出版的长篇反腐败小说《旱码头》更有看点。在我的左右彷徨里,看到《南方周末》又紧锣密鼓地开始年度人物评选,在第一周的初步征集中,带着“勇气可嘉”、“敢说真话”的评价而光荣退休的前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赫然排在前列,于是,张先生成为我鼓起勇气写作此书的一面镜子。于是,还是按照以前的习惯,把这篇感悟当作马上准备写作的长篇小说《记者》的后记了。2005年11月28日夜"
" 《记者》是我国第一部全面反映时下激烈的报业大战,特别是党报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大潮的长篇小说。全书共32章,描述了《海山日报》发挥“权威政治经济大报,出色主流新闻载体”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积极推进地方党报的改革,最后取得成功。而另一份民办报纸《牵手百姓报》违规操作,招募大量社会闲散人员混入记者队伍,利用“无冕之王”的身份,以发批评稿相要挟,公然进行钱稿交易,甚至使用恐吓采访对象、大肆敲诈勒索等手段攫取钱财,严重败坏新闻从业人员的声誉,从而最终导致自身的毁灭。小说重点塑造了周望、杨阳、仇平稳、左韵等记者形象,展现了记者这一行当的酸甜苦辣,提出了当代新闻记者在经济诱惑中如何廉洁自律、树立良好职业操守的敏感问题。《记者》沿袭了作者姬晓东在他的第一部长篇反腐小说《旱码头》里善于讲述惊心动魄的故事的风格,书中人物既鲜活生动,令人忍俊不禁,又真实可信,令人回味无穷。《记者》是一本难得的、难得的、敢于说真话和揭露新闻行业腐败的好作品。 本书中,约有一半的新闻故事是作者亲身经历或曾发生在记者朋友们身上的事情,在写作时对人物,地点和故事进行了适当的技术处理和艺术加工。此外,文中涉及到的媒体和个人纯属虚构。作者慎重申明:唯有心胸坦荡泰然处之,才能轻松阅读,请勿对号入座,自寻烦恼。"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记者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7508040538 如需购买下载《记者》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华夏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记者是华夏出版社于2006.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