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48.0
本书整合了上海大学211工程文史哲科研团队的骨干人员,以上海为方法,去充分展示“中国模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去深刻揭示“中国问题”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同时通过反思性、批判性的维度,来探索一种自反性上海学的可能性进行了多角度多学科的探讨和研究。
上海作为方法:探索一种“反思性上海学”的可能性
(代序)
第一章 20世纪50年代的上海改造与城市文化治理
第一节 禁与劝:地方性与现代性的转换
第二节 通过纸张的治理
第三节 思想改造中的生意
第二章 上海城市形象的话语分析
第一节 上海城市身份的话语反思
第二节 哨兵:空间的界面
第三节 曹杨新村:作为表征符码的新世界
第四节 作为“王牌”的新上海
第五节 上海的城市修辞:形象与可能
结语
第三章 上海与中国现代都市精神的建构与转型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个案的选择
第二节 肇始:小菜场,大社会——租界时期上海菜场的文化规训与视觉整饬
第三节 转型:从“下只角”到“大宁国际”——中产阶级意识崛起在闸北
结语
第四章 上海城市建筑美学及其人文反思
第一节 作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上海想象
第二节 在“复旧”与“图新”之间——工业景观的逐渐消失及其反思
第三节 今天,我们怎样诗意地安居——上海的小区住宅建设及其反思
第五章 上海与中国城市文学记忆
第一节 “以时间来思考”:“文学上海”的由来与本质
第二节 “记忆的艺术”:张爱玲、白先勇与王安忆的“文学上海”
结语
第六章 上海与中国文化制度变迁
第一节 “海派”文化中建构的现代戏剧演出制度
第二节 现代社会结构转型中培育的现代文化场域制度
第三节 现代社会空间中生成的都市文化市场制度
第四节 创建社会主义的城市文化管理制度
第七章 上海与中国城市发展战略
第一节 解码“海上传奇”: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空间意识的变迁
第三节 上海世博的中国元素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
第四节 重大事件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显示部分信息
中国转型时期的文化生态是当前国内学术界及海外中国研究专家共同关心的领域,它吸引了文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多学科领域学者的广泛参与。研究多集中在精英文化与官方文化的讨论上,近年来对民间文化生态研究也已开始多起来。随着社会转型加剧及全球化的深入,民间社会的文化生态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现代、中国/西方、国豸己/社会、主流/边缘等多种文化资源与价值取向交融竞争,使民间文化生态更趋复杂,也引发以“信仰/价值的缺失与重构”为核心的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要求研究视野更多地从上层转向下层,从官方转向民间。这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变化趋势之一。民间社会的文化资源需要重新整理与总结,其在社会转型中引发出的问题,也必须在充分研究的前提下谋求解决之道。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上海作为方法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转型期上海文化生态研究丛书 | ||
9787567101494 如需购买下载《上海作为方法》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上海作为方法是上海大学出版社于2012.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6.6 的主题关于 现代文学-文学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