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5.0
本书介绍老北京的坛庙林中寻觅旧京风俗,展现北京浓郁风情。
第一部分坛庙部分
千年古刹法源寺
西山名刹八大处
牛街礼拜寺
京西佛教圣地潭柘寺
古韵悠悠东岳庙
京西道教圣地白云观
普度古寺换新颜
天坛古今
[京音乐]的发源地智化寺
第二部分园林部分
古典园林的杰作北海公园
从清漪园到颐和园
人间仙境中南海
昔日东方明珠圆明园
樱桃沟绿色的画廊
玉渊潭公园(钓鱼台)漫谈
恭王府花园
全台书院
前言
我的几位小友,恕我这样称呼他们。“小”是因为他们都是1950年以后出生的,都比我小上二三十岁,现在都风华正茂,个个有着一个不大不小的职务,负着一定的责任。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工作得不错;业余爱好,又都酷爱研究老北京。老北京的“老”,在我心里衡量的标准,至少是有城门城墙的北京。这几位小友,虽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生活过。可是不知怎的,他们爱这座大城市中的“老”味儿到了痴迷的程度。业余时间,他们会钻天觅缝地查找旧书本、旧报刊,走访在世的当事人、里手、行家,实地调查;他们肯花钱买自己需要的、喜爱的老玩意儿,多方面地细致了解,认真体味过去,在自己心里营造出“立体”、“真实”的老北京。这样日积月累地增长知识,陶冶了情趣,提高了鉴赏能力,从中得到快乐与满足,使生活过得挺充实,挺有品位。
这几位小友,也是老舍迷。他们熟读过老舍先生的文学作品。对老舍先生本人的事也知道得挺多。谈起老舍先生来,会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更有甚者,被老舍先生的文学语言感染得手也发痒,动笔写了起来。小友们无论写老北京的人物、事件、地理风情的文章小段,还是改编老舍先生的小说和其他文学形式,都能以北京腔,写出特有的幽默。它们延续着一种老北京特有的文化品格,为当今社会增添着属于北京应有的文化色彩。
老舍先生在他的抗战话剧《大地龙蛇》序中写道:“一人群单位,有它古往今来的精神的与物质的生活方式;假若我们把这方式叫作文化,则教育、伦理、礼仪,与衣食住行,都在其中,所蕴甚广,而且变化多端。”并说:“文化亡,必系奴隶。”在当今社会中像他们这样的中青年人并不多,可是他们的爱好,他们的写作,却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旧的东西经过选择、淘汰,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用现在的眼光审视再现,就会使美好的文化遗产驻留人间。
张本瀛等几位小友的努力,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与尊重。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写了这套有关“老北京”文化的丛书,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在过去与现在之间穿梭,新的旧的相互交融,让你能看得见、抠得出、闻得着老北京的味儿,从中感觉到北京的美意。虽然文中的个别枝节,可能缺乏更为严格的考证,但这并不影响此套书所要传达出的那种色调和情意。我们品尝美味佳肴,不是讲究色、香、味吗?这套丛书是不是让您也可以品尝一下老北京的色、香、味?
舒济
本书选取“坛庙”与“园林”这个独特的视角解读北京城。通过对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描绘,深入开掘古都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内涵,揭示出兼容了雄浑大气与宽容平和特点的北京城市性格。立体全息地再现了具有浓厚人文色彩有北京城。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疆域广阔、民族众多、风物文化绚丽多彩的大国。提起中华风物,首先体现在中国人身上那些特有的生活方式,包括体现出的某种文化特点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所有内容,如饮食、节日、服饰、建筑、艺术,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世界观等。同时还反映在中国人独特的表达方式上,如特有的语言、文字、特质行为形式。正是这林林总总的中华风物把我们造就成了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中华风物丛书》汇集了大量珍贵素材,涵盖了物质风物、社会风物、精神风物等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系统地整理、挖掘,使本书极具阅读,收藏和传承价值。本书为“京城风韵”篇。【作者简介】 张本瀛,北京作家协会会员,自由撰稿人。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曾先后在全国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90年代开始京味文化的搜集、考察、归纳,十几年来在京城内外数十家媒体上陆续发表了近300余篇反映古今北京民俗礼仪、旧京生活、传说故事、市井文化、皇家园林、名人故居、宗教信仰、曲艺及演艺等方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