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57.0
本书对党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整合能力的基本理论以及与提高社会整合能力、发挥社会整合功能密不可分的利益整合、意识形态整合和构建和谐社会等社会整合能力做了研究,对中国社会转型进行了历史考察,重点分析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新背景和转型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并从利益整合、意识形态、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提高社会整合能力及其在社会转型中的价值,提出了构建科学有效的社会整合能力评估体系。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现状
四 研究思路
五 创新之处
六 研究方法
第一章 社会整合能力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第一节 社会整合
一 社会整合的概念
二 社会整合的构成
三 社会整合研究中的相关理论
第二节 社会整合能力
一 社会整合能力的基本概念
二 影响社会整合能力的相关因素
第三节 社会整合能力与党的执政能力的关系
一 社会整合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社会整合能力在社会转型中的价值分析
三 构建科学有效的社会整合能力评估体系
第二章 社会转型与党的社会整合能力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社会转型的相关理论
一 社会转型的含义和特征:
二 社会转型理论
第二节 中国社会的转型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
一 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考察
二 中国社会转型的新背景
三 转型期的社会问题
第三节 社会转型对党的社会整合能力提出新挑战
一 社会转型与政党转型的互动
二 转型期党的社会整合能力面临新挑战
三 党应对社会转型需要新思维
第三章 在利益整合中提高社会整合能力
第一节 执政党的利益整合
一 社会整合的本质是利益整合
二 执政党是利益整合的工具
三 确立“执政党思维”是实现利益整合的前提
四 国外执政党的利益整合实践
第二节 利益整合理念的发展与创新
一 公平正义
二 以人为本
三 民主
第三节 利益整合的路径选择
一 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
二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三 构建规范的利益均衡机制
第四章 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提高社会整合能力
第一节 意识形态是执政党社会整合的重要工具
一 意识形态的概念和功能
二 政党意识形态整合
三 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整合
第二节 社会转型对意识形态的冲击与挑战
一 市场经济对意识形态整合的影响
二 社会结构分化对意识形态整合的影响
三 信息化对意识形态整合的影响
第三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含义与结构
二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则
三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路径选择
第五章 在社会整合中实现和谐社会
第一节 和谐社会是社会整合的目标
一 和谐社会是党的不懈奋斗目标
二 社会转型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新挑战
三 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第二节 发展社会民主,拓宽民意表达渠道
一 民意表达的制度渠道
二 民意表达的民间渠道
三 民意表达的其他渠道
第三节 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
一 多党合作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
二 多党合作制度面临新挑战
三 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
第四节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一 发展问题
二 人才问题
三 稳定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姜卫平编著的《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能力问题研究》围绕中国社会所处的独特历史时期展开分析论述,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共产党如何通过继承与创新、吸取与借鉴来不断提高社会整合能力,提出了对策与思路。本书认为,社会整合的本质是利益整合,意识形态是社会整合的重要工具,中国共产党要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提高社会整合能力,最终落脚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社会整合能力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社会整合是政党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执政党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担负起这一职责,责无旁贷。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和扩大,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大考验。因此,姜卫平编著的《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能力问题研究》尝试对党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整合能力加以研究。主要涉及与社会整合能力相关的基本理论以及与提高社会整合能力,发挥社会整合功能密不可分的利益整合、意识形态整合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 《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能力问题研究》由导论、正文(共五章)和结语组成。 导论部分主要说明了本书的研究意义,介绍了本选题的研究现状,阐明了本书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集中梳理了社会整合能力的一般理论。首先,对社会整合的概念和构成,特别是对社会整合理论进行全面介绍,为更好地研究社会整合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其次,着重阐述社会整合能力的基本概念,重点分析了影响社会整合能力的政治文化、选举制度、政党体制、法律制度、社会因素等相关因素。最后,总结了社会整合能力与执政能力的辩证关系,分析了社会整合能力在社会转型中的价值,提出了构建科学有效的社会整合能力评估体系。 第二章对中国的社会转型进行全面分析。首先,介绍了社会转型理论。其次,对中国社会转型进行了历史考察,重点分析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新背景和转型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即劳资对立、干群对立、党群对立、贫富对立和仇富仇官心理。最后,指出社会分层复杂化、价值观念多样化、全球化和信息化、公民社会对党的社会整合能力提出新挑战,要求执政党以新思维来应对。 第三章从利益整合的角度分析如何提高社会整合能力。从理论上说,社会整合的本质是利益整合,执政党是利益整合的工具。确立“执政党思维”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利益整合的前提,国外执政党利益整合的成功实践对中国共产党具有借鉴意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党的利益整合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转型社会带来的巨大挑战,我们党要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规范的利益均衡机制。 第四章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如何提高社会整合能力。意识形态工作是执政党社会整合的重要工具。在转型社会中,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局面,市场经济、社会结构分化、信息化都给执政党带来了严峻挑战。根据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则,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创新意识形态就成为执政党提高社会整合能办的路径选择。 第五章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分析了如何提高社会整合能力。无论是利益整合还是意识形态整合,最终目标都是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因此,提高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必须围绕增进社会和谐来加强,最终落脚到构建和谐社会上。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的奋斗目标。在转型社会中,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和构建良性社会阶层结构来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要发展社会民主,拓宽民意表达的制度及民间、媒体、民调等渠道,保持民意表达渠道的畅通。要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着重处理好发展问题、人才问题、稳定问题等难点问题,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结语从逻辑上对全书进行了回顾和梳理,指出把社会转型与执政党社会整合能力结合起来,是一个新课题,还有进一步展开的研究空间。除了本书重点论述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如何调整组织形态、全面认识和自觉利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提高社会整合能力,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重点关注。【作者简介】姜卫平,男,中共党员,山东省梁山县人,先后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法学(党建)博士。现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研究室,主要从事政党理论、世界政党比较、中国政治研究工作。在《政治学研究》、《国外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报》、 《学习时报》、《党政论坛》等报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有数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参加编写著作6部,合译外文著作1部。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重大项目、中央委托重大课题2项。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能力问题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16609 如需购买下载《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能力问题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7.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能力问题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2.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26 的主题关于 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