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交通史话
中华交通史话封面图

中华交通史话

陈鸿彝,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年代:2011

定价:40.0

书籍简介:

本书按照朝代顺序,分期论述了中国古代及近代社会交通状况,内容涉及交通形势、交通设施、路网设置、管理制度、功能功用、对外交流等,是一本中国古代及近代社会交通简史。

书籍目录:

引言:路是人走出来的

一 创业必从开路起

二 发展更有赖于交通

第一章 华夏交通的草创

一 炎黄创业先行筑路

二 时空的测定与跨越

三 夏代:洛渭联线华夏奠基

四 商人对古黄河中下游的开发

五 周人立国经营关中与河洛

六 封土建国开发民智开发国土

七 井田定制统筹城邑渠路并修

八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

第二章 华夏的交通文化(上)

一 黄河流域的交通大势

二 长江流域的交通大势

三 国际交通的政治功能

四 车辆制作和车马驾驭是门艺术

五 经途有别出行守礼

六 亭:小国寡民时代的地标建筑

第三章 华夏的交通文化(下)

一 战国路网的灵活运作

二 先秦国家交通设施

三 诸子游学与养士之风

四 什伍编制与关卡稽查

五 战时交通的治安管制

六 大自然的地理坐标

第四章 强秦的帝国交通

一 秦代的交通网络

二 艰巨的筑路工程

三 秦人从番禺出海

四 秦人的法制管理

五 秦始皇的巡游与安保

六 覆道、甬道及其他

七 对社会流动者的高压监控

第五章 大汉的交通伟业

一 汉初交通的恢复

二 汉武帝拓展水陆交通

三 都市交通及其管理

四 汉代的交通服务

五 国际通道与丝绸之路

六 中华城乡生态的优化

七 安西屯田:国土开发的新方式

八 流民潮涌尸骸枕藉

第六章 动荡年代的六朝交通

一 政权对立道路联网

二 六朝的南北互市

三 六朝的对外交往

四 六朝交通的新变

五 庄园经济:社会交通的支撑力.

六 世界多纷扰商旅行路难

七 《水经注》:对东方世界的真切认知

八 僧侣:国际交通线上的要角

第七章 隋唐大联网的境内外交通

一 短命王朝的长期工程

二 打开对外交往的新局面

三 大运河的开凿与东部经济的勃兴

四 唐代国家交通网的全覆盖

五 凿山平险疏理交通工程

六 唐的交通设施

七 唐代的交通立法与管理

八 玄奘孤征与鉴真东渡

九 名符其实的丝绸之路

十 中外文化映照大唐贡路

第八章 辽金宋交通体制的大变迁

一 五 代十国的交通:各有进退

二 辽的城建特色与驿道的开通

三 金的国家交通与巡检制

四 宋代京师交通及其管理

五 两宋的长江航运线

六 邮驿分工家书附递

七 迎来送往馆驿有本账

八 莫以“半壁江山”轻南宋

九 江海求利 岂不胜取于吾民

十 为海上航运立法

资料链接:中世纪的西欧城市

第九章 大开放的元代海陆交通

一 活跃非凡的蒙元交通

二 蜚声海外的“站赤”

三 元代的河运与海漕

四 元代外贸海陆并举

五 元代的旅店业管理

六 中西大发现与地理大开发

第十章 大航海时期的明代交通

一 明初恢复全国水陆交通网

二 道路新景观:随地宣讲倡言人欲

三 特务统治道路萧然

四 文明友好的海上交往

五 中日交往与倭寇为害

六 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与海盗式贸易

七 大航海时代的中西文化对接

八 中华文明的存在让西方走出迷惘

第十一章 集大成的清代交通

一 清代的官马大路

二 辽阔国土的文明共建

三 邮驿:在传统体制下艰难运行

四 徽商和晋商:与清廷共兴衰

五 禁海:对沿海经济的严重摧残

六 清廷反海盗船民陷深渊

七 文化原来无冲突清人本不拒洋人

八 贬华阴风起于罗马盛于法兰西

第十二章 近代世界与中华交通大转轨

一 鸦片战争前后中欧在正常贸易

二 在条约秩序下:危机·战争·赔款

三 中国近代交通邮驿的发端

四 城市道路的改扩建与管理

五 透析清末道路交通法规

书末献辞

内容摘要:

陈鸿彝所著的《中华交通史话》回顾两千年来的中国交通史,阐明中华文明从来就不是一个“自足的封闭体系”,它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组合体,它具有先天性的开放基因;而交通,正是其中最活跃的因素。从中体现出中国人非常清楚中外交流对于自身发展的巨大意义,中国人更明白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对于推动当今世界和谐发展的重要功能。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华交通史话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文史知识文库 : 典藏本
9787101083330
如需购买下载《中华交通史话》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华书局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精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中华交通史话是中华书局于2011.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512.9 的主题关于 交通运输史-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