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后期社会汉诗研究
李朝后期社会汉诗研究封面图

李朝后期社会汉诗研究

(韩) 陈在教, 著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48.0

书籍简介:

本书收录了大量表现时代哀乐的韩国汉诗,并对其进行了独具特色的解读。作者从诗歌的内容角度出发,对不同题材的社会汉诗进行了阐释。读者可以跟随作者一起感受诗歌中流露出的真情,感受诗人们经历过的苦恼和挫折,并且从诗歌的厚重感中读出历史的厚重感。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叙事汉诗与馆阁文学第一章 李朝后期叙事汉诗研究――以形成过程和形象化方式为中心1.序言2.李朝后期叙事汉诗的形成过程3.形象化方式及其美学特质4.结语第二章 口碑传统与李朝后期汉诗的变形1.序言2.口碑的扩散与汉诗的口碑融合3.口碑融合与形象化方式4.结语第三章 《历代世年歌》研究――通过《东国世年歌》看朝鲜初期的馆阁文学1.序言2.朝鲜初期文衡的确立与权蹑3.“历代歌”形式的发展与《历代世年歌》4.《东国世年歌》解析――朝鲜初期馆阁文学的开端5.结语第二部分 社会汉诗与形象塑造第一章 李朝后期汉诗中的流民形象1.序言2.中世纪社会的流民问题与李朝后期时代状况3.农民反抗之逋亡――流亡民、火田民、流丐的形象4.转化为流浪艺人――民众演戏牌的形象5.雇佣劳动的萌芽形态――雇工、矿区店民的形象6.结语第二章 李朝后期汉诗所体现的“烈”之时代性1.序言2.李朝后期“烈”思维与汉诗中的“烈”3.李朝后期“烈”之诗的形象及其地位4.结语第三章 李朝后期现实主义诗文学的多样化发展1.李朝后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倾向2.现实主义的美学和表现手法3.矛盾体制下诗形象的多样化4.多种人物的刻画与叙事诗的指向第三部分 现实主义与民族文学第一章 实学派与汉诗――现实主义的成果和民族文学的成就1.序言2.实学派的美学和文学理论――现实主义、民族文学的理论及其统合之路3.实学派的几个流派4.结语:实学派的诗的成果及其与现在的对话第二章 耳溪洪良浩论――博学的开明官僚与民族情感的真景1.序言2.18世纪的政治现实与耳溪的一生3.民族情感色彩的诗学,真景诗的创作4.结语第三章 震泽申光河的《北游录》和《白头录》――纪行诗表现出的民族情绪1.问题的提出2.诗人震泽的人生姿态和纪行诗3.北关山河诗文形象中所蕴含的民族问题和情绪4.北关百姓的生活和疾苦形象5.结语第四章 历史的向导,美丽的悲歌1.序言:正确理解茶山其人及其文学2.茶山,站在新社会梦想的出发点3.从“百姓的美学”到“朝鲜诗”理论4.为民的诗学,现实主义的实景5.结语:茶山人性的光芒及其文学成果第四部分 经学家与《国风》论第一章 沈大允的《国风》论――以《诗经集传辨正》为中心1.序言2.石桥的社会关系及学问态度3.《国风》的理解视角4.“淫诗说”批判5.结语第二章 舫山尹廷琦的《国风》论1.序言2.《国风》的诗旨3.“风”与“二南”的解释问题4.对“淫诗说”的理解5.“国风”解释的方向6.结语

内容摘要:

  陈在教编著的《李朝后期社会汉诗研究》的第一部分关注汉诗形式的社会对应;第二部分关注汉诗所反映的时代状况;第三部分是作家论,将诗人的人生与其汉诗作品联系起来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探讨《诗经》学。  本书并非将韩国的汉诗体系化并探讨社会的诸多问题,而是主要试图解读17~19世纪韩国汉文学中汉诗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面貌,并从社会史的视角来解读汉诗。因此,笔者主要关注当代社会与现实、当代历史、人民的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内容涉及汉诗的题材、汉诗与社会现实的对应以及《诗经》学等各个方面。虽然叙述的内容多样化,但本书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汉诗如何反映当代社会的问题。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李朝后期社会汉诗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0747279
如需购买下载《李朝后期社会汉诗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济南出版单位山东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李朝后期社会汉诗研究是山东大学出版社于2012.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312.072 的主题关于 汉诗-诗歌研究-朝鲜-李朝(1392~1910)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