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华书局
年代:2008
定价:28.0
本书是一部古代戏曲专题研究著作。绪论概要地说明了本研究的对象、方法、目的和内容。第一至五章,深入考察了《牡丹亭》所描述的经典阅读和自然感发两种情爱发生方式、感梦身亡和发情止礼两种情爱实现方式的文化内涵,及其对明清女性可能产生的情感教育作用。结语扼要论述了明清戏曲女性情感教育的基本特色与社会意义。书后附录“《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评语辑录”。有助于充实并推进中国古代女性文学艺术教育、中国古代和现代女性教育的研究,也拓宽了中国古代戏曲史研究领域的学术空间。
序
绪论
一、中国古代女性文学艺术教育研究述要
二、明清戏曲与女性情感教育之间的密切关联
三、本书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四、《牡丹亭》女性情感教育的对象类型
第一章“世间只有情难诉”《牡丹亭》的至情思想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一、《牡丹亭》的至情思想及其文化语境
二、明清文人对至情思想的评价与女性接受
三、明清女性的至情思想与情感教育
四、余论
第二章“为诗章,讲动情肠”杜丽娘的经典阅读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一、明清女性的私塾教育与经典阅读
二、杜丽娘的经典阅读与情爱发生
三、明清女性的《牡丹亭》阅读与情感教育
四、余论
第三章“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杜丽娘的自然感发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一、古代女性的怀春伤春与自然感发
二、杜丽娘的自然感发与情爱发生
三、明清女性对自然感发与情感教育的思考
四、明清女性的自然感发与情感教育
五、余论
第四章“景上缘,想内成。因中见”杜丽娘的感梦身亡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一、杜丽娘的感梦身亡与情爱实现
二、情梦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三、情死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四、余论
第五章“始若不正,卒归于正”杜丽娘的“发乎情,止乎礼义”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一、杜丽娘的“发乎情”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二、杜丽娘的“因情感梦”与“从一而终”
三、杜丽娘的“止乎礼义”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
四、余论
结语明清戏曲女性情感教育的特色与意义
一、明清戏曲女性情感教育的特色
二、明清戏曲女性情感教育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评语辑录
后记
本书是一部古代戏曲专题研究著作。绪论概要地说明了本研究的对象、方法、目的和内容。第一至五章,深入考察了《牡丹亭》所描述的经典阅读和自然感发两种情爱发生方式、感梦身亡和发情止礼两种情爱实现方式的文化内涵,及其对明清女性可能产生的情感教育作用。结语扼要论述了明清戏曲女性情感教育的基本特色与社会意义。书后附录“《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评语辑录”。有助于充实并推进中国古代女性文学艺术教育、中国古代和现代女性教育的研究,也拓宽了中国古代戏曲史研究领域的学术空间。 有关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与女性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学术研究的薄弱环节。本书以汤显祖《牡丹亭》为考察中心,论析了《牡丹亭》所描述的经典阅读和自然感发两种情爱发生方式、感梦身亡和“发乎情止乎礼义”两种情爱实现方式,及其对明清女性可能产生的情感教育作用,从而揭示了明清戏曲女性情感教育的实施方式、文化内涵、功能特征、基本特色和社会意义。书后附有清康熙梦园刻本《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评语辑录。【作者简介】 谢雍君,女,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副研究员,《戏曲研究》副主编,国家财政部课题《昆曲艺术大典》“文学剧目典”副主编。主要从事元明清戏曲史论研究。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报》、《戏剧艺术》、《学术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汤显祖剧作审美论》、《昆曲与文人趣味》、《目连戏与明清女性情爱教育》等文章,著有《中国戏曲史》(1998,第二作者)、《昆曲与文人文化》(2005,第二作者)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牡丹亭》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中华文史新刊 | ||
9787101062083 如需购买下载《《牡丹亭》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华书局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2500 |
《牡丹亭》与明清女性情感教育是中华书局于2008.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37 ,G776-092 的主题关于 妇女教育-研究-中国-明清时代 ,牡丹亭-文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