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35.0
本书反映了学生时代的毛泽东的成长经历,体现了早年毛泽东救国救民的伟大思想和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毛泽东之所以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领袖的历史渊源。
前言/1
第一章:博爱、倔强——韶山乡邻口碑中的毛泽东/1
1.以农为主、亦农亦商的农民家庭/2
2.诚实、勤劳的孩子/5
3.幼时随母亲恭敬佛神/8
4.撰写《祭母文》,颂扬母亲的美德与养育之恩/11
5.继承母亲的博爱品德/17
6.传承父亲的倔强个性/22
7.赤诚助人,利他为先/27
8.营救“花脸”,打抱不平/32
第二章:聪颖、好学——塾师眼里的毛泽东/37
1.“石三伢子有些特殊”/38
2.“资质好,可深造”/43
3.“长大后,一定要写农民的书”/46
4.“有超群的领悟力与非凡的记忆力”/48
5.勤奋向上,谦虚好学/51
6.众口铄金,说服父亲/55
第三章:爱国、立志——辛亥革命前后的毛泽东/59
1.“我们学校取了一个建国才”/60
2.在《新民丛报》第4号上的批语/65
3.“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68
4.第一次发表政见/70
5.当了一名列兵/74
6.“世界真大啊!”/78
7.广泛涉猎资产阶级革命的启蒙书籍/80
第四章:独特、重行——在湖南第一师范的毛泽东/85
1.以“知耻、爱国、公诚、勤俭”为校训的学校/86
2.坚持以自学为主,独立思考/90
3.“驱张宣言”引发的风波/94
4.与天奋斗,其乐无穷/98
5.主持学友会,初露组织才能/105
6.主办工人夜学,初步获得教学经验/111
7.“浑身都是胆”,第一次显现军事天才/119
第五章:游学五县——首次进行社会调查的毛泽东/125
1.“欲从天下万事万物而学之”/126
2.竹杖草履谒学尊/129
3.受到何叔衡的盛情款待/133
4.与在县衙当过差的老人对话/136
5.听方丈讲佛经/137
6.查县志,察碑文,访学贤/142
7.衙门难入,县长难见/146
8.身无半文,心忧天下/149
第六章:组织学会——寻求爱国志士的毛泽东/153
1.征友启事/154
2.与闻杨昌济老师的绪论/159
3.在君子亭研讨学术/168
4.在爱晚亭畅谈社会改造/171
5.泛舟湘江,酝酿社团/176
6.在沩痴寄庐成立新民学会/181
第七章:资质俊秀——师友评语中的毛泽东/1871.“伟大之器”/188
2.农家“异材”/192
3.“大有见地,非庸碌者”/196
4.“人物互选”,得票最多/200
5.不忘恩师、学友/204
第八章:心影透视——毛泽东学生时代的著作/211
1.侧重记录传统荣耻观的《讲堂录》/212
2.“三大宝”与“时事通”/218
3.总结学习经验的《序》/223
4.呼唤民众“注意东事”的爱国诗词与书信/228
5.阐述德智体三者关系的《体育之研究》/234
6.立志探索救国救民的“大本大源”的信/240
7.充满“心物二元论”观点的《批注》/244
第九章“以才为基”——毛泽东走向社会的第一步/253
1.告别学生时代/254
2.欢送纵宇一郎东行/258
3.以才为基,是可大可久之业/262
4.初次见到李大钊、陈独秀/267时代造就伟人。毛泽东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成为20世纪的世界伟人,自然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社会条件。
同时很重要的,也取决于他自身在思想、学识、品德等方面形成的领袖素质。而这一素质形成的端倪,最早显现于他的学生时代。
热爱祖国,同情劳动人民,立志解人民于水火、救国家于危亡,为之而奋力学习。探寻真理,掌握真理——这好似一根红线,贯穿毛泽东的学生时代。
在母亲慈祥、博爱思想品德的影响下,毛泽东很小就同情贫苦农民,向贫困的农民赠送钱粮、衣物。在阅读小说的时候,他发现所有的小说、书籍,都没有写农民的内容,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写农民的书。”读了《盛世危言》与《中国有被列强瓜分之危险》,想到要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发展科学技术,振兴中华,就要恢复学业,走出韶山,到外地去学习。读了《世界英雄豪杰传》,就希望“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人物”。看到一张世界地图,就联想到世界有多少像韶山农民一样的贫困者;为什么多数人贫苦,少数人不劳动却生活得很好.“这问题,值得研究。”1915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目浪潮.湖南第一师范的师生编辑了《明耻篇》。毛泽东在这本书的封面上书写了“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发出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声。次年6月,传闻日本内阁有所变动。有些人就放松了对日本侵略中国的警惕性。毛泽东独具慧眼.提醒“注意东事少”,预见中日之间“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愚意吾侪无他事可做,欲完自身以保子孙,止有磨励以待日本。”16岁时,他第一次走出韶山冲,就挥笔题诗言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他目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现状.呼出了“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的心声,指出拯救祖国的责任落在我们年青学子的身上,我们不要把自己看轻了。
面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他提出,今之天下纷纷,一方面,是社会变革中不可避免的事;另一方面.是我们本身本领之不足,没有掌握变革社会的理论。“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动其心者,必须掌握真理,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为此,他立下大志:“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决心以全部精力,研究社会科学,从探索宇宙观、人生观入手,寻找“大本大源”。在校期间,他不仅受过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启蒙教育,还对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情有独钟,受到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激进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他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聚集了一批具有爱国革新思想的进步青年。以至在毕业后不久的五四运动前后,阅读了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
他在学生时代,善于科学地支配时间,分秒必争,奋发学习;以自学为主,独立思考,执疑问难,谦虚请教;不仅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读无字之书”,向社会学习,游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进行社会调查。
更重要的,他在学生时代就注意“储能与练习结合”,把学习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学与做结合。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期间,担任了湖南第一师范学友会总务兼教育研究部部长.主持学友会的全盘工作,开办了湖南第一师范附设工人夜学,把学习师范教育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把为劳动人民服务付诸实践。在辛亥革命期间,他曾投入新军,以实际行动参加革命;在南北军阀混战期间,他组织全校师生,智缴溃军北洋军阀王汝贤部的枪枝,保卫了学校。被同学们赞为“一身都是胆”,第一次显现了他的军事天才。
他重视锻炼身体。无论春夏秋冬,坚持冷水浴。他爱好游泳,喜在大江大河里畅游。他有两旬名言:“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他还有一句豪言壮语:“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总结自己锻炼身体的经验,并上升到理论,得出了“盖天地惟动而已”的哲学结论。后来,他回忆这段体育运动的经历时说:“这对于增强我的体格大概很有帮助,我后来在华南多次往返行军中.从江西到西北的长征中,特别需要这样的体格。”他的学历是“六年孔夫子,七年洋学堂”。在这13年的学生生活里,他为后来成为一个中国和世界的伟人储才蓄能,奠定了知识、才能、品行乃至思想等诸方面最初步的基础。
从多角度、多侧面较为系统地反映学生时代的毛泽东的成长历程。充分体现毛泽东在学生时代的伟大志向和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从一个侧面揭示毛泽东之所以后来能够成就伟业的历史渊源,从而使广大读者、特别是今天的学生们受到启迪——这是我们写作本书的初衷。
在写作本书过程中,主要资料来源于《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志》(1918年9月出版),当年毛泽东的老师和学友的日记、书信等。还有一部分资料。则来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作者参加筹备《韶山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时的有关调查资料。那时,健在的毛泽东同志的亲朋戚友、老师同学很多,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口头材料。在本书中。我们基于忠于史实的原则,力求显现毛泽东学生时代的“原生态”。
作者2006年11月于长沙
本书从多角度、多侧面较为系统地反映学生时代的毛泽东的成长历程。充分体现毛泽东在学生时代的伟大志向和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从一个侧面揭示毛泽东之所以后来能够成就伟业的历史渊源,从而使广大读者、特别是今天的学生们受到启迪。
在写作本书过程中,主要资料来源于《毛泽东早期文稿》,《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志》(1918年9月出版),当年毛泽东的老师和学友的日记、书信等。还有一部分资料。则来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作者参加筹备《韶山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时的有关调查资料。那时,健在的毛泽东同志的亲朋戚友、老师同学很多,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口头材料。在本书中,作者基于忠于史实的原则,力求显现毛泽东学生时代的“原生态”。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学生时代的毛泽东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7322217 《学生时代的毛泽东》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3000 |
学生时代的毛泽东是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07.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A752 的主题关于 毛泽东(1893~1976)-生平事迹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