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46.0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考察白彝这个地处偏远山区弱势族群的传统节日体系的重新建构、运作机制和传承的基础与动力,从而检视与反思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田野调查,以当地人的观点来解析他们发明传统和传承传统的原因。本研究借用人类学的整体观,将传统节日置于整个社会生活与文化背景中加以理解。从白彝的历史遭遇、自然与社会环境、生产方式等多种角度,根据直接参与观察和透彻理解当地人的生活故事(life histories)和他们关于生活的淳朴观点,进行详细的民俗志描述。
摘 要
ABSTRACT
专家评语摘录
民俗志研究范式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代序)
绪论:研究的主题、理论与方法
一、选题
二、有关研究述评
三、调查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四、本书的叙述结构
第一章 虎村:白彝传统节日生存的一个生态空间
第一节 白彝: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族群
一、彝族众多族群中的一个小族群
二、处于"老、少、边、山、穷"地区
三、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条件比较差
四、学校教育起步晚,发展困难多
五、族群关系:长期处于被歧视的状态
第二节 虎村:亚热带山地农耕族群的一个生活空间
一、依山聚居的聚落
二、虎村人的生计
第二章 虎村传统节日:自成一体的发明
第一节 开年节:每年传统节日的序幕
一、正月初八:占卜节日活动的承办人
二、正月初九:村民打柴,麻公打猎
第二节 二月补年节:补度新春
一、二月初十:麻公宴请全寨男子
二、二月十一日:巡题宴请全寨男子
三、二月十二:虎村的妇女节
第三节 四月跳弓节:虎村每年最隆重的节日
一、四月初八:敬山神
二、四月初九:采良种、祭金竹
三、四月初十:节日高潮
四、四月十一:求雨、求吉和庆祝胜利
第四节 从祭禾苗节到庆丰节:从禁忌娱乐到载歌载舞
一、祭禾苗节:开始禁止娱乐活动
二、九月打粑节:解除对娱乐的禁忌
三、十月庆丰节:欢庆一年的好收成
第五节 自成一体的虎村传统节日
一、节日是人们适应所处环境的一种产物
二、虎村传统节日的独特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化观念的表达:虎村传统节日产生与传承的思想基础
第一节 崇敬和缅怀先辈
一、对先祖孟获的缅怀
二、对虎村开山始祖的敬仰
三、对家族祖先的崇拜
第二节 对神灵的敬畏与祈求
一、虎村人的灵魂观念
二、对自然界神灵的崇拜
三、对图腾的崇拜
四、对祖神的敬畏
第三节 祈福避祸的心理
一、灾害、疾病一度威胁着虎村人
二、对平安、富足和健康的期盼
第四节 知恩图报和自觉承担义务的伦理观
一、感恩观念
二、责任观和义务观
三、角色和关系的观念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运作机制:虎村传统节日生命力的保障
第一节 决策和主持机制
一、决策:七师
二、主持:腊摩和萨喃
第二节 组织和承办机制
一、组织安排:邦郎
二、承办:巡题和麻公
第三节 财物筹集机制
一、公共收益
二、家庭承担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内外力推动:虎村传统节日生命力的源泉
第一节 外力作用:左右虎村传统节日传承的重要力量
一、族内婚为虎村传统节日稳定传承营造了一个文化场域
二、在政府干预下大起大落的虎村传统节日
三、学者与非政府组织对虎村传统传承的推动
第二节 文化自觉:虎村传统节日传承的根本力量
一、文化的碰撞与文化自卑
二、虎村村民的文化自觉意识在提高
三、虎村人正自觉传承和学习传统
本章小结
结论与思考
参考文献
一、专著
二、论文
附 录
一位祭司的诞生
一、第一天:为祭司打山竹
二、第二天:新萨喃正式上任
三、第三天:修整神签
后 记
白彝是彝族众多支系中的一个小族群,长期处于弱势的地位。本研究之所以选取白彝为研究对象,不仅因为其具有弱势族群传统传承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而且也期望通过一个白彝村落传统节日的民俗志研究,在追求民俗志书写“理想模式”的基础上为学界进一步研究白彝提供更为翔实的资料。同时,运用参与式方法协助村民进行开展传统传承工作,更期望民俗学研究走出书斋,“眼光向下”,将学术研究与探索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竭力以民俗学的知识,促进世人对白彝的认识与理解,使更多的人关注弱势族群的民生与民间文化保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考察偏远山区弱势族群的传统节日体系的重新建构、运作机制和传承的基础与动力,从而检视与反思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田野调查,以当地人的观点来解析他们发明传统和传承传统的原因。本研究借用人类学的整体观,将传统节日置于整个社会生活与文化背景中加以理解。从白彝的历史遭遇、自然与社会环境、生产方式等多种角度,根据直接参与观察和透彻理解当地人的生活故事(life histories)和他们关于生活的淳朴观点,进行详细的民俗志描述。本研究试图以民俗学及其相关的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前沿理论与方法来指导调查研究,在详细调查并结合协助当地人传承传统的实践体会的基础上,来开展相关的学术对话,形成自己的结论与思考:传统是发明出来的,一个族群的传统节日既是族群传统的重要内容也是族群传统的重要载体,族群文化观念的集中表达是节日活动产生与不断传承的思想基础,传统的生命力在于根据时空变化不断调适,所谓的“原生态”、“原汁原味”不过是一种炒作和误导甚至是一种骗局;一个族群传统节日制度化的运作方式是传统节日生命力的保障机制,它不仅体现了民俗的规范功能,更体现了族群的社会结构、个人与村落成员的关系以及一个人一生社会角色转换、社会地位提升的过程;推动族群传统节日传承的力量是多方面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旧的基础和动力有所弱化的时候,又增加了新的动力使传统节日不会轻易丢失,但根本的力量在于族群文化自觉意识的增强。对于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族群传统的保护,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外力的推动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把握好方向,方法要适当,传统的拥有者的文化自觉才是传统生命力原动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关注文化拥有者的生存状态,尊重文化拥有者的自主选择,体现人文关怀。此外,本研究坚持从当地人的视角来观察当地的传统,尽可能给地方性解释以充裕的空间与表述机会,所形成的是能够看到具体民俗拥有者、享用者和具体时空的民俗志。所讨论的问题对于探讨其他弱势族群传统传承、对于当前政府理解弱势族群的传统和制定保护民间传统政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传统节日的生命力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3031233 如需购买下载《传统节日的生命力》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6.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500 |
传统节日的生命力是知识产权出版社于2015.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92.1 的主题关于 彝族-民族节日-研究-广西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