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税研究
资源税研究封面图

资源税研究

王萌, 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28.0

书籍简介:

本书主要采用历史分析、国际比较、回归分析、交叉研究等研究方法,使用微观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生态伦理学、法学和财政学等诸多理论基础,对我国资源税的定位、作用机理、问题、效应、成因、改革的对策与建议和配套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实现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政策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全书共7章,除导论外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第二部分是实证分析,第三部分是国外经验借鉴,第四部分为对策建议。

书籍目录: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基本结构

第一章资源税的定位

第一节资源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资源开采的外部性

第三节外部性的经济治理方法

第四节资源税与资源租、资源费的比较

第五节资源税与环境税的关系

第二章资源税的作用机理

第一节无谓损失在资源税中的含义

第二节资源税对供需弹性产生的影响

第三节资源税产生的替代作用

第四节影响资源税发挥替代作用的因素

第三章我国资源税现状

第一节资源税费制度的变迁

第二节资源税的作用与存在问题

第三节资源税功能缺失的效应

第四节我国资源税问题的成因

第四章国外资源税制度经验借鉴

第一节资源税的性质转变

第二节国外资源税征收现状

第三节资源税的经验借鉴

第五章我国资源税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资源税改革的可行性

第二节资源税税制的重构

第三节资源税改革的时间策略

第六章资源税改革的配套措施

第一节资源价格体系改革

第二节其他税种配套改革

第三节其他环境政策调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主要采用历史分析、国际比较、回归分析、交叉研究等研究方法,使用微观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生态伦理学、法学和财政学等诸多理论基础,对我国资源税的定位、作用机理、问题、效应、成因、改革的对策与建议和配套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实现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政策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  全书共7章,除导论外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第二部分是实证分析,第三部分是国外经验借鉴,第四部分为对策建议。  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与资源浪费严重并存的国家,自经济转轨30年以来,几乎经历了发达国家上百年发生的所有资源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积重难返,资源危机剑拔弩张。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由于自然资源利用方式不当、效率低下、废物堆弃等导致的,也就是说,环境问题实质上是资源问题。资源环境问题,表面上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实质上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与社会机制。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与该国占有、开发利用、使用或消费资源的程度和方式密切相关。在现有的对环境和资源税收政策的研究中,研究环境征税的比较多,主要是对排污税的研究,研究资源保护的税收政策比较少,资源税的理论构建和机制探讨远远滞后于实践需要。资源税是我国资源税费制度的主体,资源税应该在保护环境、引导资源合理使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的资源税改革已经超出了税制优化本身的意义,背后隐含着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内涵。因此,本文写作的意义在于系统研究资源税的相关理论,在对资源税进行定位的前提下,深入分析资源税的作用机理,尝试为我国资源税的改革提供经济学的学理依据。  本书主要采用历史分析、国际比较、回归分析、交叉研究等研究方法,使用微观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福利经济学、生态伦理学、法学和财政学等诸多理论基础,对我国资源税的定位、作用机理、问题、效应、成因、改革的对策与建议和配套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实现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政策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  全书共七章,除导论外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研究,第二部分是实证分析,第三部分是国外经验借鉴,第四部分为对策建议。  在理论部分,本书以资源开采的外部性为研究的逻辑起点。自然资源的开采由于不断改变和破坏矿区周围的自然环境,而广泛、直接地影响生态系统平衡,因此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外部性是导致自然资源配置存在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外部性的存在,扭曲经济行为、导致私人产出过度,整个社会资源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外部性所导致的市场失灵必须借助市场以外的力量来解决,庇古提出需要政府采取措施把社会成本加入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中,使外部成本内在化,税收可以使经济返回到最优状态。  为了准确定位资源税,本研究采用比较的方法,将资源税与资源租和资源费征收所依据的权利、其征收的类型、内容和特点一一进行了比对,又将资源税和环境税做了比较,庇古税是资源税的理论基础,资源税具有庇古税意义但又不同于庇古税,是一种生态环境和财政收入双赢的税种。  在资源税定位于保护资源、减少外部性的前提下,本书对资源税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详尽的论证和分析。应用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理论,阐述了无谓损失在资源税中具有环境收益的含义。无谓损失的大小主要是取决于供需弹性,而供需弹性由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时间因素所决定。作为一项针对具体资源产业而设的税种,资源税在保护资源上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征收资源税会同时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就收入效应而言,只要是以资源为课税对象的税种都会产生收入效应,比如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由于可支配收入的减少,收入效应同时使资源品和非资源品的消费量减少。而资源税是在资源开采环节唯一产生替代作用的税种。资源税促使资源品的价格相对升高,从而促使资源、资本、技术对资源产生替代。替代作用同时发生于资源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使双方的行为逐渐向政策所期望的方向收敛。供需曲线弹性增加,环境收益增大。  本研究力求从理论创新的角度,抽象出影响资源税发挥替代作用的具体因素,为政府制定政策引导资源需求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资源税税制要素的设计成为替代是否有效发生的关键环节,决定因素主要有四个:征税目的、税负、税率形式、征税范围。征税目的是替代发生的前提;税负是替代发生的保障;税率形式是替代传递的途径;征税范围是替代发生的范围。在这四个因素中,本书着重分析了税负的构成,因为资源税的税负直接关系政府(资源所有权人)预期的资源开采外部成本内在化的实现程度和纳税人(矿业权人)经济负担的量度,替代程度和税率的高低有很大关系。  实证部分透析了我国资源税政策的现状和效应,肯定了资源税在取得财政收入和调节资源配置上起到一定的作用。本书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类、加工和整理,并使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针对理论模型对我国资源税的现状进行了验证,总结出资源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资源租、费、税的混淆;资源税缺乏良税所应有的弹性;资源税率偏低;资源税的征收范围过于狭窄。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结论,现行资源税制不利于资源实现有效替代,资源税保护资源的作用无从发挥。  由于资源税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一是私人成本减少,引发企业短期行为,造成了资源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浪费问题;二是社会成本增加,污染严重、矿难频发、贫富差距加大、加剧了社会矛盾。所以资源税功能缺失引致了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本书进一步讨论造成资源税现状的成因分析,主要包括确定资源价格理论的不合理性、基于经济发展水平对资源作用认识得局限性、资源税制度制定的历史背景的限制。  国外经验借鉴介绍了资源保护先行国家的基本经验,主要分析了与我国国土面积和资源状况具有可比性的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的资源税制度,从中对我国的资源税制度进行了借鉴,也再一次验证了理论模型。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在论证了资源税改革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税改革的总体思路:扩大征税范围、改革计征方式、提高税负水平、统筹税费关系。并提出资源税改革的时间策略,资源税是通过对纳税人行为的改变达到其征税目的,因而资源税比其他税种有更大的可预测性。国家应该在调整资源税前预先告之企业,使企业可以选择可行的方法减少资源税的交纳。  任何一个税种的改革都不是孤立进行的,需要多种制度措施的协调配套。资源税的配套措施分为三个层面:一是资源的价格配套改革,要实现资源完全价值,必须分两步走:其一是资源税费制度改革,其二是资源租的改革,籍以理顺资源的收益分配关系,使与资源开发相关的各利益主体都能获得合理补偿;二是其他税种的配套措施,主要是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排污税等;三是其他环境制度,资源税只能通过经济利益调节来间接影响经济行为,因此也需要关注经济手段之外的其他渠道,例如政府行政手段、信息披露制度等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方面的作用。【作者简介】  王萌,1972年生,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现任教于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1994年于中南财经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2001年于浙江大学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2010年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多年来一直从事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已在《宏观经济研究》、《税务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中国财政》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或参与浙江省哲社课题、浙江省教育厅课题及其他课题多项。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资源税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4100235
如需购买下载《资源税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经济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资源税研究是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10.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812.424 的主题关于 资源税-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