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资本论》之路
通向《资本论》之路封面图

通向《资本论》之路

魏小萍,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52.0

书籍简介:

本书是社科院重大课题A类项目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思想源头——《马恩全集》MEGA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该课题已申报院创新工程出版补贴。本课题研究以《马恩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1、MEGA2)和《马恩全集》中文新版为基本研究对象,对《马恩全集》(MEGA版)的形成历史、对马恩文本在中国的传播(翻译、出版)历史进行了梳理。并且以马恩文本(原文版、中文版)为基础,对马恩思想发展历程、核心内容、基本精神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和研究。本书稿借助于2009年《马恩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第二部分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政治经济学手稿的出版,为人们阅读和理解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提供了原文献资料,借助于这一机遇,以马克思的原文本为基础,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前《资本论》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思路进行了研究。并且结合当下人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出的挑战,和当今社会现实的新发展,对马克思的研究思路和核心概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深入的发掘。该专著对于人们阅读和研究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将具有很大的启发性意义和价值。

书籍目录:

上篇 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经济哲学问题

第一章 初涉政治经济学:巴黎手稿

第一节 手稿与文本

一 手稿基本状况和基本内容

二 手稿写作与巴黎笔记

第二节 初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一 工资与资本、地租的博弈现象

二 支配博弈力量的资本所有权

三 资本利润与活劳动的关系

四 工资与资本、地租之间关系的性质

第三节 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

一 私有财产及其相关问题

二 异化劳动

三 类与异化概念的差异

四 异化劳动、私有财产与人

上篇 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经济哲学问题

第一章 初涉政治经济学:巴黎手稿

第一节 手稿与文本

一 手稿基本状况和基本内容

二 手稿写作与巴黎笔记

第二节 初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一 工资与资本、地租的博弈现象

二 支配博弈力量的资本所有权

三 资本利润与活劳动的关系

四 工资与资本、地租之间关系的性质

第三节 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

一 私有财产及其相关问题

二 异化劳动

三 类与异化概念的差异

四 异化劳动、私有财产与人

五 劳动工资与资本的博弈或对立

六 私有财产的主体本质

第四节 《穆勒摘要》与《1844年手稿》

一 手稿编排问题

二 工资与利润是此消彼长的博弈关系吗

三 从共同体的角度来理解类本质及其类异化

四 类的异化与被异化:马克思与国民经济学家的分歧

五 对两种不同性质交换关系的认识,将马克思与国民

经济学家区别

六 《穆勒摘要》与《1844年手稿》在异化概念使用上的比较

第二章 对经济学哲学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第一节 新历史观的形成与研究视角的转换

一 新历史观的形成

二 《形态》与《1844年手稿》的关系

三 新历史观的基本框架与内容

四 新历史观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前置性哲学问题

一 财产权与劳动结果的对象化

二 财产权历史形态的衍变

三 财产权的分裂与贫富差异的形成

四 财产与资产、功能与性质的差异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概念和思路

一 对劳动作为商品与劳动价值的初步思考

二 对劳动价值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三 古典政治经济学没有回答的难题——为何等价交换的市场原则必然形成阶级社会

第四节 与平等主义不同,马克思的批判指向生产关系

一 对原则与结果的悖论在认识上的分歧

二 从经济博弈到阶级对抗,马克思的批判指向社会结构

下篇 通向《资本论》之路

第一章 《资本论》的准备工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第一节 手稿基本情况

一 手稿准备工作

二 手稿基本精神:批判政治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三 手稿研究思路的发展线索

第二节 对雇佣劳动关系的批判性理解

一 对巴师夏的反驳

二 资本是雇佣劳动关系的核心概念之一

经济学家区别

六 《穆勒摘要》与《1844年手稿》在异化概念使用上的比较

第二章 对经济学哲学问题的思考与分析

第一节 新历史观的形成与研究视角的转换

一 新历史观的形成

二 《形态》与《1844年手稿》的关系

三 新历史观的基本框架与内容

四 新历史观是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前置性哲学问题

一 财产权与劳动结果的对象化

二 财产权历史形态的衍变

三 财产权的分裂与贫富差异的形成

四 财产与资产、功能与性质的差异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概念和思路

一 对劳动作为商品与劳动价值的初步思考

二 对劳动价值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三 古典政治经济学没有回答的难题——为何等价交换的市场原则必然形成阶级社会

第四节 与平等主义不同,马克思的批判指向生产关系

一 对原则与结果的悖论在认识上的分歧

二 从经济博弈到阶级对抗,马克思的批判指向社会结构

下篇 通向《资本论》之路

第一章 《资本论》的准备工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第一节 手稿基本情况

一 手稿准备工作

二 手稿基本精神:批判政治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

三 手稿研究思路的发展线索

第二节 对雇佣劳动关系的批判性理解

一 对巴师夏的反驳

二 资本是雇佣劳动关系的核心概念之一

五 概念体系的图例

六 对剩余价值形成路径的探讨

七 生产率与生产力

八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倒比关系

第二节 资本的流通与利润

一 存在于资本流通圈中的悖论

二 资本家的个人报酬

三 资本与他人剩余劳动的关系

四 规则与规则的悖论

五 劳动与劳动对象的联系机制及其联系机制的不同表现形式

六 资本形成的契机:等价物等价吗

七 马克思与经济学家们在劳动价值理论上区别的形成

八 马克思与国民经济学家在前提之外的分歧

第三节 剩余价值如何炼成

一 资本家的时间产生价值吗

二 劳动力的双重属性: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三 固定资本的增加与生产力的发展

四 生产力发展与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五 劳动的对象化与劳动的对象条件含义不同

六 再论资本的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

七 价值、价格与货币

八《57—58手稿》与《1844年手稿》的关联性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问题

一 所有权关系的本体论基础

二 个别性与一般性

三 观念与现实及原则与程序

第四章 前《资本论》的研究总结

第一节 出版了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

一 文本背景

二 对价值概念的再解释

三 交换价值的本体论意义

第二节 从政治经济学返回哲学

一 反思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哲学问题

二 经济事件与历史规律,具体与抽象的统一

三 新历史观在《形态》中的形成轨迹

四 《序言》中阐述的新历史观理论

五 环绕着物质生产力的质疑与诘难

六 马克思与其批判对象,区别何在?

第五章 时代语境下的继续思考

第一节 时代变迁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一 理论与时代

二 金融危机是经济危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呈现的新形态

三 社会结构变化与劳动价值论的批判功能

第二节 如何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受到的质疑和挑战

一 方法论、立场与客观存在,质疑是什么意义上的

二 学术性讨论并不涉及基本的观点和立场问题

三 两种思维方式的并存及其带来的困惑

四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知识在创造价值中的作用

五 脑力劳动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吗

第三节 结束语

内容摘要:

《通向资本论之路--前资本论时期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探索轨迹及分析(以MEGA2为基础的解读)》由魏小萍所著,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A类项目“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思想源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EGA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本课题研究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I、MEGA2)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新版为基本研究对象,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EGA版)的形成历史、对马恩文本在中国的传播(翻译、出版)历史进行了梳理。并且以马恩文本(原文版、中文版:为基础,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历程、核心内容、基本精神进行了深人、具体的分析和研究。本书借助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第二部分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政治经济学手稿的出版,为人们阅读和理解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提供了原文献资料这一机遇,以马克思的原文本为基础,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前《资本论》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思路进行了研究。并且结合当下人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出的挑战以及当今社会现实的新发展,对马克思的研究思路和核心概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深人的发掘。该书对于人们阅读和研究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将具有很大的启发性意义和参考价值。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通向《资本论》之路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19761
如需购买下载《通向《资本论》之路》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通向《资本论》之路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2.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A811.66 的主题关于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