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4.9
本书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内容十分广泛。全书共20篇,其中包括哲学、经济、政治、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方面的内容,集中地反映了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仁。
论语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日篇第二十
孔子集语
序
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孔子家语
卷第一
卷第二
卷第三
卷第四
卷第五
卷第六
卷第七
卷第八
卷第九
卷第十
附录
孔子年谱
前言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因集中体现了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成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自幼家境贫寒,三岁丧父,十五岁时立志求学,青年时期便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并终其一生对真理孜孜以求,奋斗不息。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周游至卫、宋、陈、蔡等国,但都没有受到重用。政治上不如意,孔子便转而投身教育,他兴办了当时规模最大的私学,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培养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教育的发达,孔子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重要典籍。相传他为了教学的需要,曾亲自删定“六经”,并把它们作为教材。六经即《诗》、《书》、《易》、《礼》、《乐》、《春秋》。《乐》今已逸失,其他五经尚存。这些文献至今仍是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资料。
而能最大程度反映孔子思想的当数《论语》,书中保留着孔子生平、学说和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料。至于《论语》之名,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
现在通行的《论语》共20篇,493章,大部分内容为孔子回答弟子们的提问;一部分不属于问答,只是孔子的言论;一部分是孔子回答诸侯国君、卿大夫和各方士人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是孔子的弟子们回答别人问题的言论。篇章排列在内容上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各章节皆独立成篇。
《论语》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涵盖哲学、政治、经济、伦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孔子及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仁,贯串《论语》的始终,并引申出多重涵义,如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者人也,等等。《论语.卫灵公》中,孔子用一句“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箴言,照亮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成为后世二人志士心中屹立不倒的丰碑,也使各个时代的中国人在立身处世上有了内心的尺度。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之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说,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每天回家都关起房门苦读。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只有一部《论语》。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足以使天下太平了。”于是便有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综观整部《论语》,里面既有社会人生的美好蓝图,又有人性与道德、政治、文化碰撞而擦出的智慧火花。
《论语》里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东方智慧,经过两千多年的洗礼,已得到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认同,成为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本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这部书大约最后编定于战国初期。 本书儒家原始经典之一,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及其学说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 《论语》为语录体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此书成于众手。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经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的代代传授,并逐渐将传诵的孔门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论纂以成书,因此称为“论”。儒家原始经典之一,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及其学说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