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在古巴
海明威在古巴封面图

海明威在古巴

(美) 海明威, (美) 布伦南, 著

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8.0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本全新介绍海明威在古巴生活和创作的传记类小说。全书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一系列鲜为人知的故事。

书籍目录:

第一章哈瓦那港

第二章“两个世界”旅馆和旧金山码头

第三章在离莫罗城堡不远的海面上垂钓

第四章简.曼森

第五章科学家们

第六章生活在珊瑚小岛上的居民中

第七章比米尼激流中的另一个岛屿

第八章拳击能手出版商对作家

第九章玛莎.盖尔霍恩甘为人妻或战地记者

第十章欺诈刁滑的工厂

第十一章有关鲨鱼和潜水艇

第十二章真的战争

第十三章最亲爱的讨厌鬼玛丽.威尔希.海明威

第十四章过河去投入艾德里安娜.伊凡塞奇的怀抱

第十五章作为获得诺贝尔奖的古巴人

第十六章在嘹望山庄展开研究

第十七章海明威工程:修复嘹望山庄文献和海明威博物馆

第十八章卡斯特罗与海明威

第十九章海明威在今日古巴

致谢

译后赘语

后记

三年前的初夏,我刚收到从异域寄来的英文版《海明威在古巴》,隔数天正展卷快读时,但见清晰简洁的文字配上众多初次看到的照片,以及从未让人查看的宝贵的资料,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感觉,思忖再三,深觉此书对我国读者来说是新颖而陌生的,颇有移译介绍的价值,再则由于图文匹配,会使读者对较熟稔的海明威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书的两位作者希拉里.海明威和卡林.布伦南对我国读者是陌生的,有必要略作介绍。前者是海明威的侄女,是《与海明威一起打猎》的作者,是获奖纪实小说作家;后者是获奖摄影记者、作家,并且是海明威研究学者。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欧内斯特.密勒.海明威(ErnestMillerHemingwav)1899年生于伊利诺伊州,他除了受过正规教育外,还从他的父母亲处接受过不同而有益的教育。他母亲教他练习拉大提琴,他父亲教他外出钓鱼和射击。他学习成绩优秀,并且很早就编辑校刊,同时还给校外文学杂志投稿,其中不乏短篇小说(有的文笔已初露往后日趋成熟的风格的端倪)。他早年的多方面修养,无形中为他以后成为作家、探险家和旅行者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海明威成名后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TheSnowsofKilimanjaro)、《杀人者》(TheKillers)和《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TheShortHappyLifeofFrancisMacomber)和六部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TheSunAlsoRises)、《永别了,武器》(又译《战地春梦》,AFarewelltoArms)、《富人与穷人》(又译《有钱人和没钱人》,ToHaveandHaveNot)、《丧钟为谁而鸣》(又译《战地钟声》,ForWhomtheBellTolls)、《过河入林》(AcrosstheRiverandintotheTrees)和《老人与海》(TheOldManandtheSea)。海明威的小说与当时文坛上的著名作家的作品不同之处有两个特点,其一是他精通现代的叙事艺术,复兴了口语的传统,文字简朴流畅,不枝不蔓,风格独特,使很多初读他作品的人为这种洗练精致的文笔所吸引,一读为快。其二是成稿后认真修改,削繁就简,不求篇幅过长,他的长篇小说的字数,在一般人眼中似乎仅是中、短篇小说的分量,如《老人与海》看似薄薄的一本,与狄更斯的《圣诞欢歌》不相上下,同样以篇幅不大、内容充实而获得畅销。有传闻这样说,他的《永别了,武器》中的“结尾重写了十七次以后,他才把修改好的校样付邮寄出”。所以海明威在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非易事j他还有与众多作家迥然不同的特色和风格,关键在于他的创作实践是有他的理论作支持的,他认为只有“一切蹩脚的作家都喜欢用史诗式的写法”。这些细节在《海明威在古巴》中所引原书文字时常有显露,值得我们深入领会和认真学习。

海明威的感情和家庭生活也是很复杂的,读者在阅读本书前如有所了解,对他们理解全书的脉络是很有帮助的,不致迷惘而在理解上有所影响。他一生经历三次离异、四次结婚,他的四任妻子是:哈德莉.理查森、波琳.帕伊弗、玛莎.盖尔霍恩和玛丽.威尔希。玛丽.威尔希应该说是他生活上最后堪称善良忠厚的慰藉者。至于海明威于1961年7月2日的夜晚,在他与至亲挚友欢饮聚餐后不到十小时,就在爱达荷州家中用猎枪结束自己的生命,事后经人研究,这可能与他久患抑郁症(depression)有关。

在这本书中还披露一些外界并不知道的资料,如海明威与菲德尔.卡斯特罗过从甚密,自从古巴和美国关系交恶后,海明威则是唯一被允许进入古巴的美国人,由此可见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另有一事,对我们中国读者来说也是别有深意的,那即书中记述的在我国抗日战争发生不久,海明威和玛莎受美国《柯里尔》杂志的派遣,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前来中国报道战事,他们先往香港,然后再去陌生的设在韶关的第七战区司令部,看到中国军队士气昂扬。他从1918年年初次赴意大利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从事红十字会救护工作),后来在30年代中期赴马德里报道西班牙内战,以及稍后的辉耀世界的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和随后从40年代初期又以记者资格采访欧洲战场,历经战争风云和情况瞬息万变的前线,眼界开阔,可谓名副其实而为数不多的战地记音,有丰富的摄影材料为佐证,弥足珍贵。

翻开《海明威在古巴》“第十章欺诈刁滑的工厂”,初读时会感到突兀乃至不解,其实这一情节是有具体背景的。海明威的这家“欺诈刁滑”的工厂是虚拟的,原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他跟美国驻哈瓦那大使馆的一些朋友妥善协商,最终得到他们的首肯。把他个人的“皮拉尔”号渔船改装成为反德国潜水艇(U-boat)的兵舰,上面装有机关枪、手榴弹和炸弹,企图诱使德国潜水艇靠近,或浮出水面取水,“皮拉尔”号渔船上的人员可向下面的舱口投掷炸弹,内部设备一应齐全并有合格的该船船员在古巴海岸往返巡逻,但终无所获。了解这一点后,更有利于阅读这一章设计的故事情节。

一言以蔽之,这本《海明威在古巴》图文并茂的散文作品是值得放置在个人书架上的好书,因为它凸现了海明威一生的主要生活片断,在这本近10万字的文字中,充分显露了他的象征主义和讽喻手法,比他在很多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更令人感兴趣。正如英国作家查尔斯.珀西.斯诺(C.P.Snow)所说的,海明威的影响之大,“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小说家对别人的创作产生过如此直接的影响”。

译事即毕,校读完全书,似乎还有一点向读者顺便一提,那即在本书中将“欧内斯特”、“海明威”随便提及,有时很多地方还称作“老爹”(papa)或“老海”(Hey),都是出于各个当事人的身份或对他的尊敬。以前在很多文章中已习惯称他为papa,那可能是指他为“文章高手”、“垂钓能人”之沿用。

此书由我和昔日同事、现旅居美国的唐孝先兄合译。由于我们分居两地,译文中出现的疑难和费解之处,只能相互通过越洋电话和信函频繁讨论并最后定夺,颇费时日。草草成稿,寂然凝思,唯恐译文中仍有欠当之处,深望读者和译界同好及时不吝指正,以匡不逮。大函请赐寄出版社编辑部转交或径寄敝处。是为至盼。

王增澄

2007年7月24日于无锡江南大学

内容摘要:

  美国文豪海明威一生中超过1/3的时间是在古巴哈瓦那度过的。他曾经这样描述古巴:“我热爱这个国家,感觉像在家里一样。一个使人感觉像家一样的地方,除了出生的故乡,就是命运归宿的地方。”这本《海明威在古巴》图文并茂的散文作品是值得放置在个人书架上的好书,因为它凸现了海明威一生的主要生活片断,在这本近10万字的文字中,充分显露了他的象征主义和讽喻手法,比他在很多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更令人感兴趣。正如英国作家查尔斯.珀西.斯诺(C.P.Snow)所说的,海明威的影响之大,“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小说家对别人的创作产生过如此直接的影响”。  本书系最新引进的海明威传记。作者是海明威侄女和著名女摄影家卡伦娜,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海明威在古巴生活和创作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介绍了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小说《老人与海》的创作过程。书中还首次披露了海明威与卡斯特罗的友谊。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海明威在古巴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227037477
《海明威在古巴》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银川出版单位宁夏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170 印数 5150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海明威在古巴是宁夏人民出版社于2008.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712.45 的主题关于 传记小说-美国-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