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10.0
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世纪的历史更把这种交往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中国新文学的诞生,它在20世纪的成长、发展和演变的整个过程,均始终伴有俄罗斯文学的影响。然而,在风云变幻的20世纪,不仅中俄两国的历史道路都充满着曲折与坎坷,两国文学各自的进程也同样处于动荡起伏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国文学彼此之间的交流、传播、接受和影响,便远不是一帆风顺的。如今,身处新世纪初叶,回望这百年来的文学交往史,我们既可以窥见那曾经使人感奋的灿烂的朝霞,那一度充满收获喜悦的金色的原野,也能够看到浓重的阴云和令人惊悸的险滩,还难免涌起面对落日余晖和苍茫暮色时往往会油然而生的那种留恋与惆怅。但是不妨说,正是这一切交织而成的丰富与厚重,给我们深入考察两国文学及其关系史,留下了无尽的空间和说不完的话题。
第一章 20世纪中国文学对俄罗斯文学的接受
一、俄罗斯文学精神与中国新文学总体格局的形成
二、中国文学接受俄罗斯文学的多元取向
三、百年俄苏文论在中国的历史回望与文化思考
四、白银时代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接受
五、巴赫金的诗学理论及其在中国的流布
第二章 中国视角:重新审视20世纪俄罗斯文学
一、20世纪俄罗斯文学研究的现状
二、关于20世纪俄罗斯文学研究的反思
三、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的建构
四、20世纪俄罗斯文学经典的重新认识
第三章 当代中国语境中的俄罗斯文学研究
一、当代语境中的俄罗斯文学研究热点
二、关于俄罗斯文学的“白银时代”
三、白银时代诗人与作家群像
四、俄罗斯流亡文学与本土文学的血缘关系
五、俄国现代主义小说的流变
第四章 中国文学视野中的俄罗斯经典作家作品解读
第五章 俄罗斯文学的文化阐释
附录 俄罗斯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
后记
“20世纪俄罗斯文学”这一概念的提出和广泛使用,加上苏联解体的历史真实,使得“苏联文学”这一原有概念面临着被逐渐淡忘的命运。但是无论如何,作为一种文学史现象的“苏联文学”,即便历来人们对它的评说千差万别,对这一概念之内涵的解释也各有不同,但它的价值毕竟是客观存在的。国内俄罗斯文学研究界曾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过多次有意义的学术讨论,而在范围更为广阔的欧洲文学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领域,乃至一般外国文学史的编撰中,人们也往往从不同的侧面涉及与此相关的论题。这一现象让我们不禁想起美国学者韦勒克、沃伦在《文学理论》一书中所说的话:“自成一体的民族文学这个概念有明显的谬误。至少西方文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必须承认一个包括整个欧洲、俄国、美国以及拉丁美洲文学在内的紧密整体。”因此,“一部综合的文学史,一部超越民族界限的文学史,必须重新写过。”两位学者还强调:“如果仅仅用某一种语言来探讨文学问题,仅仅把这种探讨局限在用那种语言写成的作品和资料中,就会引起荒唐的后果。”①毫无疑问,这种开阔的文学视野,这种高屋建瓴的眼光,正是我们的俄罗斯文学研究和其他国别文学研究所迫切需要的。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文学接受与当代解读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比较文学文库 | ||
9787303113378 如需购买下载《文学接受与当代解读》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1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文学接受与当代解读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9 ,I512.09 的主题关于 文学-文化交流-中国、俄罗斯-20世纪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