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50.0
本书对“前海派”画家的绘画师承关系及其画风的形成事实作了梳理与分析,论证了民族绘画创新发展的根本原因。
前言
第一章“前海派”的形成
第一节“前海派”的界定
一、画派地域的历史沿革
二、“前海派”与“海上画派”
第二节“前海派”绘画社会学因素的影响
一、社会政治文化背景
二、画家生存境况的改变
三、殖民掠夺下的民族精神
四、城市化经济结构对绘画创作的影响
五、外国租界与上海自治
六、城市商业繁盛所形成的经济基础
第三节“前海派”绘画艺术本体因素的影响
一、晚清的中国绘画
二、上海绘画溯源
三、清代金石学的影响
四、西学东渐和对传统绘画的革命
五、绘画传统的“百川汇海”
第四节画会结社的影响
一、画会结社及其成因
二、画会结社的作用和影响
第二章“前海派”绘画
第一节早期绘画
一、早期主要画家
二、早期绘画师承关系
三、早期绘画总体风格特点
第二节中期绘画
一、中期主要画家
二、中期绘画师承关系
三、中期绘画总体风格特点
第三节后期绘画
一、后期主要画家
二、后期绘画师承关系
三、后期绘画总体风格特点
第四节“前海派”绘画综论
一、从赵之谦到吴昌硕
二、任伯年在“前海派”的地位和作用
三、“前海派”绘画的现代性分析
第三章“前海派”绘画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第一节中国绘画的历史坐标
一、“前海派”绘画对清末绘画衰微原因之反证
二、“前海派”绘画对民族绘画发展出路的昭示
第二节绘画本体的嬗变
一、对传统人文精神的疏离
二、由对自然人生的观照转向现实民情的关注
三、绘画作品的商品化
第三节“前海派”绘画在近现代的影响
一、“前海派”绘画对海派绘画发展的影响
二、“前海派”绘画对中国现代绘画的影响
三、大写意金石画风对写意画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第四节“前海派”绘画的历史地位
主要参考书目
“前海派”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中的一个转折点。它被普遍认为是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开始及古典绘画形态的完结”。本书作者没有如其他论家将研究视点局限于艺术本体、着力于艺术内在规律的揭示,而是将这一时期的绘画置于更加宏观广大的历史时空中去观照,并仔细梳理了画派形成的原因、传统师承关系及画风递嬗的原因和事实。揭示了由社会学因素和艺术体因素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画派发展的渐进性和阶段性特征。【作者简介】 顾伟玺,原名顾维喜,198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00年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硕士研究生班毕业。2009年6月在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得美术学博士学位。 曾任《书画家》编辑、副主编,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办公室主任,院长助理,《中国美术研究》编辑部主任。 现为上学大学公共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数码艺术学院副教授、美术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长期致力于中国画创作的教学和研究,作品发表于部分学术杂志和相关报刊,并被官方和私人机构收藏。中国画作品《月亮湖》、《丹心》、《织》等曾在省及国家级展览中获奖。出版理论专著及合著数本,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前海派”绘画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811185164 《“前海派”绘画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3100 |
“前海派”绘画研究是上海大学出版社于2009.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212.099 的主题关于 中国画-画派-研究-上海市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