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0.0
本书共分为九章,内容主要为:对人判断的理性思考,个人判断及其准确性、人格判断的不对称、特质特性对人格判断准确性的影响、人际关系与人格判断、信息来源与人格判断、人格判断的个体差异、元直觉与元准确性、人格判断在实践中的应用等。
序言
人们相互之间其实并不真的了解
第一章 人-社会-人格判断
1 引言
2 对人判断的探索历程
3 不同学科视野中的对人判断
3.1 哲学家的观点
3.2 人类学与进化论的观点
3.3 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的观点
4 人格心理学领域的人格判断
4.1 人格判断问题的起源
4.2 人格与个体差异研究
4.3 人格分析的三个层面
4.4 人格判断的三种水平
第二章 人格判断的准确性
1 人格判断及其准确性
1.1 什么是人格判断
1.2 人格判断的资料来源
1.3 什么是人格判断的准确性
1.4 判断准确性的重要性
2 人格判断准确性的标准
2.1 人格判断准确性的哲学思想
2.2 准确性研究衰退的原因
2.3 判断准确性的标准
3 人格判断准确性的理论模型
3.1 社会关系模型
3.2 加权平均模型
3.3 现实准确性模型
4 准确性的调节变量
4.1 良好的判断者
4.2 良好的判断对象
4.3 良好的特质
4.4 良好的信息
第三章 人格判断的不对称
1 自我知觉与他人知觉
1.1 自我知觉
1.2 他人知觉
1.3 自我知觉与他人知觉的差异
2 人格判断不对称的表现及影响因素
2.1 人格判断不对称的表现
2.2 影响人格判断不对称的因素
3 人格判断不对称的理论模型
3.1 现实准确性模型
3.2 自我-他人知识不对称模型
3.3 信息性解释模型
3.4 动机性解释模型
4 人格判断的不对称在现实中的应用
4.1 人格评估与不对称
4.2 人才招聘与不对称
4.3 人际冲突与不对称
第四章 特质特性与人格判断
1 人格特质与准确性差异
1.1 特质及其假设
1.2 大五人格特质
1.3 大五人格特质的判断准确性差异
1.4 特质内与特质问判断的准确性
2 作为准确性调节变量的特质特性
2.1 特质特性对人格判断的影响
2.2 人格判断准确性的不对称
2.3 与其他调节变量的交互作用
3 可观察性与判断的准确性
3.1 特质的可观察性
3.2 可观察性对准确性的影响
3.3 自我-他人知觉不对称的成因
3.4 可观察性还是变异的作用
3.5 熟人的作用
4 可评估性与判断的准确性
4.1 社会赞许性的影响
4.2 自我保护动机与准确性
4.3 自我服务偏见与熟悉度
4.4 评估性解释模型
5 模糊性与判断的准确性
5.1 模糊性的领域
5.2 作为模糊性函数的准确性
5.3 一种可能的解释
5.4 特质模糊性对判断准确性的影响的实证研究
6 问题与反思
6.1 特质特性的匹配问题
6.2 特质特性的分类问题
6.3 考虑个体差异的影响
6.4 跨文化比较的问题
第五章 人际关系与人格判断
1 人格判断中的熟悉度问题
1.1 人际关系与熟悉度
1.2 关系质量与熟悉度
1.3 人格判断中的关系效应
1.4 陌生人、熟人与自我的判断
1.5 特质特性的调节作用
2 信息数量与人格判断
2.1 信息数量与内隐人格理论
2.2 关于熟悉效应的研究
2.3 熟悉度与假定相似性
2.4 人际取向与人格判断
3 信息质量与人格判断
3.1 不同信息类型对人格判断的影响
3.2 私密信息的重要性
3.3 情境强弱对人格判断的影响
3.4 家庭环境中的人格判断
4 研究展望和启示
4.1 已有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4.2 关系质量与人格判断研究的启示
第六章 信息来源与人格判断
1 基于身体特征线索的人格判断
1.1 基于身体外貌的人格判断
1.2 基于面部的人格判断
1.3 基于肢体语言的人格判断
1.4 基于握手方式的人格判断
2 物理环境中的人格判断
2.1 布伦斯维克的透镜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2.2 生活环境与行为痕迹
3 网络环境下的人格判断
3.1 基于个人网站的人格判断
3.2 电子邮件与QQ个性签名
3.3 网络聊天
4 人格判断的其他信息源
4.1 词汇的使用
4.2 作品或文章
第七章 人格判断的个体差异
1 人格判断的人口统计学差异
1.1 关于个体差异研究
1.2 性别差异与人格判断
1.3 种族差异与人格判断
1.4 是否存在“良好的判断者”
2 认知能力与人格判断
2.1 人格判断中的认知因素
2.2 智力对人格判断影响的实证研究
2.3 智力对人格判断影响的可能性
3 情绪智力与人格判断
3.1 情绪智力的内涵
3.2 情绪智力与人格判断的关系
3.3 情绪智力对人格判断的影响
3.4 原因分析
4 人格特征与人格判断
4.1 人格特质差异与人格判断的准确性
4.2 判断者的人格特质与判断准确性关系的实证研究
4.3 大五人格影响判断准确性的原因分析
5 社会适应与人格判断
5.1 社会准确性模型
5.2 心理适应和人格判断的准确性
5.3 心理适应和假定相似性
第八章 元知觉与元准确性
1 人格的自我知识
1.1 什么是人格的自我知识
1.2 自我知识能够进行实验研究吗
1.3 自我知觉与客观测量一致吗
1.4 提高人格的自我知识
2 自我知觉、他人知觉与元知觉
2.1 自我知觉与他人知觉
2.2 元知觉:你知道别人怎么看你吗
2.3 元知觉形成的模型与策略
3 元准确性:你在多大程度上知道别人对你的看法
3.1 元准确性的定义
3.2 元准确性的相关研究
3.3 元准确性准确吗
4 元洞察力:人们知道他人怎么看自己吗
4.1 元洞察力的定义
4.2 元洞察力的提出
4.3 元洞察力的相关研究
4.4 自恋者的元洞察力
第九章 人格判断在实践中的应用
1 日常生活中的人格判断
1.1 声望、机遇及判断
1.2 期望的影响
2 学校教育情境中的人格判断
2.1 老师对学生的判断
2.2 学生对老师的判断
2.3 同学间的相互判断
2.4 在教育情境中提高人格判断的准确性
3 人格判断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3.1 职业招聘申的人格判断
3.2 组织管理中的人格判断
3.3 作为判断目标的管理者
3.4 通过培训提高人格判断的准确性
4 在社会实践中提高人格判断的准确性
4.1 一个提高判断准确性的途径:课堂教学
4.2 在实践中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后记
你的家庭是否和睦?你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你决定娶谁或嫁谁?你决定聘谁或雇谁?你会将谁当成亲密朋友?谁又只能做一般朋友?什么样的人值得信任和托付?《人格判断——多维的视角》是一本很实用的书,书中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许多研究的介绍都是立足于在实践中提高人格判断的准确性,对于现实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这是一本很专业的书,对人了解和判断不是心理学的专利,但人们更加信任心理学的研究。该书自始至终围绕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从不同视角阐述人格判断的准确性问题。本书由陈少华著。你的家庭是否和睦?你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你决定娶谁或嫁谁?你决定聘谁或雇谁?你会将谁当成亲密朋友?谁又只能做一般朋友?什么样的人值得信任和托付?《人格判断——多维的视角》是一本很实用的书,书中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许多研究的介绍都是立足于在实践中提高人格判断的准确性,对于现实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这是一本很专业的书,对人了解和判断不是心理学的专利,但人们更加信任心理学的研究。该书自始至终围绕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从不同视角阐述人格判断的准确性问题。本书由陈少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