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298.0
本书以脉学专著及相关古籍为依据,采取“以类相聚”的类书编写方法,以篇名为纲,如脉学纲要、诸脉形象、诸脉主病等;以脉理、诊脉部位、诊脉方法、正常脉象、病理脉象等为目,使之“部居别白,各有攸归”,编成一部搜罗广博,内容丰富,学术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的大型脉学类书和工具书。所选内容均选自珍本、善本;有错讹脱衍处加以校勘;词义古奥难明者加以注释。全书约260万字,分册出版。
上册
诊脉大法
一、诊脉部位
(一)三部九候
(二)人迎、气口、趺阳、太溪、太冲
(三)寸口
二、脉象种类及脉学纲领
三、诊法要点
(一)诊脉时间
(二)指法
(三)调神平息
(四)诊脉姿势
(五)七诊
(六)候脉五十至
(七)兼察尺肤
(八)禀赋与脉
(九)脉贵有神有根以胃气为本
(十)脉有变迁
(十一)诊脉宜久候
(十二)久病脉象
(十三)年龄与脉象
(十四)妊娠脉象
(十五)脉与脏腑
(十六)脉与时令节气
(十七)脉与病因
(十八)和平不病和长寿之脉
(十九)诊脉决断吉凶生死宜忌和病情转归
(二十)辨脉疑似真假
(二十一)辨奇经八脉
(二十二)奇异脉象
(二十三)脉有阴阳相乘从横逆顺伏匿
(二十四)脉有损至
(二十五)四诊合参
(二十六)脉与运气
(二十七)诊脉须明上下来去至止六字
下册
诸 脉 形 象
一、浮脉形象
二、沉脉形象
三、迟脉形象
四、数脉形象
五、大脉形象
六、细脉小脉形象
七、长脉形象
八、短脉形象
九、虚脉形象
十、实脉形象
十一、洪脉形象
十二、微脉形象
十三、滑脉形象
十四、涩脉形象
十五、缓脉形象
十六、紧脉坚脉形象急脉附见
十七、弦脉形象
十八、软脉形象濡脉同见
十九、弱脉形象
二十、芤脉形象
二十一、促脉形象
二十二、革脉形象
二十三、牢脉形象
二十四、动脉形象
二十五、伏脉形象
二十六、散脉形象
二十七、结脉形象
二十八、代脉形象
二十九、脉象类比
诸脉主病主治
一、浮脉及兼脉主病主治
二、沉脉及兼脉主病主治
三、迟脉及兼脉主病主治
四、数脉及兼脉主病主治疾急躁脉同见
五、大脉及兼脉主病主治
六、小脉细脉及兼脉主病主治
七、长脉及兼脉主病主治脉上鱼入尺附见
八、短脉及兼脉主病主治
九、虚脉及兼脉主病主治
十、实脉及兼脉主病主治
十一、洪脉及兼脉主病主治
十二、微脉及兼脉主病主治
十三、滑脉及兼脉主病主治
十四、涩脉及兼脉主病主治
十五、缓脉及兼脉主病主治
十六、紧脉及兼脉主病主治急坚脉附见
十七、弦脉及兼脉主病主治
十八、软脉及兼脉主病主治濡脉同见
十九、弱脉及兼脉主病主治
二十、芤脉及兼脉主病主治
二十一、促脉及兼脉主病主治
二十二、革脉及兼脉主病主治
二十三、牢脉及兼脉主病主治
二十四、动脉及兼脉主闰主治
二十五、伏脉及兼脉主病主治
二十六、散脉及兼脉主病主治
二十七、结脉及兼脉主病主治
二十八、代脉及兼脉主病主治
二十九、多脉兼述主病主治
三十、清浊脉象及主病主治等
附录A 脉学歌诀
附录B 引用主要书目
脉学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它源远流长,特色鲜明,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瑰宝,也是世界医学领域中特有的诊断方法,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中医学文献中,有关脉学的论著十分丰富,异彩纷呈,惜乎古今未能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更缺乏一部集脉学之大成的专著。有鉴于此,本书作者在搜集自秦汉至清末近一百种有关脉学论著的基础上,采取“以类相聚”的类书编写方法,编成一部鸿篇巨制——《脉学类聚》。
《脉学类聚(套装上下册)》上册含诊脉大法;下册含诸脉形象、诸脉主病主治和脉学歌诀。全书共三大部分,每部分又分若干条目,每目首列书名,其书目按成书或医家生活年代先后为序排列;次将各书的相关内容纳入有关部分,如上册诊脉大法,分列诊脉部位、脉象种类及脉法纲领、诊法要点三个大目。“诊脉部位”下又分三部九候、人迎气口趺阳太冲太溪、寸口(含诊寸口原理、寸关尺三部定位、分诊身体脏腑及上中下左右表里)三个小目。每目下录入《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难经》《脉经》等相关内容,余体例相同。务求部居别白,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