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55.0
本书分为六章,通过对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金元、明清、近现代等时期文学美学代表人物和派别的重要文学美学思想和观点的梳理、分析和综合,将中国文学美学原理与美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完整、直接而集中地展现了出来。
前言
绪论 中国文学与美的关系的历史考察
一、中国古代:美并非文学的必备特征
二、中国古代存在着丰富的关于文学的美学思想
三、近代以来:美学与美结下不解之缘
第一章 先秦文学美学:道德文章,儒道互补
第一节 孔子:“言志”论与“诗无邪”说
一、广义的文学概念
二、“志足言文”与“辞达而已”
三、“诗无邪”与“兴观群怨”
第二节 孟子:“养气知言”与“以意逆志”
一、论文学修养:“养气知言”说
二、论文学批评:“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
第三节 荀子:文学“明道”“征圣”“宗经”思想的滥觞
一、“纯粹为美”与“言必当理”
前言
绪论 中国文学与美的关系的历史考察
一、中国古代:美并非文学的必备特征
二、中国古代存在着丰富的关于文学的美学思想
三、近代以来:美学与美结下不解之缘
第一章 先秦文学美学:道德文章,儒道互补
第一节 孔子:“言志”论与“诗无邪”说
一、广义的文学概念
二、“志足言文”与“辞达而已”
三、“诗无邪”与“兴观群怨”
第二节 孟子:“养气知言”与“以意逆志”
一、论文学修养:“养气知言”说
二、论文学批评:“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
第三节 荀子:文学“明道”“征圣”“宗经”思想的滥觞
一、“纯粹为美”与“言必当理”
二、“圣人之辩”与“天下道毕”
第四节 老子:“上德不德”与“不言之教”
一、“上德不德”与“圣人不仁”
二、“信言不美”与“善者不辩”
第五节 庄子:“大仁不仁”与“至言去言”
一、“所谓‘臧’者,任其性命之情”
二、“大仁不仁”“恬淡素朴”
三、“言道”关系与“言意”之辩
第六节 其他儒家典籍中的诗乐理论
一、《尚书》:“诗言志”
二、《左传》《国语》:“乐以风德”
三、《礼记》:“温柔敦厚,《诗》教也”
第二章 两汉文学美学:宗经征圣,言志载道
第一节 《毛诗序》及郑玄的诗学贡献
一、诗的言志载道教化功能
二、“六义”的概括与“四始”的推崇
三、郑玄:首释“赋、比、兴”
第二节 刘安与董仲舒:论文艺诠释活动的客观性与创造性
一、刘安:“知音”说之首倡
二、董仲舒:“《诗》无达诂”“《春秋》无达辞”
第三节 司马迁、班固与王逸:“发愤著书”说与屈赋评论
一、司马迁:“发愤著书”
二、班固:“贤人失志”“作赋以讽”
三、王逸:“金相玉质”“永不刊灭”
……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美学:缘情绮靡,聚集审美
第四章 隋唐宋金元文学美学:回归古文,崇尚古道
第五章 明清文学美学:走向综合,集其大成
第六章 近现代文学美学:借鉴西学、现代转型
祁志祥,1958年出生,江苏大丰人,文学博士,上海政法学院研究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兼任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学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指南类规划教材各1项,出版个人专著18部,发表论文300余篇。代表作有“十一五”国家级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山西教育出版社)、《美学关怀》(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美学原理》(山西教育出版社)、《中国美学通史》(人民出版社)、《佛教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佛教美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人学原理》(商务印书馆)、《国学人文导论》(商务印书馆)。作品曾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第十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高校优秀教材奖、华北地区优秀图书奖、晋版优秀图书奖等。
本书是“中国门类美学史”丛书之一,由上海政法学院新闻传播与中文系教授祁志祥总结数十年的研究成果编写而成。全书思路清晰,逻辑严密,通过对上起先秦、下迄现代的中国文学美学发展演变历史轨迹的考察、梳理和研究,将中国文学美学直接而集中地展现出来,对于中国文学美学理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国文学美学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中国门类美学史 | ||
9787544070096 《中国文学美学史》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太原 | 出版单位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432 | 印数 | 3000 |
中国文学美学史是山西教育出版社于2014.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01-092 的主题关于 文学美学-美学史-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