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35.0
本书是长篇小说。本书是奥地利青年女作家艾娃·梅纳瑟的长篇处女作,讲述了一个奥地利犹太家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史。
开始
厚颜无耻
幸运与不幸
闪黑转场
新的开端
晚年的爱情
战争结束
看法问题
祥和宁静的生活
受害者还是元凶
访客
扮演角色
后果
继承人
回首往事
结局
讣告
译后记
后记
本书译稿“大功告成”时,二○○八年欧洲杯足球赛正在奥地利激情上演。几场深夜转播的比赛看下来,恍然想起了小说中的主人公之一“我父亲”:如果他在场上,奥地利队的成绩是不是能更好一些?
这种真实错觉的原因,来源于《维也纳一家人》所赋予的独特阅读体验。尽管知道这是一本带有自传体色彩的小说,但是出身记者的作者埃娃.梅纳瑟,仍然常常让读者感觉她写的是纪实报道:她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冷静、平和地叙述着一切,自己却很少出现在叙事中,这种叙述方式,让《维也纳一家人》中的每个人、每个场面似乎都纤毫必现,呼之欲出,而清晰的时代背景进一步加深了小说的真实感。
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这部小说的语言风格。作者就像在维也纳某个街头咖啡馆里闲聊一样,流畅、轻松、诙谐,带着几分与机灵同在的刻薄,伶牙俐齿地讲述她家里的那些凡人琐事,常常令人忍俊不禁,很容易就把读者带入到她所描述的客厅或俱乐部里。这种轻灵幽默的风格,与小说其实非常沉重的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难得的是,作者没有像常见的一些文学作品那样,对犹太人在纳粹时期的苦难经历做过多渲染,而是只在几个细节上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气氛。同时,对犹太民族命运的反思,对历史的诘问,贯穿于整部作品,贯穿于一家人所有人的生活,营造的是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
其实作为小说,《维也纳一家人》故事线索并不复杂,只是维也纳一个普通中产阶级家庭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一世纪初四代人的生活经历:祖籍波兰的犹太人祖父和来自捷克苏台德地区的德国裔天主教徒的祖母,血统和宗教的差异,并没有阻碍他们定居维也纳,享受中产阶级生活;纳粹上台后,他们被迫将大伯、父亲和姑姑三个孩子送到异国他乡。年幼的大伯和父亲流亡到英国,大伯一度成为英军士兵,在缅甸的热带丛林里九死一生;父亲在英国乡间苦中作乐,通过偶然的机遇,成了足球明星,却忘记了自己的母语;美丽的姑姑则长眠于加拿大;战后,全家人在维也纳重新团圆,大伯和父亲虽然性格志趣各异,但生活无非就是成家立业,结婚离婚,养儿育女……生长于战后和平年代的哥哥妹妹堂兄们以及他们的孩子,在经济重建、冷战、越战、学生运动、反思纳粹罪行、欧洲一体化、全球化等半个世纪以来的时代变迁中成长,在表面波澜不惊,实际暗流汹涌的生活浪潮里,各自追逐着自己的目标……而从第二代开始,共存的犹太血统和日耳曼血统,就让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都面临对自我身份的诘问,他们每个人的反应也迥然不同。
这部小说用家庭成员不断讲述自己和他人的方式,在读者眼前展开了一本家庭相册,一个个讲述像一幅幅老照片,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讲述着家庭里的每个值得一说的人物和往事。同一屋檐下,每个人有着不同的命运和生活轨迹,因为血缘和共同面临的时代洪流,他们的讲述构成了家族不能忘怀的历史,虽然在细节上这些往事光影斑驳,支离破碎,但正是由于对细节的争议以及不断的讲述,对历史的记忆尽管其中很多记忆并不令人愉快能够鲜活地保留在这个家庭里,既成为维系他们之间亲情的纽带,也成为他们之间反目成仇的隐患。作者凭借从容掌控繁杂人物和事件线索的能力,将不同的讲述,如精巧的马赛克拼图一样,构成为一个整体形象,把一家人放在了背景深远、时空跨度恢弘的全景图上,呈现出一个家庭、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几十年来所经历的风云变幻、跌宕起伏,以及对置身其中的人们在思想和心理上的深刻影响。
《维也纳一家人》在二○○五年出版不久,就在德国、奥地利等德语国家成为备受推崇的畅销书。个中原因,除了作者通过描述家庭往事和维也纳生活场景体现出的文学才华之外,还在于这本小说以独到的方式,体现了二战之后奥地利文学始终孜孜以求的一个主题:对纳粹时期奥地利历史的深刻反思、对父辈们在奥地利被纳粹占领时期身份和角色的不断追问。
同样以德意志民族为主要人口的奥地利,文化上与德国同文同种,在历史上向来以保守著称。尽管奥地利一九三八年被纳粹德国强行合并,从而蒙上受害者的色彩,但是大量事实表明,与纳粹德国的合并,受到了当时大多数奥地利人的拥护。而且在战争期间,相当数量的奥地利人加入了纳粹和党卫军。因此,奥地利到底是纳粹的受害者还是帮凶,这个问题始终是奥地利人在动听的圆舞曲、如诗如画的风光、富裕安宁的生活之外,挥之不去的梦魇。奥地利主流社会在战后采取“鸵鸟”姿态,用歌舞升平、永久中立掩盖历史遗留的创伤,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时的奥地利总统、曾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瓦尔德海姆也被揭露出曾经是纳粹分子,对奥地利二战历史的反思才算终于有所进步,但仍然仅局限于精英知识分子之中,并不为大多数民众所接受。这恐怕也是右翼政党近年来能在奥地利大行其道的原因。
艾娃.梅纳瑟生长于维也纳,家庭背景几乎和小说中相差无俩。她长期担任记者,曾经作为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的记者,采访过对漏网纳粹分子的审判。和《维也纳一家人》所述一样的还有她的哥哥罗伯特.梅纳瑟,在真实生活中也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所以,《维也纳一家人》尽管是她的第一部小说,却来自她多年的心血和刻骨铭心的感受,因此堪称出手不凡,一鸣惊人。
两年前,当我第一次接触《维也纳一家人》时,立刻就被深深吸引,在相当一段时问里它是我的枕边书,这份兴趣是我下决心翻译此书的最初动力。在翻译过程中,则感受到在今天这个飞速发展的全球化时代,身份认同、反思历史、寻求精神归宿,不仅是奥地利犹太人面临的问题,恐怕也是中国人,以及各民族共同面临的问题,而问题的答案还在寻找中,就如同维也纳那一家人的故事实际没有结束一样。
在繁忙的教学与家务之间,能够最终完成本书的翻译殊非易事。尤其是小说中大量的维也纳犹太人方言、诙谐俏皮的语言游戏,是翻译中的一大困难。译者虽然尽力再现原作的风貌,但因自身知识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敬请各位读者、同仁指正赐教。
译者
二○○八年六月于观山园
祖籍波兰的犹太人祖父和来自捷克苏台德地区的德国裔天主教徒的祖母,血统和宗教的差异,并没有阻碍他们定居维也纳,享受中产阶级生活;纳粹上台后,他们被迫将大伯、父亲和姑姑三个孩子送到异国他乡。生长于战后和平年代的哥哥妹妹堂兄们以及他们的孩子,在经济重建、冷战、越战、学生运动、反思纳粹罪行、欧洲一体化、全球化等半个世纪以来的时代变迁中成长,在表面波澜不惊,实际暗流汹涌的生活浪潮里,各自追逐着自己的目标……而从第二代开始,共存的犹太血统和日耳曼血统,就让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都面临对自我身份的诘问,他们每个人的反应也迥然不同。这部小说用家庭成员不断讲述自己和他人的方式,在读者眼前展开了一本家庭相册,一个个讲述像一幅幅老照片,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讲述着家庭里的每个值得一说的人物和往事。作者凭借从容掌控繁杂人物和事件线索的能力,将不同的讲述,如精巧的马赛克拼图一样,构成为一个整体形象,把一家人放在了背景深远、时空跨度恢弘的全景图上,呈现出一个家庭、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几十年来所经历的风云变幻、跌宕起伏,以及对置身其中的人们在思想和心理上的深刻影响。 这部小说讲述维也纳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一世纪初四代人的生活经历。从第二代人开始,共存的犹太和日耳曼血统,让这个家庭的所有成员都面临对自我身份的诘问。书中呈现出一个家庭、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几十年来经历的风云变幻、跌宕起伏,以及置身其中的人们思想和心理上所受的深刻影响。小说以独到的方式,体现了二战后奥地利文学孜孜以求的一个主题:对纳粹占领时期奥地利历史的深刻反思,对父辈当时身份和角色的不断追问。 《维也纳一家人》二○○五年出版不久,即成为德国、奥地利等国的畅销书。【作者简介】 埃娃.梅纳瑟,奥地利女作家,1970年生于维也纳。曾作为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记者采访对漏网纳粹分子的审判。《维也纳一家人》是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维也纳一家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020067787 如需购买下载《维也纳一家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维也纳一家人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08.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521.4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奥地利-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