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5
定价:40.0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病原生物,下分3篇共21章,主要内容有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第二部分为医学免疫学,下分8章。本教材全面覆盖知识点与考点,注重与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卫生法规、生物安全、公共卫生及医学大事史等相关知识的交叉渗透,突出课程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本教材可供医学、护理学、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物制剂技术、化学制药技术、中药制药技术等专业使用。
第一部分 病原生物
第一篇 细菌学
第一章 细菌的结构与形态
第一节 细菌的结构
第二节 细菌的形态
第三节 细菌的特殊结构
第二章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
第一节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原则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与繁殖
第三节 细菌与医学相关的代谢产物
第四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第三章 细菌的感染
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性
第三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第四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 研究细菌遗传与变异的实际意义
第二节 细菌的变异现象
第三节 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
第四节 细菌变异的机制
第五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及防治
第六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第一节 细菌的分布
第二节 物理消毒灭菌法
第三节 化学消毒灭菌法
第七章 消化道传播的细菌
第一节 大肠埃希菌属
第二节 志贺菌属
第三节 沙门菌属
第四节 霍乱弧菌
第五节 幽门螺杆菌
第八章 呼吸道传播的细菌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第二节 脑膜炎奈瑟菌
第三节 白喉棒状杆菌
第四节 流感嗜血杆菌
第五节 肺炎支原体
第六节 其他呼吸道传播的细菌
第九章 化脓感染病原菌
第一节 链球菌属
第二节 葡萄球菌属
第三节 产气荚膜梭菌
第四节 破伤风梭菌
第五节 无芽孢厌氧菌
第六节 其他细菌
第十章 人畜共患病原菌
第一节 鼠疫耶尔森菌
第二节 钩端螺旋体
第三节 立克次体
第四节 其他细菌
第二篇 病毒学
第十一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
第三节 病毒的其他性状
第十二章 病毒的感染与检查方法
第一节 病毒的感染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第十三章 肠道病毒
第十四章 呼吸道病毒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第二节 麻疹病毒
第三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
第十五章 虫媒病毒
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第二节 其他虫媒病毒
第十六章 逆转录病毒
第一节 逆转录病毒性状及防治
第二节 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
第十七章 出血热病毒
第一节 汉坦病毒
第二节 新疆出血热病毒
第十八章 疱疹病毒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
第二节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
第三节 巨细胞病毒
第四节 EB病毒
第五节 人疱疹病毒6型、7型和8型
第十九章 肝炎病毒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第四节 其他肝炎病毒
第二十章 其他病毒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第二节 朊粒
第三节 乳头瘤病毒
第三篇 真菌学
第二十一章 真菌学总论
第一节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
第二节 真菌致病性、免疫性及真菌感染防治
第三节 主要病原性真菌
第二部分 医学免疫学
第二十二章 抗原
第一节 抗原的分类
第二节 影响物质免疫原性的因素
第三节 抗原的特异性
第四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第五节 佐剂
第二十三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第一节 HLA复合体及其产物
第二节 HLAI类和Ⅱ类抗原分子的结构
第三节 HLAI类和Ⅱ类分子的分布及其主要功能
第四节 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
第五节 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二十四章 免疫球蛋白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与分类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控制
第四节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和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征
第五节 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
第二十五章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第一节 免疫器官及功能
第二节 免疫细胞
第二十六章 补体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第三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及调节
第四节 补体系统异常与疾病
第二十七章 免疫应答
第一节 免疫应答概述
第二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第三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第四节 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及其相互作用
第五节 免疫耐受
第二十八章 超敏反应
第一节 I型超敏反应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第二十九章 免疫学应用
第一节 免疫治疗
第二节 免疫学防治
第三节 淋巴细胞的检测
第四节 免疫学检测法——抗原抗体的体外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编写坚持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方针。
各专业按照“共用”的必备知识、“专用”的知识能力、“应用”的实践技能来组织教材内容,主要定位于专业人员和学生。
重点体现与专业和就业岗位相关的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使知识与实际工作应用相结合、专业技能与相关技能鉴定相结合、基础与后续课程学习及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教材图文并茂,每章设立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本章检测”等,使教材的内容具有目的性、可读性和趣味性,激发学习的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可供医学护理、助产、药学与药品营销及其他医学相关专业使用,也可供社会专业人员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