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45.0
对于儒家的和谐思想,孟子认为和谐建构的方式是与上天合一的道德完善之旅;荀子的贡献在于强调和谐的实质是不齐而齐的尊卑等级。董仲舒接续了践履道德与上天合一的行为方式,理学家使儒家的和谐理念与建构臻于完备。儒家的和谐理念及和谐建构具体表现是:一方面,宇宙秩序从形而上的本体世界落实到形而下的宗法等级社会,成为社会秩序和家庭秩序;另一方面,家庭秩序和社会秩序贯彻、体现着宇宙秩序,乃至被神圣化为宇宙秩序本身。
上篇 和谐理念
第一章 和谐理念的奠基
一、“明于天人之分”
二、“人道莫不有辨”
三、“礼者,人道之极也”
四、圣贤情结和哲学王构想
第二章 和谐思想的新开展
一、天本论与宇宙的预设和谐
二、“人副天数”与天人之间的预设和谐
三、天人感应与天人和谐的互动机制
四、“以君随天”与天入和谐的具体操作
五、阳尊阴卑与儒家和谐的新开展
第三章 和谐理念的一脉相承
一、天与德的内在联系
二、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诉求
三、天人合一模式的固定化
第四章 “理一分殊”与和谐旨趣
一、“理一分殊”
二、天命之“理一”与气禀之“分殊”
三、格物、致知与“穷天理,明人伦”
四、和谐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第五章 仁的一体而差等与宇宙本体蕴涵的和谐
一、仁是宇宙本原,是“百善之首”
二、仁的内涵和境界
三、仁之一体与厚薄
四、因循与创新
第六章 语言哲学中的和谐意识
一、孔子的语言哲学及其道德旨趣
二、正名主旨与无言基调
三、交往情结与和谐理念
下篇 和谐建构
第七章 儒家的仕途情结与和谐建构
一、“学而时习之”
二、“达则兼善天下”
三、“学而优则仕”
四、“礼之用,和为贵”
第八章 人性善恶与和谐建构
一、人性之判断
二、人性之认定
三、人性之对待
四、人性之调控
五、殊途同归的和谐建构初衷
六、礼乐教化的和谐建构途径
第九章 知行观的伦理维度与等级和谐
一、知行内涵的道德意蕴和伦理维度
二、知行目标
三、知行关系
四、知行分歧
五、知行定位
第十章 和谐理念的践履方法和修养工夫
一、二程的敬诚、格物和致知
二、朱熹的存心、格物和致知
三、陆九渊的“自存本心”、“先立其大”
四、王守仁的“致良知”
五、和谐的不同层次和逻辑推进
第十一章 宗法和谐建构的秘密
一、“民胞物与”说
二、“天下一家,中国一人”说
三、宇宙秩序、社会秩序与家庭秩序的相互通约
四、家国同构和天人合一
第十二章 和谐建构的整体设计和政治举措
一、德法并举而尚刑重法
二、德刑关系与人性根基
三、民间的响应与和谐的指标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儒家的和谐理念与建构》的选题属热点问题,其研究视角和手段则属于全新尝试,突出表现在研究视角——本体哲学,人性哲学与道德哲学三位一体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旨趣,主要特色是对儒家的道德哲学以及传统文化的伦理本位从诸多领域和层面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研究,贯穿纵横两条线索展开:纵的是,以孟子、荀子、董仲舒和朱熹等代表人物的思想为主线,通过对他们的和谐思想的研究,探索儒家以贯之的道德主旨,展示儒家和谐理念和建构的沿革历程;横的是,以道德哲学与本体哲学、认识哲学、人性哲学、政治哲学、语言哲学乃至法哲学的关系为主线,在相关学科的观照下,从不同视界反思、整合儒家和谐建构的独特意蕴和理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