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40.0
本书以中西比较文学和中西诗论文论的基本原理,以及现代批评理论中的“新批评”、“结构主义”、“文艺文体学”等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对中国诗歌(主要是古典诗歌)和英美诗歌在艺术技巧和语言特色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包括意象、格律、张力、象征、通感、复义、变异与突出、用典、移情、语法、修辞和意识流的运用等,分析其异同,寻找契合之处。但比较不是目的,本书力图从新的角度去认识灿烂悠久的中国传统诗歌和诗论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价值和地位,并试图探索中西之间跨越时代、跨越语种、跨越民族的“共同文学规律”。本书为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研究生教材,也适用于对文学感兴趣的读者。
序 李赋宁/i
绪论 现代批评理论与中英诗艺比较研究/1
上编 诗艺与诗语
第一章 意象/9
第二章 语法/30
第三章 格律/60
第四章 修辞/94
第五章 描摹/119
第六章 通感/137
第七章 象征/148
第八章 张力/160
第九章 复义/174
第十章 意识流/187
第十一章 用典/199
第十二章 悖论/218
第十三章 想象/229
第十四章 移情/247
第十五章 变异与突出/256
第十六章 汉诗英译的语法问题/273
第十七章 中英十四行诗/285
下编 诗人与诗作
第十八章 《圣经·雅歌》与《诗经·国风》爱情篇章的艺术特色/305
第十九章 汉乐府民歌与英国民谣/320
第二十章 李贺与济慈诗歌的艺术特色/342
第二十一章 李清照与布朗宁夫人诗歌的艺术特色/353
第二十二章 苏曼殊与英语诗歌/366
第二十三章 庞德与中国古诗/381
第二十四章 20世纪初叶英诗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395
第二十五章 五四时期中国新诗接受的英美影响/411
第二十六章 互涉文本:美国现代诗中的中国古诗/451
第二十七章 T.S.艾略特与中国/463
第二十八章 艾米·洛威尔——中美文学交流的先驱/491
第二十九章 美国后现代诗歌与中国古诗/506
第三十章 中美女性自白诗歌/527
主要参考文献/555
后记/559
中国古典诗歌和英美诗歌都有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诗歌的生命力在各时期的诗人手中不断得到传承与创新。《中英诗艺比较研究》以理性的视域、逻辑的维度,对中英诗歌进行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横向对照,以期探索艺术技巧和诗歌创作和鉴赏中的契合之处。其特色如下:
★就目的而言,以现代西方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理论为指导,对中英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语言特点进行较为系统、科学的比较研究。
★就布局而言,上编“诗艺与诗语”分意象、格律、通感等共17章对中英诗歌艺术进行细化的比较梳理;下编“诗人与诗作”以李贺与济慈、《圣经·雅歌》与《诗经·国风》等13个实例来进行比较归纳。
★就内容而言,全书以详细的诗例作为理论研究的阐释,且所引诗例典型,既丰满了文学的形象,又起到见微知著的效果;全书涉及的中英诗歌涵盖的方位全、视角新、行文体现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全面性和系统性。
《中英诗艺比较研究》凝聚了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力图在中英诗歌的比较研究中,既汲取英美诗歌中的养分,又站在更高的角度认识我国诗歌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价值和地位,最终为进一步探索中西之间跨时代、跨语种、跨民族的“共同文学规律”打下基础。
《中英诗艺比较研究》分为上编与下编。上编“诗艺与诗语”主要从中西比较文学和中西诗论、文论的基本原理,以及现代批评理论入手对中国古典诗歌和英美诗歌在艺术技巧和语言特色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下编“诗人与诗作”主要对比《圣经》与《诗经》中爱情篇章的艺术特色;对汉乐府民歌与英国民谣的时代性、叙事性及艺术性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李贺与济慈、李清照与白朗宁夫人等人的诗歌的艺术特色之比较研究;到了现代,中国古典诗词对英美著名诗人及其诗歌的影响和英美诗歌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等。
《中英诗艺比较研究》的读者对象: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研究生。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英诗艺比较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文学视阈 | ||
9787561448915 《中英诗艺比较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 |||
出版地 | 成都 | 出版单位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3000 |
中英诗艺比较研究是四川大学出版社于201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22 ,I106.2 的主题关于 诗歌-比较文学-文学研究-中国、西方国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