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40.0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推出的年度经济预测报告,全书共有18个报告组成。这是在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推出的第二个年度经济预测报告。本书的这些报告,根据截止到2007年前三季度的各种数据,对于中国经济的不同层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回顾,对2007年的经济走势和主要经济变量进行了总结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书研究使用的方法,主要是经济先行指数方法和计量经济预测方法。这些方法在过去的实践中被证明为可靠有效。本书的预测报告内容涉及到经济增长、物价水平、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市场、投资和消费、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资本流动、商品期货、投资基金、农业、电力行业、钢铁行业、房地产行业、汽车行业、物流行业等多方面,对中国经济有着全面系统的分析与预测,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代序
前言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
1.1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分析与预测
1.22008年我国物价走势分析与预测
1.3货币政策:2007年回顾及2008年展望
1.4财政政策:2007年回顾及2008年展望
1.5固定资产投资:2007年回顾与2008年展望
1.62008年我国消费走势分析与预测
第二部分对外经济及资本流动
2.12008年我国进出口形势分析与预测
2.22007~201O年我国FDI预测与展望
2.3中国国际资本流动走势的分析与预测
2.42008年全球商品期货价格预测分析
第三部分金融市场
3.12007债券市场回顾和2008年债券市场预测
3.2股票市场:2007年回顾及2008年展望
3.3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2007年回顾与2008年展望
第四部分行业经济
4.12008年我国粮食、棉花和油料生产形势分析
4.22007年能源行业运行特征与2008年展望
4.3钢铁工业运行态势回顾及2008年展望
4.42007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回顾与2008年展望
4.5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析及2008年预测
4.62007年中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08年展望
附录国际机构对2008年中国经济的分析与预测
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
二、亚洲开发银行《2007年亚洲发展展望更新》
三、世界著名金融机构预测
前言
2007年年初,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出版了第一个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整体性预测报告。在此报告中,我们对2007年中国经济的主要层面经济增长、物价、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涉外经济、钢铁和电力等基础性行业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它们在2007年的发展趋势,并对其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了预测。近一年的经济运行结果表明,尽管在某些指标的预测数值上有一点偏差,2007年的经济发展与我们当初的分析和预测基本一致,报告中对所关心的各个经济层面的总体走势也判断得基本准确。随着2008年的来临,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的同仁在对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跟踪分析基础上,与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合作,又推出了2008年度预测报告《2008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
与2006年相比,2007年中国经济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国民经济高位运行,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物价一改多年“低通胀”态势,全年走势前低后高,消费品价格上涨显著,温和通货膨胀显现;资产价格高位持续攀升,股市延续了2006年的增势,表现出一轮强劲的牛市,基金市场快速发展,产品创新活跃,房地产价格虽居高位,但增速依然很快;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增速虽略有回落,但房地产投资和“两高”行业投资依然很快;贸易顺差继续扩大,国际收支失衡加剧;消费出现回暖,消费者信心有所提升;货币供应增速偏快,信贷投放过多;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国际经济环境转差;资源、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如此等等,使得2008年的中国经济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本报告在2006年对经济增长、物价、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进出口、FDI、国际资本流动、农业、电力、钢铁、汽车、房地产、物流等13个分报告的基础之上,又针对2007年新的经济热点,增加了7个分报告,分别对投资、消费、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基金市场、国际期货市场、农村居民收入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和预测。我们希望,通过对中国经济这些重要层面的分析讨论,能够对2008年中国经济的整体走势有一个全面正确的把握。
对于2008年,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的长期结构性矛盾、国际国内资源品价格起伏不定以及通货膨胀压力是2008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十分强劲,本轮经济周期还处于上行阶段。我们预测2008年中国经济将依然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速会有小幅回落,通货膨胀压力增大,货币供应和信贷增长速度小幅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将延续2007年温和上升的趋势,消费景气上升,国际收支及外资外债利用状况继续延续近年格局,但资本与金融项目的比重将略低于2007年,货物贸易顺差增速趋缓,FDI产业结构有所改善,服务业比重上升,农业、能源、钢铁等基础性产业将得到平稳增长。2008年,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还将继续增大,抑制通货膨胀是调控的主要目标,政府将在扩大居民消费、改善投资和贸易出口结构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资本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等领域实施新的举措。借助于当前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中国经济将逐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在长期稳定发展中逐步解决积累下来的矛盾,朝着“又好又快”的预期方向发展。
本报告划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包括经济增长形势分析与预测、物价走势分析与预测、货币政策回顾与展望、财政政策回顾及展望、固定资产投资的回顾与展望以及消费形势的回顾与展望6个分报告;第二部分为对外经济及资本流动的分析与预测,包括进出口形势分析与预测、外商直接投资的分析与预测、中国国际资本流动分析与预测以及全球商品期货价格预测分析4个分报告;第三部分为金融市场的分析与预测,包括债券市场的回顾与展望、股票市场的回顾与展望以及基金市场的回顾与展望3个分报告;第四部分为行业经济的分析与预测,包括粮棉油生产形势分析、农村居民收入分析、能源行业分析与预测、钢铁行业分析与预测、房地产行业分析与预测、物流行业分析与预测6个分报告。此外,本报告还有一个附录,介绍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的预测与评价。
经济生活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涉及这个世界的每一个成员,甚至包括过去的人们和未来的人们。经济运行正是人们各种经济活动的综合表现,因此未来的经济运行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程度高低不同及变化莫测的不确定性,经济预测是极其艰苦同时又极富有挑战性的一项工作,其对于政府、企业、公众调整经济预期、制定经济计划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这也是国内外众多权威部门长年投身于这一事业的根本原因。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和利益相互交织,并且出现了一些前无范例的新问题,给中国经济宏观调控和运行走势的判断增添了更大的困难。本报告的诸多作者,长期跟踪中国经济发展,关注热点动态,为本报告的高质量完成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作为本报告的主编,我要向本报告的每一位作者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本报告的研究工作不仅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的支持和资助,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基金、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此外,在本报告的出版过程中,科学出版社有关领导和编辑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的辛勤劳动使得本书能够适时出版。岁末年初呈献给国内外各界,为人们判断新的一年的经济形势提供参考。
由于我们的学识和眼界所限,本报告中难免存在不足甚至错误之处,诚恳地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不断改进,并提高以后报告的质量。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杨晓光2007年12月1日
2008年伊始推出的这本《2008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由宏观经济、对外经济与资本流动、金融市场、行业经济4个板块,19个分报告组成,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经济增长、物价、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基金市场、农产品与农民收入、能源行业、钢铁行业、房地产行业、物流行业等经济层面。该书通过对2007年中国经济进行全方位的立体性透视,在深刻解读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使用经济先行指数方法和计量经济预测方法,对2007年中国经济各个层面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经济变量的走势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书是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推出的第二个年度经济预测报告。本报告根据截至2007年前三季度的各种数据,运用经济先行指数和计量经济预测方法对2007年我国经济的不同层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回顾,对2008年我国的经济走势和主要经济变量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及建议。 全书由19个报告组成,内容涉及经济增长、物价水平、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市场、商品期货、投资基金、房地产业等多方面;此外,本书还附上了国际机构对我国2008年经济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本书的阅读人群包括: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中央级政府部门的分析与决策人员;国内外企业的经营管理层人员;宏观经济和行业经济的研究人员;关注中国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各界人士以及广大中小投资者。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2008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030207937 如需购买下载《2008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2008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是科学出版社于2007.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123.2 的主题关于 经济预测-中国-2008 ,经济发展趋势-中国-2008 的书籍。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 编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 编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 编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 编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 编著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 编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 编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 编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