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的现场
在文学的现场封面图

在文学的现场

颜敏,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32.0

书籍简介:

本书以文学期刊为切入视点,第一次系统梳理了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在祖国大陆的传播阶段与传播模式,相关数据资料丰富准确,有很强的史料价值。同时,借助文学传播现场的历史重建,考察了“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融入汉语文学场的过程、方式及效应,质疑了有关“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跨语境传播的某些成见,为学界日趋盛行的媒介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思维与新经验。

作者介绍:

颜敏,女,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博士后,惠州学院中文系教师,暨南大学汉语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成员。出版专著1部(合著),在《外国文学评论》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确立与重要术语的梳理

一、“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流播中的文学景观

二、文学期刊——杂语共生的文学现场

三、选择性传播——传媒运作的基本方式

第二节 研究现状概述与问题的提出

一、命题的确立和资料的整理

二、时代语境、受众需要与文学传播

三、“遮蔽说”

四、存在问题与出路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行文述要

一、文学研究中的“媒介”视角:新研究范式的可能性

二、研究的具体方法及研究对象的限定

三、本书行文述要

第二章 大陆文学期刊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之关联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的确立与重要术语的梳理

一、“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流播中的文学景观

二、文学期刊——杂语共生的文学现场

三、选择性传播——传媒运作的基本方式

第二节  研究现状概述与问题的提出

一、命题的确立和资料的整理

二、时代语境、受众需要与文学传播

三、“遮蔽说”

四、存在问题与出路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行文述要

一、文学研究中的“媒介”视角:新研究范式的可能性

二、研究的具体方法及研究对象的限定

三、本书行文述要

第二章  大陆文学期刊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之关联

第一节  作为“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传播媒介

一、首起之功

二、传播优势:速度与流量

三、刊中有书:引导方向

第二节  作为“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结构性因素

一、文学期刊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大众化

二、文学期刊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经典化

三、文学期刊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学科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播活动的基本阶段与主要趋势

第一节  窗口期(1979-1984年左右)

一、作家作品的单一零散

二、特殊化策略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整体感的隐现

三、文学传播的政治与文化功能

第二节  高峰期(1985-1988年左右)

一、台港通俗文学的凸显

二、专门化策略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整体感的强化

三、文学传播的多重效应

第三节  转型期(1989-1993年左右)

一、传播重心:  留学生文学与东南亚华文文学

二、刊载策略的多元多变和“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分化趋势

三、传播功能:从引荐平台到生长园地

第四节  整合期(1994-2002年左右)

一、新移民文学的凸显与“名家名作”重现

二、“整合”策略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整体感的消隐

三、传播危机及新的出路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期刊的受众策略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传播模式

第一节  学术视野下的文学传播——《华文文学》研究

一、期刊历史——研究型文学期刊的游移与确定

……

第五章 期刊的话语构型与“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的结构模式

第六章 在文学的现场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以文学期刊为切入视点,第一次系统梳理了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在祖国大陆的传播阶段与传播模式,相关数据资料丰富准确,有很强的史料价值。同时,借助文学传播现场的历史重建,考察了“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融入汉语文学场的过程、方式及效应,质疑了有关“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跨语境传播的某些成见,为学界日趋盛行的媒介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新思维与新经验。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在文学的现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0497530
如需购买下载《在文学的现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在文学的现场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1.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6.7 的主题关于 华文文学:当代文学-大众传播-研究-中国 ,当代文学-期刊-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