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36.0
本书主要基于民商法案例中的语言证据,尽可能地列举出了商业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纠纷,如产品名称、产品推广、产品责任、产品或服务营销、劳动纠纷等,分为合同纠纷、贸易欺诈、产品责任、版权侵犯、职场歧视、商标争议和采购欺诈七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列举出各种案例,每个案例分析都分为案件背景简介、证据资料和语言学分析三部分,结构清晰,组织严密,便于读者学习和查阅。
法律与语言:交汇处(代总序)
译者序
导论
第一部分 商业合同纠纷
第一章 集体保单中的“or”
第二章 独家营销服务
第三章 关键雇员协议条款
第四章 州法的诠释
第二部分 欺诈贸易行为
第五章 竞争性输送装置广告
第六章 尼古丁贴片广告
第七章 存单广告
第三部分 产品责任
第八章 清洁产品造成的脑损伤
第九章 一氧化碳中毒
第十章 卫生棉条引发的中毒性休克综合症
第十一章 驾驶舱里的有毒气体
第四部分 版权侵权
第十二章 书变成手册
第五部分 歧 视
第十三章 房地产公司的种族导向
第十四章 年龄歧视
第十五章 报复性终止合同的歧视
第六部分 商 标
第十六章 “Wood Roasted”一词的所有权
第十七章 防冻剂纠纷
第七部分 采购欺诈
第十八章 政府合同中的虚假陈述
附录
参考文献
索 引
词语与语言是许多人类冲突的起因,也通常是冲突斗争的战场。这对于民法来说尤其如此。在这一领域,词语的用法与含义形成了辩论的漩涡,这些辩论通常由精确的分析和解读来解决。因此,民事案件为探讨语言在法律中的作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通过研究民法中的特定案例,罗杰·W.舒伊教授表明r如何运用语言学分析技巧解决语言含义的争议,以及民法案例对于语言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舒伊教授收集并分析了许多案例,包括合同、广告、产品责任、版权侵犯、歧视、商标争议和欺诈争端。在每个案例中,他都运用了形式语言学研究手段来表明语言学如何像自然科学一样协助解决法律争端的。
对于语言学家——社会语言学家、法律语言学家、法律与社会学学者与学生——以及律师和法律专业学生来说,《文字之讼:语言与民事案例》存在着一定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