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国术
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国术封面图

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国术

牛爱军, 著

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15.0

书籍简介:

本书主要从社会的各个角度对国术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通过国术所反映出来的社会转型的影响、经验、教训等方面的研究。书中将国术嵌入到大社会中,分析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充分体现出“通史”的特点;每个结论都有坚实的史料与资料依据,所有内容不停留在断定已然上,而是探寻所以然;以批评探究的精神,探求过去事实的意义及其演变的因果关系,并做出合理的综合论述,对于当今中国武术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对本研究的几点说明 一、关于“国术”与“武术” 二、关于“近代” 三、关于“近代社会转型” 第二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 一、研究动机 二、研究目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第二章 身体与规训——国术救国的努力 第一节 身体与国术 一、身体:尚武与尚争 二、国术:强种与救国 第二节 精武会与改造国民 一、规训国民 二、从“体操”到“体育” 第三节 小结第三章 民族性与艺术性——从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的国术表演谈起 第一节 国族意识的勃兴 一、国术与民族主义 二、土洋体育之争 三、“武术进奥”的尴尬 第二节 “艺术性”是国术的生命力 一、国术具有艺术与奋斗及舞蹈之三大特点 二、套路演练是对真实打斗的超越 第三节 小结第四章 裂变与传承——从《断魂枪》说起 第一节 因不变而不传 一、国术逐步“祛神秘化” 二、“共命同尽”与“变以图存” 第二节 从“师徒制”到“学校制” 一、“家庭”的弱化 二、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家庭走向学校 三、武术的传承 第三节 小结第五章 回应新变——以《中华新武术))为例 第一节 在“现代”中保持传统 一、诠释古典,回应新变 二、保护遗产,保留武术文化 三、作为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的武术 四、武术的文化自觉 第二节 以变应变 一、学习“兵操”,转向体育 二、“统一”国术,注重健身 三、“以变应变”是武术发展的永恒主题 第三节 小结第六章 失范与建构 第一节 我注六经,抑或六经注我——对武术史学研究的反思 一、“国术”在武术史上的地位 二、对《中华新武术》的再评价 三、思想史与武术史的互动 第二节 构建“学界”的努力与失落 一、科学化与科学精神 二、构建“国术学界” 三、武术文化研究的失范 第三节 小结第七章结语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牛爱军编著的这本《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国术》主要从社会的各个角度对国术在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通过国术所反映出来的社会转型的影响、经验、教训等方面进行研究。书中将国术嵌入到大社会中,分析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充分体现出“通史”的特点;每个结论都有坚实的史料与资料依据,所有内容不停留在断定已然上,而是探寻所以然;以批评探究的精神,探求过去事实的意义及其演变的因果关系,并做出合理的综合论述,对于当今中国武术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简介:牛爱军,男,汉族,山东新泰人,1976年出生,九三学社社员;教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中山大学中国非遗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香港国际私人教练学院养生课程总监,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委员,广州市武术协会健身养生委员会主任;健身气功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裁判员;澳大利亚悉尼自然健康疗法中心顾问、客座教授。 1999年毕业于山东体育学院体教系武术方向,获学士学位;1999年至2003年任教于沈阳工业大学体育部;2003年至2008年在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学习,研究方向为传统武术文化和传统体育养生,先后获得教育学硕士、博士学位。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国术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武术文化研究丛集
9787500946762
《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国术》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资源下载链接,请点击下方按钮查看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体育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全网搜索试读资源

书籍信息归属:

近代社会转型中的国术是人民体育出版社于201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852.092 的主题关于 武术-体育运动史-中国-近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