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2.0
本书试图通过理论与经验研究方面的一系列具体论述,说明作者对“后现代挑战的社会学意、涵”的理解。
第一章 走向多元话语分析:后现代思潮的社会学意涵 一、现代主义社会学 二、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三、后现代思潮的社会学意涵 四、结语第二章 实证、诠怒与话语:以自杀现象的分析为例 一、自杀现象的实证分析 二、自杀现象的诠释学分析 三、自杀现象的多元话语分析 四、结语第三章 实证、诠释与话语:以社会分层研究为例 一、客观主义取向的社会分层模式 二、诠释(或现象学)社会学的社会分层模式 三、社会分层现象的多元话语分析 四、结语
第一章 走向多元话语分析:后现代思潮的社会学意涵 一、现代主义社会学 二、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三、后现代思潮的社会学意涵 四、结语第二章 实证、诠怒与话语:以自杀现象的分析为例 一、自杀现象的实证分析 二、自杀现象的诠释学分析 三、自杀现象的多元话语分析 四、结语第三章 实证、诠释与话语:以社会分层研究为例 一、客观主义取向的社会分层模式 二、诠释(或现象学)社会学的社会分层模式 三、社会分层现象的多元话语分析 四、结语第四章 实证、诠释与话语:以现代化研究为例 一、引言:中国离现代化还有多远? 二、现代化研究的实证分析模式 三、现代化研究的诠释学(或现象学)分析模式 四、现代化研究的多元话语分析模式 五、“中国离‘现代化’还有多远?”——一个不可能有唯一答案的问题第五章 “中国社会”:给定实在,还是话语建构?——以毛泽东和梁漱溟之间的一个分歧为例 一、从一个问题开始:中国是否是一个“阶级社会”? 二、从给定实在论的立场出发寻求答案 三、从本质主义的立场出发寻求解决方案 四、作为一种话语性实在的“中国社会”第六章 布鲁默的“符号互动主义”:从多元话语分析的角度看第七章 结构一制度分析,还是过程一事件分析?第八章 话语或权力:福柯前后期话语分析理论这间的矛盾及其消解之道第九章 多元话语分析:社会分析模式的新尝试(代结语)参考文献
尽管对“后现代思潮的社会学意涵”有着种种不同的理解,但本书作者认为:这一思潮最重要的社会学内涵之一就是试图否定作为全部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之基础的那种“给定实在论”传统,用一种多元主义的“话语建构论”立场来取代之。尽管这一立场受到了不少人的批评和诟病,但正如S.塞德曼、R.布朗、C.勒麦特等人所指出的那样,它并非只是为我们修改、完善旧有的那些现代主义社会学研究框架提供了若干这样或那样的启发,而是蕴涵着一种与各种现代主义社会学研究框架很不相同的社会分析模式,即本书作者所谓的“多元话语分析”模式,从而有可能为社会学研究开辟一条新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路径。在本书中,作者试图通过理论与经验研究方面的一系列具体论述来说明这一基本观点。
尽管对“后现代思潮的社会学意涵”有着种种不同的理解,但本书作者认为:这一思潮最重要的社会学内涵之一就是试图否定作为全部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之基础的那种“给定实在论”传统,用一种多元主义的“话语建构论”立场来取代之。尽管这一立场受到了不少人的批评和诟病,但正如S.塞德曼、R.布朗、C.勒麦特等人所指出的那样,它并非只是为我们修改、完善旧有的那些现代主义社会学研究框架提供了若干这样或那样的启发,而是蕴涵着一种与各种现代主义社会学研究框架很不相同的社会分析模式,即本书作者所谓的“多元话语分析”模式,从而有可能为社会学研究开辟一条新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路径。在本书中,作者试图通过理论与经验研究方面的一系列具体论述来说明这一基本观点。